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內地與香港的長途電話正持續著。
“我們會派車送你過來,有專人照料,吃住都包,而且包聯系醫院和辦小孩的出生證明,一條龍服務,你會滿意的。”電話里的香港人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與對方溝通。
“總費用大概多少錢?”電話另外一頭的女性聲音似乎有點遲疑。
“3萬,目前的價格,以后還會漲,要辦就現在辦吧,現在這邊的新規定出來了,過關不容易。”
“前段時間我的朋友才2.5萬,怎么現在就要3萬了?太貴了吧。”
“哎呀,不貴了,即使現在香港醫院接生價格升了,中介費漲了,總費用也不高啊,出生即有香港居民身份,且享受香港居民的各種教育醫療保險待遇,值啊。”
“讓我再考慮一下……”
“成,什么時候決定了打我電話,不過最好不要臨生的時候再告訴我,太急了不好安排,而且對你和孩子也有危險,不過中介費是不能再低的了。”香港人的語氣非常果斷。
通話結束。
根據筆者了解,在香港的一些中介所,每天這樣的電話不會低于10個,其實一直都有不少內地的孕婦特意到香港產子,今年1月16日香港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稱,將于2月1日推出新的醫療服務安排和入境配套措施。
香港向內地孕婦喊停?
2007年2月1日,是香港“限制”內地孕婦入境新政的第一天。
自該日起,香港政府將提高非香港特區居民產科套餐最低收費標準,有預約的收費為3.9萬港元,沒有預約的收費為4.8萬港元,所有費用須在首次預約時全數繳納。
在實施內地孕婦入境新措施后,所有懷孕7個月以上的內地孕婦,入境時必須出示香港醫院發出的預約確認書,否則會被拒絕入境。在試行政策的1月份最后一周,有785名孕婦入境時被邀請接受進一步查詢,有49名孕婦訪客因為不符合一般入境條件而被勸返,其中3人經過海路口岸,其余46人經過陸路口岸。
香港政府表示,此措施的實施,是為了確保香港孕婦得到妥善和優先的婦產服務,將來港產子的外來孕婦數目限制在特區醫療體系所能承受的范圍之內,并防止外來孕婦在臨盆一刻才趕到香港醫院急癥室求診的危險行為。
與此同時,中國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也表明立場,稱內地會積極配合香港特區政府2月1日起實施的新措施。計生委副主任王國強還提醒懷孕的媽媽,嬰兒在取得居港權的同時,會喪失內地戶籍,不再享有內地各種福利。
在香港立法會議員李國麟看來,將非本地孕婦現象掌控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對她們實行規范化管理,是香港政府面對此現象的第一個明確的立場,是好事。但在過去幾年里,香港政府似乎忽略了這個現象。
很明顯,新入境措施的實施的原由是近幾年到港產子孕婦人數不斷劇增。
10個產婦中就有4個來自內地
內地孕婦來港產子,早已蔚然成風。
根據消息,香港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此類人員數量已從2004年的3600人急升至2005年的8800人,2006年上半年更是激增至11716人,兩年間急增逾8000名港產內地嬰孩。
據香港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05年,香港共有5.73萬個嬰兒出生,其中2.2萬嬰兒的母親是內地人,從總數上來看,幾乎每10個產婦就有近4人來自內地。其中,8837名嬰兒的父母都是內地人,這個數字比2004年大幅增加了一倍還多。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周永新表示,這個數字必須要引起重視。“內地孕婦來香港生孩子不是新鮮事,但以往孩子的父親一般是香港人,內地的太太過來生產。但2006年,據我所知,內地孕婦產下的嬰兒,有2/3的父母都不是香港居民,父母有一方是香港居民的比例僅有1/3。父母都不是香港人的內地嬰兒大幅增多,這對香港社會的影響是長遠的,甚至是結構性的。”周永新說,“今年有1萬多個新生嬰兒的父母都是內地人,那么10年以后,很可能會有20萬父母都是內地人的香港孩子。”
算賬,為什么要到港產子
香港有什么好?內地孕婦為什么千里迢迢跑去香港誕下心愛的孩子?還冒著不能親自撫養的風險?
