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柒是中國當代擁有巨大凝聚力和影響力的畫家。他在世82年,橫跨20世紀主體階段,他的藝術創作活動構成中國現代美術史具有轉折意義的一環。他以“為祖國河山立傳”的樸素感情開始山水畫寫生實踐,創造出符合20世紀審美觀念的山水意象,把中國山水畫的風神氣韻從傳統推至現代,并由意境創新帶動筆墨創新和圖式創新,成功地建構起剛健清新、沉雄壯美、凝重深邃的山水風范,以鮮明的時代精神和強烈的藝術個性,促進了中國山水畫的變革與升華,拓展了中國山水畫的藝術空間。今年舂拍幾大拍行推出的李可染畫作整體質量之高,令人驚嘆!

香港蘇富比推出李可染晚年重要代表作《樹杪百重泉》,估價180萬-250萬港元,以838.4萬港元成交。
這張畫作于1987年,畫家以王維的古詩“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的意境入畫,自謂“昔年長期深入山林,亦寫生雨中,曾見此奇觀,真詩畫也”,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境與畫意藉由一支妙筆,悠然神會。此畫作曾參加1990年10月于韓國舉辦的“九十年代中國畫代表作家展”、2000年底至2001年初分別在中國臺北歷史博物館及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辦的“李可染世紀藝術展”中展出,并多次見于著錄。是李可染晚年的一件重要代表作。萬青力教授在其所著《李可染的世界》中有論:“此幅畫作,有些接近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滿幅式’構圖特點,在構圖上十分飽滿,這與傳統山水畫那種上下空白,以表現天空、地面的樣式,鮮明地形成了對照。1972年以后的山水畫,雖然畫面的頂端般仍留空白以表示天空,但是已經盡可能地擠到最小的空間,而空白處,也往往為題字所填滿。”
香港佳士得推出《萬山紅遍》系列作品中較大的一幀(高131cm,寬84cm),估價達4000萬港元。
1962年至1964年,李可染以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中的名句“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為主題創作了七幀畫作,此次上拍的《萬山紅遍》(估價待詢)為其系列作品中較大的一幀,極具收藏價值。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舉國歡欣,人民對新的生活充滿期盼;五六十年代,毛澤東詩詞成了不少藝術家的創作題材,故此以毛澤東詩詞為題的畫作不計其數,“萬山紅遍”更是當時最為歡迎的名句之一。為了突出“紅”字,李可染在繪制《萬山紅遍》時,用了大量的朱砂,使畫面效果格外強烈,視覺魅力非凡,并以濃厚的墨色為底,層次豐富;林間的白墻、山上的飛瀑和山下的流泉,成了畫面的亮色,而前景的溪澗則為莊嚴壯觀的畫面增添了動感。
北京保利推出“紀念李可染先生誕辰100周年專題”拍賣,其中《漓江勝境圖》估價550萬元-650萬元。
1964年,李可染在創作了《萬山紅遍》后畫風開始逐漸向沉穩、厚重轉變,他在注重寫生的同時,進入了苦苦的探索階段。這一時期,也先后創作了《陽朔風光》、《山頂梯田》等畫面非常扎實、細膩的作品。經過十三年的藝術探索,畫家深深感受到由政治的變化所引起的社會動蕩。
到了1977年,隨著社會的安定、文化的開放,畫家的心情也從壓抑中進發出來。同年,他創作了不朽詩篇——《漓江勝境圖》,這也是他藝術創作中的第二個里程碑。1977年一年間李可染共創作了五幅以漓江為題材的巨幅同構圖橫式作品:第 幅作品:李可染家屬收藏;第二幅作品:廣東省博物館收藏;第三幅作品:私人收藏;第四幅作品:北京文物公司收藏;第五幅作品既為此幅《漓江勝境圖》。
此幅《漓江勝境圖》是其中最大,最完美也是最重要的一幅,1977年特意為仿膳飯莊繪制的,是特殊時期、特殊歷史背景下、為特殊場合繪制的頗為特殊的精品巨作。20世紀70年代,部分知名畫家被調回北京,為且有政治意義、政治影響的重要場所繪制畫作,李可染先生既是其中之。這時的畫家因能重新畫畫面無不歡欣鼓舞。可染先生經過長期摸索與反思,畫藝與畫境都日臻成熟且達到了最佳的狀態。該畫作是李可染先生 生山水畫創作與成就中頗能代表其藝術風格、展現其藝術特色、展示其精深造詣、顯示其藝術創造、反映其時代精神、也最能引證其藝術影響與藝術成就的巨制精品。
中國嘉德四季拍賣中,李可染的3件作品包攬了近現代書畫專場的成交價格前3位。其中,李可染1965年創作的《蒼山如海,殘陽如血》以341萬元成交,成為全場作品最高價;《黃山煙霞》以181.5萬元成交;《粵中所記》以101.2萬元成交。
北京誠軒推出《漢代的柏樹》以及李可染畫贈好友馮玉琳之作《漓江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