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1日,尼泊爾正式成立包括尼共(毛主義)參與的臨時政府。臨時政府由22人組成,包含23個部長職位。其中,大會黨主席柯伊拉臘任首相并兼任國防部長和衛生部長,這是柯伊拉臘第六次出任首相一職,此外,大會黨得到和平與重建部長、科技部長、財政部長和內政部長4個職位。尼共(聯)得到外交部長、教育與體育部長、文化旅游和民航部長、農業部長、總部行政國務部長和教育與體育國務部長共6個職位。尼共(毛主義)得到信息通訊部長、地方發展部長、森林和土地保護部長、工程與計劃部長和婦女、兒童與社會福利部長共5個職位。大會黨(民主)得到司法和議會事務部長、司法和議會事務國務部長、勞工和交通國務部長和水資源國務部長共4個職位。親善黨(阿南迪派)得到工商和供應部長1個職位,聯合左翼陣線得到土改和管理部長1個職位。七黨聯盟中的工農黨和人民陣線未入閣。臨時政府成立標志著尼泊爾和平進程跨入一個新階段。
臨時政府的成立是尼泊爾穩步推進和平進程的必然結果
2006年11月21日,尼泊爾七黨聯盟政府和尼共(毛主義)正式簽署全面和平協議,就雙方武器管理和尼共(毛主義)參與臨時議會和臨時政府等問題做出原則性安排,尼國內持續近11年的內戰宣告結束。11月28日,雙方在聯合國官員的監督下,簽署了有關武器和武裝管理、監控的協定。隨后,七黨聯盟和尼共(毛主義)積極通過對話尋求共識,共同落實協議成果。2007年1月15日《臨時憲法》通過,同日成立包括尼共(毛主義)參與的臨時議會。根據尼七黨聯盟政府和尼共(毛主義)簽署的有關武器和武裝管理協定,2月17日聯合國尼泊爾特派團完成對尼共(毛主義)士兵查證和武器封存第一階段工作,共登記尼共(毛主義)武裝人員30853名,封存了包括迫擊炮、機槍、步槍和沖鋒槍等在內的3428件武器。3月9日,臨時議會顧及南部平原地區人民要求,通過《臨時憲法修正案》,宣布尼實行聯邦制,并將根據人口增長變化重劃選區。4月1日,包括尼共(毛主義)參與的臨時政府成立。盡管七黨聯盟政府和尼共(毛主義)時有爭執,尼臨時憲法、臨時議會和臨時政府等成立均落后于既定時間表,但由于雙方以“反對國王專制”為第一要務,雖斗不破,和平進程緩而不滯,在曲折中穩步推進。
尼泊爾臨時政府的成立是尼泊爾和平進程取得的重要成果,尼七黨聯盟和尼共(毛主義)達成暫時穩定的權力分配,為定于2007年6月20日舉行的制憲會議選舉提供了較為穩定的國內環境。臨時政府的成立也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歡迎。印度外交部發表聲明,認為臨時政府的成立是尼和平進程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表示印度將繼續支持尼泊爾和平進程,期待與臨時政府合作,鞏固兩國傳統友好和互利關系。美國駐尼泊爾使館發表聲明,表示將繼續全力支持尼和平進程,援助尼臨時政府。聯合國駐尼代表團長官馬丁認為,臨時政府的成立是鞏固尼泊爾和平的關鍵一步。
尼共(毛主義)轉型發展融入主流政治
尼泊爾臨時政府的成立,標志著尼共(毛主義)成為尼執政集團重要成員。尼共(毛主義)自成立之日起歷經10余年,首次融入多黨民主政治主流。
尼共(毛主義)全稱為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成立于1995年,是由成立于1949年的尼泊爾共產黨多年分裂組合派生出來的黨。尼共(毛主義)稱其“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毛澤東主義和普拉昌德道路”。尼共(毛主義)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共和制”,當前目標是“實現制憲會議選舉,實現多黨競爭”。尼共(毛主義)在經濟上,主張“實行面向社會主義的資本主義生產模式,堅持私營、公私合營和集體所有制之間的平衡”。在對外政策上,尼共(毛主義)表示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關系。
