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堂弟Daniel 7歲了,是美籍華人。去年暑假,他隨他的爸爸、媽媽來上海度假,給我留下了有趣的回憶。
Daniel只會說英語,是個“中文啞巴”。令他深感懊喪的事情終于發生了。有一天,他和我們去商廈購物,回家時突然傷心地哭了。回家后,他用英文寫紙條給爺爺,責怪我不讓他按電梯的按鈕。哦,原來問題出在他不會講中文,我不知道他的這一要求。
于是,我們經常同他講中國話。不久,他便可以準確地說出“我”“你”“是”“好”“要”和“不”等簡單字詞了。
懊喪變尷尬——笑料接踵而來。有一次,我們在豫園游玩時爺爺陪Daniel去上廁所。Daniel急不可待,使勁地把褲子往下拉。爺爺趕緊把他帶到小便池處,但他一個勁地搖頭,反復說:“我要PoPo……”PoPo?爺爺一時摸不著頭腦。一陣慌亂之后,爺爺恍然大悟。原來美國小孩稱大便為PoPo。
他還亂扔鞋子,常常找不到自己的拖鞋。奶奶對他說:“拖鞋不離腳。”晚上,他穿著拖鞋上了床。奶奶責備他,他卻說:“你不是說‘拖鞋不離腳’嗎?”“哈哈……”全家大笑起來,Daniel滿臉尷尬。
尷尬變快樂——Daniel在與我們朝夕相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開始學說一些簡短的中國話了。
他天天看普通話卡通節目《藍貓淘氣三千問》。他滿臉笑容、手舞足蹈,把電視遙控器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慢慢地,他能聽懂節目內容了。每當節目結束的時候,他就聳聳肩,大聲叫道:“貓大哥啊貓大哥,你的節目時間更長一點就好了!”
我和他幾乎每天都玩國際象棋。每當他贏的時候,他都大聲地說:“我贏你了!”“你被我將死了!”“你輸了!”嗨!中國話說得有點像那么回事了,他很得意。
Daniel變得越來越神采飛揚了。每天,他都聽電視播報的天氣預報,并且滔滔不絕地跟著說:“北京多云轉陰”“南京小雨”“上海小雨轉中雨”“烏魯木齊晴”“拉薩多云”……后來,他還經常面對鏡子,模仿電視節目主持人,用普通話“預報”各地天氣,顯得十分自豪。
Daniel在學中國話的過程中,經歷了懊喪、尷尬、快樂和驕傲的種種體驗。這位“中文啞巴”終于開口了,這令叔叔、嬸嬸異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