一些中介公司都可以倒背如流:孩子一出生即可享有香港永久居留權,意味著高福利、免費教育、健全醫療、130多個國家出國免簽;優秀的醫療,生產更放心;而對于內地媽媽來說,到香港生產,孩子除了上學、看病都不用錢外,香港的外文教育、與國際接軌的程度都不是內地可以比擬的。“英文也可以學好一點。”一位準媽媽對筆者這樣說。
對比來看,香港社會因為歷史的原因,建立起的基礎醫療、教育、養老、福利制度是有比內地完善的地方,而這些對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非常重要。
就醫療制度來說,香港的公立醫院,一般包括政府辦的公立醫院,和由非牟利團體主辦、受政府補助的醫院兩類,統歸香港醫管局管轄。公立醫院是香港社會福利的一部分,政府每年向公立醫院撥款約300億港元,以保障香港市民享受到低價的醫療服務。
可以低價到什么程度呢?普通門診收費45元,免費開藥。如果因病需要住院,那么只收住院費,入院費50元,住院費每天100元。如果不需特殊護理,其他服務一概不收費,包括藥費、手術費。在威爾斯親王醫院,一位朋友告訴筆者,他前年在這里做了心臟搭橋手術,住院一個月,全部花去的費用加起來只用了3050港元。
香港政府的基本理念是,不能讓市民因經濟原因而得不到適當的治療照顧。即使連公立醫院的收費都承擔不起,領取綜合援助金(相當于內地的最低生活保障)的病人,一旦獲發醫療費用減免證明書,便可豁免全部的醫療費用。
可見,香港的一些社會制度比內地有著優越性,也成了大多數內地孕婦到香港產子的最根本原因之一。
香港福利體制面臨壓力
一組很直觀的數據:香港醫管局2006年已經出現了3億多港元的赤字。
“產婦人數大幅增長及港人濫用急診服務是我最頭疼的兩個問題。”香港醫管局主席胡定旭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醫療成本每年攀升及香港人口逐步老齡化,我們的公共醫療體系正面臨入不敷出的現狀。”
據有關消息稱,內地孕婦蜂擁而來,給香港帶來一連串的問題。首當其沖的就是,產科病房尤其是公立醫院的產科病房爆滿,當地孕婦本應享受的服務大受影響,
根據香港大學婦產科教授勞子僖提供的數據,目前全香港公立醫院共有632名助產士和188名婦產科醫生、800多張產床。種種現象顯示,香港公立醫院婦產科服務已嚴重超負荷,并開始威脅到孕婦和胎兒的健康及安全。面對人滿為患,醫療資源沒相應增加,公立醫院的醫護人員壓力也越來越大。不少醫院的產科護士假期難以保證,甚至還有產科護士不堪重負而選擇辭職。
而這正是香港孕婦上街游行的主要原因。
更嚴重的問題是,大部分由內地來港生子的孕婦都沒有經過產前檢查,這就使得生育的風險大大增加。有的產婦在香港生下了有殘疾的嬰兒之后,就干脆遺棄在香港的醫院里,留下新的社會問題。
更有甚者,因為種種原因產子后“走數”。“走數”是香港方言,意指看完病不給錢、欠了一屁股債一走了之。
據香港審計署公布的報告,截至2006年3月底,醫管局醫療欠款高達1.3億港元,其中半數以上來自非本地居民,而本地居民欠款的七成,來自內地來港產子的孕婦。這個欠款數目幾乎比2002年翻了三倍。
據香港公立醫院的相關人士消息,2006年,他們遇到的“走數”內地產婦,大約占在港生子的內地孕婦總數的20%。顯然,隨著內地孕婦總數的增加,2006年尚未統計出來的醫療欠款,有可能達到新的高峰。
“她們準備好走數的,所以一定不會預約,也不會事先登記。都是等到要生了才急急沖進醫院,急診,進產房。她們知道香港醫院不管你是誰,都一定要救的,不會見死不救,至于費用,都是出院的時候才結算,所以有些孕婦都是生完了兩天,半夜就偷偷走掉了!”
“所有費用須在首次預約時全數繳納。”新措施中相應的規定作用可見一斑。
香港永久居留權,真的是送給寶寶最好的禮物嗎?
相對的高福利、免費教育、健全醫療制度下,似乎沒能阻止內地孕婦到港產子的理由。
當然,也有反對的聲音。
有不少香港人覺得“香港地方小,房子又小,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小孩上學連操場都沒有,更重要的是,以前是父母其中一方是香港戶籍,現在不少夫妻都沒有香港戶籍,那孩子生下來后誰來帶?”
相對良好的制度只不過是外部原因,對于一個孩子來說,言傳身教往往對日后的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筆者了解的情況來看,現在到香港生產的孕婦家庭,父母都不是香港戶籍的占據比例不斷上升,父母都不在身邊,即使是在深圳這么近的地方,在孩子的教育、生活料理等方面都有著明顯的缺陷。即使是父母的上一輩(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是香港戶籍,但這樣孩子面臨的是隔代教育,父母不能在身邊會對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而且有著香港戶籍,等于放棄了內地的福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