尼共(毛主義)重返民主政治主流并非政策急轉彎。尼共(毛主義)雖自成立后不久即發動武裝斗爭,但卻從未拒絕和政府進行和平談判轉而從事議會斗爭的嘗試。2001年和2003年,尼共(毛主義)兩次試圖與政府和談實現“建立共和政體”、“成立過渡政府”和“舉行制憲議會”等目標,但由于分歧嚴重,和談以失敗告終。隨著武裝斗爭的開展,尼共(毛主義)控制了尼大部分農村地區和除加德滿都之外的中心城市,建立人民民主政權,擁有較強的武裝力量和影響。但由于內外因素影響,尼共(毛主義)和尼政府都無法在軍事對峙中取得完全勝利,尼共(毛主義)企圖走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并不順利。尼共(毛主義)主席普拉昌德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2003年左右,由于考慮到國際力量和南亞地區力量對比,尼共(毛主義)認為以武裝斗爭方式取得全國政權是困難的,由此開始從戰略上考慮轉變斗爭方式,具體到尼國內來講,在處于優勢的前提下,不排除通過和平的民主方式取得全國政權,經由與政黨合作的過渡階段進而實現人民民主的目標。2005年2月,賈南德拉國王親政,引發政黨強烈不滿與反彈。尼共(毛主義)遂抓住有利時機,與七黨聯盟達成12點共識,嘗試回歸主流政治。尼共(毛主義)與七黨聯盟聯手發起反國王的人民運動,最終迫使國王于2006年4月交權。七黨聯盟組成新政府后,宣布召開制憲會議修改憲法,展示了吸納尼共(毛主義)回歸主流政治的積極姿態,尼共(毛主義)對政府的和談呼吁也給予積極回應。尼共(毛主義)主席普拉昌德親自帶隊和柯伊拉臘首相多次會談,先后達成25點停火行為準則和4點共識,簽署了8點和平協議,最終于2006年11月21日簽署全面和平協議。當前,尼共(毛主義)已進入臨時議會和臨時政府,成為尼政壇上一支合法政黨。尼臨時議會由13個政黨組成,共有330名成員,大會黨、尼共(聯)、尼共(毛主義)和大會黨(民主)幾個主要力量分別占據85、83、83和48席。尼共(毛主義)在臨時政府中所擁有部長職位也將近部長總數的四分之一,實力與大會黨和尼共(聯)相近。尼共(毛主義)要求舉行制憲會議選舉進而改變尼政體的政治目標有望實現。普拉昌德表示,該黨通過與政府和談已達到60%的目標,余下的40%會通過制憲會議選舉來達到。尼共(毛主義)自2006年底已開始調整組織結構,備戰制憲會議選舉,將對尼局勢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制憲會議選舉
已成下階段關注焦點
尼泊爾定于6月20日舉行制憲會議選舉,制憲會議負責制定新憲法,第一次會議將決定國王地位,是決定尼未來政治體制和政治走向的大事,當前各黨正在全力備戰。圍繞制憲會議選舉關注點主要有二:
一、關于尼泊爾未來政治體制走向。1990年,在人民運動的推動下,時任比蘭德拉國王頒布新憲法,尼泊爾開始實行議會民主制和君主立憲制,行政權轉給內閣,國王不再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國王仍是國家元首和軍隊的最高統帥,有以此名義發布解散政府并宣布緊急狀態的權力。2005年2月,賈南德拉國王即借此解散內閣,實施緊急狀態,宣布親政。2006年5月七黨聯盟政府上臺后,加緊恢復民主進程。政府廢止國王親政期間通過的各項法律,廢除國王各項任命。