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化和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作品在互聯網上進行傳播已成為繼傳統方式后的一種重要的作品傳播手段。《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于2006年7月1日起施行,標志著網絡傳播權的法律地位得到全面確立。傳統出版業如想在涉網版權糾紛中占據有利地位,必須認真尊重版權所有人的信息網絡傳播權,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侵權和被侵權。
1.對圖書出版者而言,若想把其出版的圖書登錄網上,供人免費閱讀、下載或收費下載,就要在簽訂出版合同時注意爭取從作者處獲得本書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否則不能將圖書作上述使用。如果上網僅作廣告宣傳,可不用獲得本書的信息網絡傳播權的授權。日新月異的網絡資源極易啟發自己的選題思路,但利用網上作品出版圖書首要的是獲得合法版權人的授權,切忌不可想當然地采取“拿來主義”。未經許可就擅自出版,就可能面臨一場版權官司。不但出版的圖書會被禁止發行,還要賠償作者經濟損失,出版社的聲譽也因此受損,賠本、賠錢、賠聲譽,得不償失。
2.對報刊社來說,報紙雜志多屬于“匯編作品”,根據《著作權法》第14條的規定,匯編作品中各個作品的著作權屬于作者,報刊社在“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從理論上分析,版權所有人給某報刊投稿,他只是授權報刊社以紙介質的方式印刷出版,即只進行了出版權或復制權及發行權的使用許可,并沒有給予信息網絡傳播權的授權。至于有些報刊的所謂版權聲明,如:本報/刊登載的文章,版權均歸本報/刊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云云,僅對該報刊社的法人作品或職務作品有效,而對其他版權所有人的作品實屬越權聲明,不具有法律效力。除版權所有人聲明不得轉載、摘編的外,別的網站、報刊有充足的權利利用《著作權法》第32條和相關司法解釋去轉載摘編。如報刊社有自己的網絡版,并想把匯編作品全部上網,較好解決的辦法是在自己的投稿要求或征稿啟示上要求作者做出是否予以信息網絡傳播權的授權聲明。
3.音像出版社在取得原始著作人授權的情況下,對自己出版的錄音錄像制品享有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的權利。對別人在網上的音像制品不要采取“拿來主義”,這部分內容不屬于法定許可,要簽訂特定的出版合同才可使用。當然,音像出版社也可根據《著作權法》直接將他人在網上發表的音樂作品制作錄音制品,但前提是該音樂作品已被他人合法錄制為錄音制品,否則,仍要先獲得作者的許可才可在網下作商業使用。
版權產品在新技術條件下產生的外部經濟性越來越難以用單純版權法律保護的方式予以矯正,權利人經常采取—些技術措施,防止他人非法接觸和非法復制。同時,為使作品的使用者在使用有關作品時考慮到作品的版權狀況,避免誤將那些享有版權的作品作為不享有版權的作品來處理,既方便版權所有人管理及保護其版權,又方便作品使用者依法使用有關作品,權利人還可利用權利管理電子信息對相關版權作品進行保護。出版單位在將出版物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時也可充分利用上述條款,設定技術措施和權利管理電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