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中國歷史來談職場現象,最適當的時代莫過于春秋戰國。大小諸侯,就像許多公司,互相競爭,人求事,事求人,人才流動活絡,公司怎樣找到對的人,人怎樣找到對的公司,都是學問。正如一位大師所言,上了鐵達尼號,泳技再好,也是滅頂。這一點,李斯體會最深。
李斯是楚國人,年輕的時候,他在郡里當個小官。有一次,李斯看到廁所里的老鼠在吃臟東西,每當有人或狗走近,就嚇得抱頭逃竄。后來李斯看到倉庫中的老鼠在偷吃屯積的粟米,毫不擔心人犬驚擾,吃得飽,睡得好。
同樣是老鼠愛大米,難道廁所里的老鼠比較愚笨、比較膽小,而倉庫里的老鼠比較勇敢、比較機靈嗎?李斯領悟到職場的真理,他感慨地說,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決定于自己所處的環境。環境不同,生活品質就不同,尊嚴卑屈的程度也不同,關鍵是人一定要待對地方,想做大事,就師法倉鼠。李斯后來跟荀子學習帝王術,學成之后要謀職,他又想起老鼠的啟示。但哪里是倉庫?哪里是廁所?
經過分析判斷,李斯發現他所處的楚國,領導者不成才,不足以做大事,放眼其他五國,韓、趙、魏、齊、燕,都積弱不振,難成大業,唯有秦國值得投效。也就是說,秦國是倉庫,其他如廁所。
在倉庫工作也未必事事順心,李斯后來就碰到了職場危機,有人警告秦王:從別國來秦國當官的人,多數是為其母國設想,應該驅逐出境。
這個建議如果成真,李斯就失業了。李斯于是上書:太(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秦王大受震動,立即取消逐客的決定,又讓李斯復職。李斯后來一路高升,做到宰相,總算是如愿地進入最大、最好的企業擔任了CEO。
(摘自《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