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兩國政府重視支持“論壇”
中國和巴基斯坦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兩國之間有著“全天候”的傳統友誼。隨著國際和地區形勢的發展變化,如何從更廣泛的渠道探討進一步發展兩國之間各方面友好合作關系的途徑和方法,為雙方所共同關注。為此,2002年5月唐家璇外長在訪問巴基斯坦時,向巴方提出成立“中巴友好論壇”的建議,得到巴方的熱烈響應。2003年3月24日, 巴基斯坦總理賈邁利訪華期間,經同溫家寶總理協商,共同宣布成立“中巴友好論壇”,其宗旨在于促進和加強兩國間的友好紐帶。可以說,“論壇”是在新形勢下,中巴兩國政府和人民從進一步加強兩國關系的強烈愿望出發,推動成立的。同年9月下旬,“論壇”首次會議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舉行,“論壇”正式啟動。第二次和第三次會議,分別于2004年8月在北京和2006年7月在伊斯蘭堡舉行。“論壇”的巴方主席是前外長阿迦#8226;夏希,秘書長是前外交國務部長伊納姆#8226;哈克。中方主席是前副外長、前全國人大外委會副主任委員徐敦信。我作為前駐巴大使擔任秘書長。雙方成員由兩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學術界的代表人士組成。三次會議,大家就國際和地區形勢坦誠交換意見,就兩國關系進行實事求是的回顧和展望,為雙方各領域進一步的友好合作出謀獻策,為完成“論壇”的使命作出積極的努力。
“論壇”第一次會議期間,巴代總統、參議院主席蘇姆羅(穆沙拉夫總統當時正出席聯大會議)、總理賈邁利接見了中方成員。第二次會議期間,唐家璇國務委員、李肇星外長接見了巴方成員。第三次會議期間,巴總理阿齊茲、外長卡蘇里接見了中方成員。雙方領導人在接見時都表達了進一步發展兩國關系的強烈愿望,強調成立“論壇”的意義,對“論壇”的工作寄予厚望。兩國外交部門為“論壇”的活動作了周到的安排。
“論壇”會議反映了中巴之間存在廣泛的共識
1、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雙方都認為,和平和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都主張推進世界多極化,爭取建立公正、合理的政治、經濟新秩序;都主張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其他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雙方都強烈反對分裂主義、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主張反對恐怖主義應標本兼治,不應針對特定的宗教和民族。巴方高度理解和支持中國提出的“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友好政策。巴方相信,中印關系的發展不會影響中巴關系,而且會有利于巴印關系的改善。
2、雙方都認為,兩國關系基礎深厚、潛力巨大、前景廣闊。兩國在相互關系中都恪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真誠相待、高度互信、密切合作是兩國關系的重要特征。建立在原則基礎上的中巴友誼深入人心,基礎深厚。多年來,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也不管兩國國內發生什么變化,兩國關系始終向前發展。兩國共同點多,互補性強。同時雙方也看到,由于國際和地區形勢迅速變化,中巴關系面臨如何適應新形勢,尋找進一步鞏固友誼、深化合作的新思路、新舉措。中巴關系必須開拓創新,與時俱進。
“論壇”為發展中巴友誼出謀獻策
“論壇”成員暢所欲言、集思廣益,從各自的角度為增進兩國關系出謀獻策,提出近50多條建議,其中較為重要的有:
1、保持和加強兩國領導人互訪的傳統,對兩國友好合作關系不斷登上新高度將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加強經貿合作、強化兩國關系的經濟基礎。兩國經貿關系近年雖有較快發展,但同兩國極好的政治關系相比,仍顯滯后,急需大力加強。2002年中巴貿易額為18億美元,中方順差較大。建議早日實現兩國間的優惠貿易安排,并啟動中巴自由貿易區的談判。鼓勵雙向投資,建立合資企業。巴方熱烈歡迎中國企業在巴建設工業園區。大力加強兩國在農業、能源、紡織、玩具生產、軟件開發、基礎設施、食品加工以及金融服務等方面的合作。
有的成員還提到,發展兩國合作關系要大膽設想、開拓創新。穆沙拉夫總統關于建立中巴能源、交通走廊的設想是富有遠見的。如能實現,對兩國和本地區長遠發展十分有利,建議雙方進行可行性研究。
3、加強兩國在軍事和安全領域的信任與合作。保持并加強雙方軍事和安全部門負責人互訪的傳統。兩國軍工合作取得了可喜成果,應繼續加強。中巴兩國都是分裂主義、極端主義、恐怖主義三股惡勢力的受害國,加強打擊三股惡勢力方面的合作,不僅有利于兩國的安全,而且有助于地區的和平和穩定。建議進一步加強合作并簽署相關的雙邊合作文件,并開展一些聯合行動。
