高考保姆走俏
臨近高考,“高考保姆”日漸走俏。“高考保姆”主要面向經(jīng)濟條件優(yōu)越的家庭,為家有高考的孩子提供飯菜等服務,這類保姆至少比普通同行月收入多出千元。
現(xiàn)在的孩子參加高考,咨詢會是父母代替,填志愿是父母作主,現(xiàn)在連飲食起居也由專業(yè)的“保姆”來照料,真不知道除了上場考試,家長還有什么不能做的。孩子沒時間、有壓力不假,但是如此“保姆式”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能適應社會嗎?
站點冠名牟取暴利
公交站點以醫(yī)院、商場等名字冠名,有的長達12字。引爆廈門市民對公交冠名質(zhì)疑的,就是那個叫“塘邊頸腰痛醫(yī)院(光亮醫(yī)院)站”的12字站名。因為冠名混亂,廈門公交被市民質(zhì)疑“賣站名牟取暴利”。
公共交通是需要大量“輸血”的行業(yè)。按說,靠站點冠名來獲取一些收益進而減輕財政補貼的壓力無可厚非。只是,畢竟是公交站名,長達12字的站名,也太離譜了吧。
考分第一卻落選
全國人大代表王全杰在博客上披露了他的學生郭肖霞報考研究生,筆試成績名列本專業(yè)榜首,卻因面試不合格未被錄取。
考研筆試成績優(yōu)秀,面試卻落敗本不是什么新聞。以分數(shù)論輸贏的時候,我們瘋狂抨擊唯分數(shù)論;現(xiàn)在,分數(shù)不再成為決定性因素了,我們又祭出了分數(shù)的大旗!或許,郭肖霞的落敗真的有什么隱情,但我們絕對不能為唯分數(shù)論招魂!
“接觸社會”
“喝著好酒,說著奉承的違心話,這就是爸爸這段時間給我灌輸?shù)臇|西。”今年7月即將大學畢業(yè)的朱超抱怨著,滿臉的苦惱,“爸爸給我的解釋竟是,帶我四處‘吃喝玩樂’的目的是為了‘接觸社會’。”
“吃喝玩樂”成了“社會”的代名詞,這種家訓讓人心驚!但面對公款吃喝一年花幾千億元,不上酒桌就做不成生意的社會現(xiàn)狀,如果不給兒子提前打個“預防針”,怎么能放心?
虛假的一級教師
海南臨高縣博厚中心小學出了件怪事:一女子從來沒有上過講臺、摸過教鞭,竟然被評定為一級教師。該女子是這所小學校長在校內(nèi)當勤雜工的妻子。
如果她不是校長的妻子,這個勤雜工能被評定為一級教師嗎?這不僅是弄虛作假的問題,更是“一人成仙,雞犬升天”的真實寫照。
“捐款瘋子”的愛心接力
“捐款獻愛心要像接力賽一樣,在我們趙家一代一代傳下去……”趙雪定堅定地說。44歲的趙雪定是高淳縣的一位普通農(nóng)民,家境并不寬裕的他5年來捐款50萬元,資助了318個困難學生,人稱“捐款瘋子”。
是什么給他這么大的毅力,讓他有這么堅定的信念,要把慈善當作自己甚至子孫后代的事業(yè)進行到底?他一定是滿懷著對勞苦蒼生的無限悲憫。
公車換“馬甲”
為“亮明公車的身份,全天候接受監(jiān)督,遏止公車私用等現(xiàn)象”,浙江平陽縣的近1400輛公車將換上特殊的“身份證”,新車牌均以“浙C·CG”開頭,“G”即為“公”的首個拼音字母。
公車私用屢禁不止,不是因為群眾發(fā)現(xiàn)不了,而是缺乏有效的監(jiān)管機制。如果只是換個“馬甲”,多花了納稅人的錢不說,說不定公車反而因此有了更多特權,私用起來還更方便了。
“親近”病人的人工呼吸
從上海開往濟南的T106次列車上,一位山東桓臺的旅客突然發(fā)病倒地。危急時刻,一位美國醫(yī)生和幾位中國醫(yī)生迅速趕來,那位美國醫(yī)生迅速對病人進行人工呼吸。雖然病人嘴里有痰,但這位美國醫(yī)生毫不在意……
