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的作品 直在國內外享有極高聲譽。20世紀50年代,北京榮寶齋就經營他的作品,以4尺3開為例,牧牛圖每件約60元左右,山水70元一件,這一價格一直保持到“文革”時期。1979年后,李可染的畫作價位大幅攀升,同樣尺寸的牧牛圖約7000~8000元幅,山水1萬~1.2萬元一幅。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國書畫進入國際拍賣市場后,李可染的作品價位再度上揚,1983年,他的《茂叔賞荷》在香港蘇富比以8.5萬港元售出。1986年,他的《暮韻圖》在香港佳士得以12萬港元成交。而后幾年,李可染極少出手作品,市場幾乎無貨。步入上世紀90年代后,國家禁止李可染作品出境,這使本來就供不應求的李可染作品價格急劇上升。1990年,他的《煙江夕照》在香港佳士得被拍至110萬港元。1995年,他的《清漓風光》在北京翰海被買家以242萬元競得,令海內外藏家刮目相看。1999年,他的《九牛圖》在北京太平洋創下了330萬元的佳績。1999年,在中國嘉德拍賣會上,他的《萬山紅遍》(2.8平尺)又一舉奪魁,成交價高達407萬元,創造了當時李可染作品拍賣的最高價位,也創造了中國畫單平尺最高價位,頓時震動了整個書畫界及拍賣市場。2000年,在北京榮寶拍賣會上,李可染的作品又爆奇聞,他同一題材的《萬山紅遍》(3.1平尺),在多位買家的激烈競投下,價格路大飆升,最后在501.6萬元的價位上槌定音,使李可染作品的拍賣價和中國畫單平尺價又創新高。近年來,李可染的作品不論畫幅大小,均大受歡迎。2002年,他的《蒼巖飛瀑》在北京華辰取得143萬元的成交價格。2003年,他的《丹崖風帆圖》在上海崇源以176萬元拍出。同年,他的《干巖競秀》在中國嘉德又以330萬元成交。2004年,李可染的作品在市場上更是勢不可擋,呈現“井噴”行情。如他的《九牛圖》在北京翰海以550萬元拍出;他的《河山入畫圖》在香港蘇富比被拍至703.8萬港元。而在北京翰海秋季拍賣會上,他的精品力作《井岡山》被買家以1100萬元的“天價”競得,使李可染作品首次躍過千萬元大關。2005年,他的《漓江勝景圖》在北京榮寶又以616萬元的價格成交。

如果再仔細爬梳2000年以來尤其是2003年下半年藝市火爆后的成交情況,更可以看到一路攀升的勢頭。據不完全統計,李可染作品在2000年上拍10l件,成交58件。2001年上拍13l件,成交69件,成交率53%。2002年上拍179件,成交97件,成交率54%。2003年上拍211件,成交124件,成交率58%。20C4年上拍367件,成交263件,成交率71%。而2005年上拍的李可染書畫達491件,成交310件左右,成交率63%。2006年上拍的李可染書畫達436件,成交約230件,成交率53%。而07年(截止到5月),上拍有62件,成交49件,成交率79%,不但遠超去年,而且也比歷年的平均成交率59%高出20個百分點。
公認的精品、著錄品將繼領風騷
可以看到,成交價高的作品總會是公認的精品和權威的著錄品。比如李可染l 987年作《煙江夕照圖》立軸,經《李可染書畫全集》(山水卷)著錄,又被收入《李可染畫集》、《名家翰墨》,歷經各種著錄達11次之多,且又是其晚年典型風格圓融的代表作之,在北京誠軒2005年秋拍以咨詢價方式推出,成交1 540萬元。又如另一幅,被譽為在李可染“為祖國河山立傳”的山水革新歷程中具有無可取代的美學價值地位的《丹霞楓林》,是1963年的作品,在中國嘉德2006年秋拍估價180萬-240萬,競價到近750萬元。
中國嘉德2005春拍522號拍品李可染的《愛晚亭》立軸,也是估價200萬300萬,而拍到682萬。此畫1987年8月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曾展出過,并收入展覽圖錄,1992年又被《名家翰墨》的《李可染鑒定特集》作為封面。正是一路有跡可尋之物。再如北京榮寶2005春拍433號拍品李可染1973年作的《漓江勝景圖》立軸,是委托人直接得自作者之品,經四次著錄,也收錄在李小可任編審的一部叢書之中。成交616萬。春拍打頭炮的蘇富比,推出的李可染的《樹杪百重泉》,估價180萬-250萬港元,最終經過買家的激烈爭奪,價格一路飆升,最終以超出最高估價3.3倍的838.4萬港元的高價成交。這個價格排在其作品歷年成交高價排行榜的第4位。也為今年的李可染作品行情的再度攀升迎得了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