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份以來,中國股市幾近癲狂:指數不斷上漲,上證綜指一舉突破2245點的歷史高位:滬深兩市交易量不斷放出天量,日交易量甚至超過1000億元。當11月14日上證綜指從1868點開始向上沖時,沒有人能夠預測到在短短一個月里,上證綜指能如此輕易地沖過1900點、2000點、21D0點、2245點,股市宛如馬力強勁的發動機一騎絕塵而去。最近,甚至傳出一向領中國投資風氣之先的浙江人開始變現原先炒房時買入的房產,持資金大舉進入股市的消息。幾乎每一個身處潮中的投資者都堅定地認為,中國股市大牛市已是不可阻擋。
股市上漲的若干理由
2006年11月底之前,上證綜指也在持續上漲,但那只是銀行股及鋼鐵股等大藍籌股在上漲,那時遵循的是“二八定律”,即只有20%的股票在漲,但80%的股票并沒漲,股指嚴重失真。但自11月底之后,情況完全不一樣了,依然是“二八定律”,只不過是80%的股票在漲,只有20%的股票不漲。從技術分析的層面看,目前的證券市場的確已經進入一個強勢市場。那么,是什么原因推動了這種改變呢?客觀看,主要有人民幣升值、巨量新資金入市、股指期貨即將推出等三大原因。
其一,人民幣持續升值,導致全球資本對中國A股市場重新定價。從全球范圍看,美國經濟如今正經歷房地產泡沫破滅、經濟增長乏力的困境,美元貶值已不可扭轉。對于國際投資者而言,買入中國企業股票,即能享受到中國企業的高成長性,更能夠從人民幣升值中獲得更多的外幣投資收益。因此,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國際資本合法或不合法地進入中國市場,推動對A股市場股票價值的重估,中國A股市場在國際市場變得更有吸引力。
其二,巨量新資金持續涌入,形成了股票買方市場,股價自然上升。證監會主席尚福林透露,截至2006年11月底,基金公司數量已達58家,證券投資基金資產規模達6312億元。事實上,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長:11月份以來基金極其優異的業績表現征服了投資者,基金成為投資者首選。工銀瑞信基金公司新發行的一只基金一天內就籌集到100億的規模,隨后的12月7日,嘉實策略增長基金在短短一天內就籌集到400億的資金,創下了中國基金發行的歷史紀錄,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此外,保險資金直接與間接入市資金已經達1600億元,全國社保基金持有A股股票資產市值495億元,這兩者中約10OO億資金投入發生于2006年。一定程度講,基金、保險、社保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巨大買方支撐是近期市場走牛的最直接因素。
其三,事實上,還有一個容易被人忽視的因素在于即將推進的滬深30指數期貨合約。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已于2006年9月8日掛牌成立,預計2007年初將推出第一只金融期貨品種——滬深300指數期貨合約,入選該指數的300只股票也因此而受到投資者青睞,交易量日趨活躍,受此利好消息影響,大部分價值尚被低估的股票價格在近期有了較明顯的回升。
“黃金十年”來臨?
最近,證券市場即將迎來“黃金十年”的觀點,由某家證券公司率先提出,隨后便迅速被廣為傳播成為一個極受關注的概念。
對此,持“黃金十年”觀點的人認為,目前中國股市牛市才剛剛來臨:歷史上臺灣股市1990年泡沫破裂前,1985年到1990年股市漲了12倍:日本在1989年泡沫破裂前,1985年到1989年股市漲了8倍。按此衡量,中國目前還遠談不上泡沫。
那么,目前的市場到底發生了什么利好變化?首先,當然是股權分置改革所帶來的制度的根本性改善。截至2006年12月4日,滬深兩市已完成或已進入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已達1228家,占應股改公司的91.6%,股改市值占比達96%,這和監管部門此前“在(2006年)年底前股權分置改革全部完成”的表態基本吻合。股改完成后,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有了本質性的變化,如果大股東還像過去那樣赤裸裸地占款、掏空、違規提供、關聯交易等,股價將會大幅下降,其他投資者能夠通過收購等方式控制上市公司。換句話說,全流通的制度約束能夠防范過去大股東對上市公司的亂搞。其次,工行A+H股海內外同步發行表明,A股市場對大型藍籌股重新恢復了吸引力,A股股價與H股不再相差懸殊,這一方面有利于提高A股市場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還有利于內地投資者能夠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其三,上市公司的贏利能力有了較明顯的改善,有關數據表明,中國規模以上企業的年投資回報率在8%~15%的水平上,高于國際水平。另一方面,監管部門也進一步加大了對大股東拖欠上市公司資金等違規行為的監管力度。此外,監管部門對證券公司的分類監管、深圳中小板企業的退市規定等等都說明了監管部門的監管決心。
是否投資,理性考慮為先
指數高高在上之時,對于已入市的投資者而言,問題是是否應該潔空退出:對于想入市的投資者而言,問題又變成了現在還能入市嗎?冷靜下來看,我們也許能發現,事實并不如這般樂觀。

從最根本的上市盈率指標看,上證綜指為2245點時,滬深兩市的整體市盈率已經超過20倍,而入選滬深300指數的300只股票的市盈率已經超過23倍。按國際成熟市場經驗看,20倍的市盈率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水平,目前中國A股市場的高盈率已經偏高。另外,最近新上市的股票,市盈率定價偏高,例如,2006年12月15日在深交所掛牌上市的網盛科技(002095),發行市盈率即達到30倍,經上市暴炒后市盈率驟然上升到150倍左右。
其次,市場目前的投機情緒比較嚴重。最近兩個非常著名的案例是北辰實業和網盛科技這兩只股票,前者2006年10月16日以3.12元的價格上市后,11月9日開始啟動,到12月6日收盤價已經達到9.17元,漲了近3倍。隨后是兩個跌停板,目前價格回落到6.5元左右,股市炒作力量之強可見一斑。另一次剛剛上市的股票網盛科技,因為是互聯網絡概念,引來無數資金追捧,上市收盤價62.8元(該股票的發行價格僅為14.8元),當天深圳證券交易所為了控制投機不得不三度停牌該股票,創下中國股市的停牌紀錄。從這兩個案例我們依稀可以發現前幾年莊家暴炒的痕跡。
從目前的情況看,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出現(如2001年的國有股減持),出現牛市行情已是不可阻擋,但是這種行情能維持多久并無法預測。因為目前中國的股票市場已經出現了泡沫,50jj;以上的股票市盈率已經超過40倍,甚至有些股票的市盈率已經超過3D0倍。目前的巨量資金入市,將會進一步抬高股票的市盈率。如果貿然跟風買入股票尤其是市盈率已經很高的股票,出現風險的概率是很大的。如果堅持自己炒股票,那我們應該去尋找那些業績優良、但目前市盈率還不算太高的股票,原則上市盈率超過40倍的股票都不應該再碰,而且盡量選擇已經入選滬深300指數的那些股票。當然,更省心的辦法還是買基金,但目前的基金都賣瘋了,僅僅2006年12月一個月就有700億的新基金成立,投資者最好是再等一等。
對于監管部門而言,目前更應該考慮的問題是讓這個市場平穩和穩健地發展,因為我們過去吃過太多暴漲暴跌的虧,我們的記憶還沒有完全忘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