“生命至上、救人第一”,如果僅僅因為患者有痰就不救,醫(yī)生的責任可以如此脆弱的話,我們的一些突發(fā)疾病病死率上升也就在所難免了。
一學期打爛176副撲克
南京一所大學的一個本科生宿舍,電子商務專業(yè)的四名學生在大一下學期創(chuàng)下了一個學期打爛176副撲克牌的紀錄。
平均每天打爛一副撲克,這足以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了。雖然這只是個案,卻令人為一些高校的現(xiàn)狀擔憂。
“家父”是誰的父親
在《藝術人生》節(jié)目《恰同學少年》中,朱軍將采訪對象毛新宇的父親毛岸青稱為“家父”,一時令觀眾嘩然,指責朱軍“太沒文化”。不過,節(jié)目組卻力挺朱軍,稱“用家父也是可以的”。
謙稱自己的父親為“家父”,尊稱別人的父親為“令尊”,這是大眾常識。一時口誤沒什么大不了,偶爾的失誤也和“沒文化”無關。再說口誤又不交稅,但不能為了面子就把自己的說法“欽定”為“標準答案”。
小心獎品陷阱
“唐伯虎點秋香”、“砸金蛋”……“電視互動游戲”節(jié)目在電視臺出現(xiàn)。為賺積分換取誘人的獎品,一些觀眾手機費花了不少,中獎“卻可望而不可及”。
算人者,人亦算之。制止這種坑害消費者的行徑,不僅要規(guī)范電視臺的節(jié)目,更要破除“不勞而獲”、“占便宜”的生活思維。
被扣車竟成了警察的代步工具
4年前,晉中市市民桑慶平的吉普車因涉案被公安局扣押,至今人車分離;4年后,桑慶平居然收到6張車輛交通違章罰單,原來被扣車竟成了警察的代步工具,而其違章卻要車主埋單。
這樣的警察真牛!將“執(zhí)法”權凌駕于法律之上,將公權堂而皇之地變成自己尋租的工具,這不得不讓我們反思我們的監(jiān)管機制,是什么讓執(zhí)法者知法犯法?
公廁搖身變新房
南京的盧先生是個帥小伙,可30多歲還沒成家,原因是沒房子。2006年,心愛的女孩終于答應和他結婚了,可是一家4口擠在7平方米的房子里不現(xiàn)實,于是他看上了隔壁這個22平方米的空間——全樓的公用廁所。他花掉3萬元裝修“新房”,成功迎娶了新娘,不料一紙訴狀要求他騰空廁所、恢復原狀……
結婚乃是人生大事,如果不是房價虛高,購房無望,誰會用公廁來做新房呢?可是,如今就連“公廁婚房”都不能擁有,這樣的境遇又讓適婚的年輕人如何擁有尊嚴,如何燃起對未來生活的信心和向往呢?
霸王廣告
現(xiàn)在,撥打一些商家的咨詢電話后,非要聽一段廣告才能開始提示音服務,讓人感覺實在不對味。
這種現(xiàn)象在當下相當普遍,對這種“霸王廣告”,有關部門應該有所作為,還大家一個純凈的業(yè)務受理機會。
“暴力視頻”
轉發(fā)手機暴力視頻已成校園的一種“時尚”,在學生熱衷光顧的“廣州學生網(wǎng)”論壇上,記者找到了網(wǎng)友上傳的11個校園暴力視頻,其中六個是女生暴力事件。
負面信息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恐懼、肆虐等非正常心理,這種不良“時尚”應該馬上制止。
“陽光體育運動”啟動
廣東省中小學“陽光體育運動”啟動,并將向全省1000多所中小學的師生發(fā)出落實“陽光體育運動”——每天堅持鍛煉一個小時的倡議書。
城市孩子體能下降的現(xiàn)狀實在讓人憂心,讓學生陽光下集體鍛煉一小時,勞其筋骨,礪其意志,是強壯少年一劑良方,但貴在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