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拍規格質量明顯提升是今年迎春拍賣的最大特色。中國嘉德2007年第1期四季拍賣會舉辦規格較以往大幅提高,成交額增幅50%,達到9230.32萬元,接近億元大關。“小拍不小”可謂2007年迎春拍賣的一大新變化。以往內地小拍因贗品比例較大口碑較差,藏家普遍對小拍不感興趣,以致小拍淪為新玩家練眼的場所。從2005年開始,中國嘉德將小拍改名為“四季拍賣”,意欲提高小拍的規格水準,經過不懈努力,今春的首期四季拍賣終于取得成效。榮寶56期藝術精品拍賣會總成交額為3369.1萬元,成交率為68%。兩場拍賣會都出現人潮涌動,買氣旺盛的局面。榮寶認為經過2006年的調整,書畫市場出現復蘇跡象。中國嘉德副總經理寇勤先生則表示:“經過2006年的調整,這次嘉德四季拍賣在保持穩定的基礎上,又取得了相對程度的增長,基本符合我們拍前的預期。相信這一喜人的結果會給當前藝術品拍賣市場帶來十分重要的積極信號。”
首戰告捷 嘉德四季拍賣總成交額突破9200萬
2007年3月17-18日,中國嘉德第九期四季拍賣會在京如期舉行。拍賣現場座無虛席,各路買家競價聲此起彼伏,高潮迭起,最終全場總成交價達到人民幣9230余萬元。
中國書畫部分李可染先生的三幅佳作同樣眾望所歸,其中《蒼山如海,殘陽如血》以341萬元的高價贏得了現場買家的熱烈掌聲。十余年來海內外屢獲贊譽的嘉德古籍善本拍賣今年首次加盟四季拍賣便喜傳捷報,全場以近530萬元的高額成交。
中國書畫拍賣分為中國近現代書畫、中國古代書畫、中國當代書畫三個專場,1430件成交拍品總價6860.1萬元,成交比率75.22%。近現代書畫作為市場占有率最大的部分,經過2006年的調整后開始穩步回暖,市場基礎仍非常雄厚。李可染、齊白石等大家作品依舊堅挺,其中李可染的三幅作品總成交價達623.7萬元。陸儼少、黃胄、程十發等2006年調整力度較大的名家作品也開始回升。總體而言,藝術價值較高的精品依舊是現階段眾買家追捧的對象。古代書畫市場經過多年培育,收藏家在知識結構、鑒賞能力和價格體系等方面的綜合素質已隨著市場的發展得到大幅提高。受此次拍賣帶動,未來的市場預期會理性升溫。書法部分在拍賣現場成為買家關注的焦點,整體呈現作品名頭豐富,內容涵蓋面廣的特點。特別是民國時期的書法作品全面上揚,名人、文人的作品受到熱烈追捧,胡適、梁啟超、康有為等人的作品競相攀升。當代書畫經過幾年的持續熱烈之后,目前有繼續調整的趨勢。
中國瓷器及雜項拍賣中,588件成交拍品總價1841萬元,成交比率73.40%。波士頓館藏瓷器一開場便成為關注焦點。其中的一件清康熙的五彩喜鵲登梅鯉魚圓盤圖案逼真傳神,色彩豐富細膩,從3,000元起拍直至8.58萬元成交。由于溯源至美國波士頓美術館館藏的獨特經歷,該批瓷器價格較同類珍品有明顯提升,眾買家首次真切地感受到了文化增值的魅力。借波士頓館藏瓷器熱賣的東風,幾十件同時代的康熙瓷精品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自2005年嘉德首次推出四季拍賣會以來,由于其明確的定位,買家的精品意識隨著市場的成熟發展不斷增強,價格較高的精品市場被不斷看好。元代龍泉窯劃花荷葉蓋大罐以49.5萬元成交。此器造型古樸典雅,釉色渾厚如玉,年代久遠但保存完整,屬元末明初龍泉瓷精品。
雜項部分中玉器與文房雜件都有上佳表現。玉器市場自2006年下半年開始回暖,本次該類拍品的成交率一舉突破90%且價格喜人。清乾隆白玉雕漁樂圖擺件以上等白玉雕琢,玉質純凈,質地溫潤,形象生動,栩栩如生;經過激烈競價,最終以22萬元成交。
古籍善本今年首次進入嘉德四季拍賣便成績喜人,295件成交拍品總價529.2萬元,成交比率77.83%。此次拍賣充分考慮市場需求,采用更為靈活多變的拍品劃分方式,令各路買家耳目一新。《資治通鑒》綱目全書以85.8萬元的價格成交;世上僅存的明萬歷間朱墨套印《古本演義三國志》也賣出了28萬元的高價。專家分析,明確的市場導向加之專業化的客戶溝通,是此次嘉德四季古籍拍賣成功的重要因素。
榮寶56期藝術精品拍賣會 市場出現轉暖跡象
4月1日晚,隨著拍賣師鏗鏘有力的最后一槌,榮寶56期藝術精品拍賣會圓滿結束。偌大的亞洲會堂雖然漸漸恢復了平靜,但拍場熱烈的氣氛依然彌漫在整個會堂中。