4、加強在國際事務和多邊領域的合作。除了在聯合國等國際機構中保持密切合作外,還可在博鰲亞洲論壇、亞洲議會和平協會和亞洲合作對話等框架下進行協調與合作。相互支持參加地區或跨地區的合作組織。
5、大力加強人文交流與合作,包括文化、藝術、媒體、教育、職業培訓、出版等領域。”論壇“成員特別強調要加強民間往來,特別是兩國青年的互訪,以使中巴友誼世代相傳。為便于交流,應鼓勵兩國人民特別是青年學習對方的語言,為語言教育提供更多的資金和設施。建議雙方聯合編撰出版烏爾都語漢語字典和漢語烏爾都語字典。有的成員還提到,為了便于人員交流,解決交流所需經費問題,建議兩國設立友好交流基金。要想方設法發展兩國間的旅游,并為此提供必要的方便。
值得高興的是,“論壇”的許多建議受到雙方政府的高度重視,有不少已得到落實。例如,這幾年兩國領導人互訪的頻率明顯提高。穆沙拉夫總統于2003年11月訪華,兩國元首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關于雙邊合作發展方向的聯合宣言”。該“宣言”對深化兩國關系具有重要指導意義。2004年11月阿齊茲總理訪華。2005年4月溫家寶總理訪巴,兩國簽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將兩國關系提升為“睦鄰友好、互利合作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該條約的簽署和生效,為中巴關系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礎。2006年是中巴建交55周年,穆沙拉夫總統2月再次訪華,胡錦濤主席11月回訪,一年內兩國元首實現互訪,將慶祝活動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
在經貿方面,2003年雙方簽署了“優惠貿易協定”,從2004年1月1日起,中國對巴基斯坦893種商品給予我國在“曼谷協定”下承諾的優惠稅率,整體優惠幅度為18.5%。中巴自貿區“早期收獲協議”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實行。中巴兩國政府間的“自由貿易協定”經過短暫的談判就達成協議,并于胡錦濤主席訪巴時簽定。兩國還簽署了“經貿合作五年(2007-2011年)發展規劃”,這些大大促進了兩國經貿關系的發展。2006年兩國貿易額達52.5億美元,增長23.1%。雙向投資也有發展。
在國防和安全方面,中巴雙方簽署了“國防合作框架協議”、“引渡條約”、“禁毒協定”,還多次舉行搜救和反恐聯合軍事演習。兩國在國際事務和多邊領域的合作也進一步加強。特別值得提到的是,由于相互支持,中國成為“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的觀察員國,巴基斯坦成為“上海合作組織”的觀察員國。
兩國之間人文交流也有所增加。特別是我國自2004年以來,已兩度接待巴百人青年代表團來訪,同時,我國也派了百人團往訪。胡錦濤主席去年訪巴時還宣布,中方決定今后5年內邀請500名巴青年來華交流。
近年來,中巴友好合作關系深入發展,是兩國領導人和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論壇”也起了積極推動作用。
“論壇”體現了中巴人民的真摯情誼
“論壇”成員都是中巴友好的熱心人士,他們為了使發言更具代表性和切合實際,認真進行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論壇”巴方主席夏希的事跡尤為感人。夏希先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在任巴常駐聯合國代表時就為恢復我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做過積極努力。1972-1973年任駐華大使,后任外交秘書、外長。退休后長期在伊斯蘭堡國際事務理事會和戰略研究所擔任主席,同中國多個相應機構保持友好交流關系。他多次訪華,受到中國領導人的多次接見。夏希出任“論壇”巴方主席時已是84歲高齡。盡管年邁,但工作盡心盡責。每次“論壇”開會他都認真準備,親自撰寫講話稿。他患有低血糖等多種疾病,但每次中方代表團抵達伊斯蘭堡,他都親臨機場迎接。在“論壇”第三次會議上,他因精力不支暈倒在座位上而被扶出會議室,但在服藥和休息片刻后他竟又回到會場,繼續參加討論。夏希特別崇敬周恩來總理。在“論壇”第二次會議上,他高興地告訴大家,為了表彰周恩來總理為發展中巴友誼做出的杰出貢獻,他已致函穆沙拉夫總統,建議將伊斯蘭堡通往使館區的道路命名為“周恩來路”,此建議已獲總統批準。在“論壇”第三次會議期間,我高興地看到那條路豎立的“周恩來路”路牌。但令人悲痛不已的是,就在“論壇”第三次會議后不久的2006年9月6日,夏希主席與世長辭了。“論壇”中方主席徐敦信和我立即聯名向巴外交部和夏希的親屬發了唁電。夏希先生終年87歲,終生未婚。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獻給了國家的外交事業,也為中巴友誼奮斗到最后一息。在他的精神感召下,“中巴友好論壇”的成員們將更加努力工作,為增進中巴友誼做出更多的貢獻,這也是對夏希先生最好的紀念。
(作者系中國駐巴基斯坦前大使)
(本文責任編輯:劉萬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