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張鵬今年21歲,因患“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癥”已經十年不能站立,且又雙手無力,靠著社會的關心,好不容易讀完了初中。從此,他在電腦前艱難地敲打著鍵盤練習上網和打字,了解國內外的時事新聞和經濟文化;苦苦搜索并期待著醫學事業的發展以解除他的病痛;同時他也在尋求著一種支撐人生的精神力量。
進入“十一五”的開局之年,我們發現他有些亢奮,他的電腦輪番鎖定在中央各大媒體,丁曉兵的事跡分明使他激動不已!丁曉兵,這個20年前就感動過中國的獨臂英雄,20年后的今天又以極大的毅力和勇氣克服生理的殘疾,在帶兵一線做出了常人難以達到的不平凡的業績,充分展示出了當代軍人的精神風貌。
2006年春節的鞭炮聲中,兒子突然對我說:“爸爸,我能見到丁曉兵叔叔嗎?我能請他給我寫個條幅嗎?”這讓我很為難,我知道整個一月份丁曉兵作為中宣部樹立的全國全軍先進性教育的重大典型,一直在北京接受采訪,頻繁地作報告,直到大年三十才回到無錫,無錫市委又授予他為“無錫共產黨員楷模”榮譽稱號,邀請他去做報告的單位排得滿滿的,他的時間那么寶貴,到我們家來是幾乎不可能的。而且愛護英雄也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實在不忍心打擾他。但兒子央求道:“能不能試一試,寫封信吧!”這辦法我同意。
丁曉兵所在隊伍就駐扎在我們無錫,他現為武警部隊的一位軍政兼優的團政委。我就給丁政委寫了一封辭意懇切的信,表達了殘疾青年對獨臂英雄的仰慕,信發出去了,但丁政委究竟能否來我家,我的心中沒有底。
2006年2月12日是傳統的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天氣晴朗,風和日麗,下午1點多鐘,我正在家中看書,突然有人敲門,門打開了,門口站著兩位軍人和一位十分干練的女同志,我馬上就有了感覺,其中那位上校可能正是丁政委!我把他們迎進屋內,剛一落座,丁政委就介紹道:“這是我的愛人陶婉珠。”又指著那位青年戰士:“這是司機同志。”
丁政委年紀在四十歲上下,祥和的臉上分明透露出堅毅的神采,我考慮到他失去了右臂便想替他剝一只桔子,丁政委接過桔子說:“我是可以自己剝的。”只見他用左手心輕輕按住桔子,再用拇指從桔子中間插下去,用食指撥開桔子皮,動作竟是那么快捷,麻利!這時,他看到了我臥室內電腦前的兒子,就徑直走過去,說:“張鵬,我來看你了,新年過得愉快嗎?”我兒子興奮地回答:“政委叔叔和阿姨好!您這么忙還真的來看我,而且是和阿姨一道來,我很感動!”
丁政委和藹地說:“我也是殘疾人,殘疾人之間也要相互關心,殘疾人應該自強不息,做到身殘志不殘啊。”兒子說:“我要像您一樣作個堅強的人。”陶婉珠女士說:“張鵬,我們老丁也不是一開始就那么堅強的,我們相信你一定會戰勝一切困難。”丁政委接著說:“接到你爸爸的信,我連夜給你寫了幅字,我們互勉吧。”宣紙上“自強不息,曉兵書”幾個字寫得蒼勁有力,古樸大方,這樣的功力完全不像是一個失去右臂的人寫出來的,它所蘊涵的鐵血男兒的魅力躍然紙上,確有震憾人心的教化之功。
短短的一個多小時過去了,丁政委和夫人要告辭了,他們握住我兒子的手說:“張鵬,你一定要堅強,有什么困難告訴我,我們共同克服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我目送著英雄漸漸地從視線中消失,原來英雄也是個性情中人,表面上看起來很平凡,但在日常生活中仍然是英雄本色。
郵編:214071無錫市水秀新村469號202室
電話:0510-88902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