本次拍賣會總成交額為3569.1萬元,成交率為68%。其中,上午舉槌的油畫專場132件作品,成交92件,成交額為794.3萬元,成交率為69.69%;下午的中國書畫專場588件作品,成交389件,成交額為2774.8萬元,成交率是66.26%。這樣的結果無疑是鼓舞人心的。在經歷了一年多的調整之后,藝術市場在這個春季呈現出轉暖前景,無論是拍場人氣還是成交狀況都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一、“沒有座位,我就坐地上”
從榮寶本次拍賣會兩天的預展情況看,前來看展的人數明顯較之去年有所增加,并且駐足仔細察看者居多,認真詢問拍品情況者也不在少數。這與近期北京舉行的幾場拍賣會預展情況不謀而合。由此可見,買家對藝術市場的關注度在提高,其信心在一段時間的受挫后正漸漸得以恢復。市場的盤整是次重新洗牌過程,這一過程的直接結果是優勝劣汰。經由這個過程之后,藝術市場將脫胎換骨,在不斷規范中迎來新的希望,買家信心的恢復則是必然。
拍賣現場的人氣不亞于預展現場。拍賣會還未開始,即已座無虛席。雖然還只是剛換下羽絨衣的春天,但會場的熱烈還是需要打開冷氣來平衡。拍賣會開始后再進場的買家沒了座位則索性地席地而坐。
二、 “看好的幾件作品,一件都沒舉到”
拍賣會結束后,一位女士一邊離開會場,一邊不無遺憾地打電話跟朋友如此說道。這位女士一早來到拍賣會場,占了第一排的座,雄心勃勃地想要拍得幾件作品。但開拍后,她想要的幾件作品屢屢遭其它買家爭搶,最后竟然一件都未舉到。
此種狀況幾乎貫穿在榮寶本次拍賣會的始終,拍前廣為看好的封面作品齊白石的《荷塘雙鴨》就是典型例子。12萬起拍后,價格先是在四五個競買號牌中按競價階梯穩步上升,到最后是在兩位男士中展開競爭。價過40萬后,競價階梯基本是1萬1萬的悠悠上升。5號買家一次次將號牌舉起,其極好的心理素質和沉著冷靜的態度終于逼退了持82號牌的競爭對手,以89萬元的成交價贏得了此件齊白石62歲時創作的精品,博得了現場熱烈的掌聲。
不過,有意思的事情還在后頭。對396號范曾《神童》的競爭最后又在這兩位買家中展開,這次82號買家調整心態,采取斷續跳價的競價方式,直接從72萬跳到80萬,后又跳至90萬,最后以110萬的全場最高價將作品收入囊中,博得全場陣陣喝彩聲。
三、回歸收藏本義,杜絕“放衛星”
回歸收藏本義,其意思就是要尋找真正符合收藏意義,滿足收藏家需要的作品,而不是刻意去追求宏篇巨制,通過“放衛星”去刺激市場。
榮寶總結2006年秋季拍賣會“玉蓮齋藏畫”專場的經驗,在本次拍賣中特別組織了幾組專題收藏板塊,如“墨藝堂”收藏專題、“日本大阪國際畫廊提供作品”專題、“秋醒樓”收藏專題等,均取得了不俗業績。如268-294號日本大阪國際畫廊提供的作品全部成交,共拍得400多萬元,平均每件達15萬元。而開篇的39件“墨藝堂”收藏作品,除一件流標以外,其余都悉數成交,成交額近200萬元。此外,其他作品也是經過反復甄選后上拍,力圖為藏家提供渴求的作品和合適的價格,本場少有動輒百萬的成交作品,以博得未來的價值空間。
在精品拍賣會上推出油畫專場雖非首次,但卻是質量迅速提高的一次。本次拍賣會上,封面作品冷軍的《博物館系列二》經過激烈競價,最終以79.2萬元的價格成交,成為油畫專場最高價。周春芽的《綠狗》、《石頭》,羅中立的《曬場》等都遇有多家對手競爭,成交結果令人滿意。
2005年秋至今,藝術市場處于持續的盤整期。一段時間以來,市場是“崩盤”還是“調整”是藏家最為關心的話題。事實證明,“崩盤論”是錯誤的,市場是在經歷一場自發的調整。這調整可以形容為“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將不適應市場發展和規范要求的拍賣機構、拍賣參與者和拍品等“洗”去,留下具有市場競爭力者參與市場角逐,并不斷規范市場行為,這其實也是藝術市場自身“痛定思痛”的過程。
我們可以看到,2006年秋季各大拍賣會的成交狀況都或多或少出現了“回暖”現象。今春以來的幾場拍賣活動又不斷印證了這一現象,如3月下旬舉行的嘉德四季拍賣會上,中國近現代書畫、中國古代書畫、中國當代書畫三個專場,1430件成交拍品總價6860.1萬元,成交比率75.22%。李可染、齊白石等大家作品依舊堅挺,陸儼少、黃胄、程十發等2006年調整力度較大的名家作品也開始回升。相信未來的市場預期會理性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