5月18日,議會通過宣言,確立議會為國家最高權力機構,確立部長理事會為行使行政權力的惟一機構,廢除印度教的國教地位,規定尼泊爾為世俗國家,更名“尼泊爾國王陛下政府”為“尼泊爾政府”,更名“皇家尼泊爾軍隊”為“尼泊爾軍隊”。廢除國王的軍隊最高統帥地位,軍隊和國家安全機構改由議會直接控制。規定王室繼承人由議會確立,強調國王如有違憲行為可由議會質詢并提交法院審理,任何與決議內容不一致的憲法和法律條款都將被視為無效,國王地位受到大幅度的削弱。2007年1月15日通過的臨時憲法,取消國王所有的象征性權力,規定國王地位由制憲議會第一次會議投票決定,在過渡期內暫由首相代理執行國家元首的所有職能。2月18日,賈南德拉國王發表民主聲明,宣稱2005年解散政府、親自執政的行為是“遵循人民的意愿,是迫于形勢”。由于與臨時憲法的精神相悖,賈南德拉國王此舉激起尼國內各政黨和群眾組織的一片嘩然。隨后,尼臨時議會以壓倒優勢通過了制裁議案,政府緊急磋商決定將國王部分財產充公。
當前尼各黨要求廢除君主制的呼聲較高。尼共(毛主義)要求實現共和制,尼共(毛主義)領導人高吉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從戰略上講,尼共(毛主義)在一個時期內只會選擇一個對手,目前是封建王室。尼共(毛主義)當前的首要任務是推翻君主制。尼共(聯)也表達了實現民主共和制的想法。2007年3月,首相暨大會黨主席柯伊拉臘也公開表示,認為賈南德拉國王已成為阻礙尼泊爾國家穩定的最主要障礙。但也應當看到,印度教在尼泊爾仍有很大影響,國王被看作印度教大神毗濕奴的化身,尼國內也存在一部分保皇派人士擁護君主制。可以預計,隨著制憲會議選舉的日益臨近,各方就是否保存君主制的斗爭會更加激烈。
二、關于尼泊爾未來政壇格局。雖然七黨聯盟和尼共(毛主義)暫時確定了在臨時議會和臨時政府的實力分配,但定于2007年6月20日舉行的制憲會議選舉才是真正檢驗各黨群眾基礎和實力的實戰。尼泊爾自1999年舉行大選后至今未舉行大型選舉,在國內沖突期間各政黨組織結構都受到一定沖擊,制憲會議選舉在一定程度上是尼未來議會民主政治的預演,各黨都非常重視,正積極準備,以期在選舉中占據優勢地位。近日,大會黨、尼共(聯)等主要政黨都在選舉委員會注冊登記。尼共(毛主義)作為一個合法政黨,也第一次正式報名參加,遞交了作為一個新政黨所必須的1萬人簽名的參選申請。大會黨和尼共(聯)都是尼泊爾的主要政黨,自1990年尼泊爾實行議會民主制起至2005年國王親政前的這段時間,兩黨都曾獨立或聯合其他政黨執政,在全國范圍內有著較為嚴密的組織結構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尼共(毛主義)近年來發展迅速,在尼廣大農村地區有較大影響,近期也在招募人民志愿者,負責在城市組織制憲會議選舉工作。普拉昌德多年來首次公開出席群眾集會,在加德滿都、比臘特納加和伯干吉等多個城市發表演講,爭取民心效果明顯。據民意調查顯示,普拉昌德和首相柯伊拉臘成為人民認同率最高的兩位政治人物。近期,選舉委員會開始登記選民,籌備草擬劃分選區,制憲會議選舉的前期準備工作已經開始,各黨也將進一步加緊動員工作。
尼泊爾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人均年國民生產總值約300美元,貧困人口占全國總人口40%多。歷經10年戰亂,民生凋敝,人民普遍渴望和平安定。當前,各政黨穩步推進和平進程,給人民帶來實現持久和平與穩定繁榮的希望。但尼泊爾形勢仍處于轉型發展時期,美國對尼共(毛主義)仍有疑慮,認為尼共(毛主義)仍未完全放棄暴力;尼國內還存有小范圍的地區對立;各黨就選舉時間還有爭執,制憲會議選舉準備工作還不充分,能否如期舉行尚是疑問。可見,尼泊爾走上正軌發展仍需時日。
(本文責任編輯:肖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