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我不經常吃早點。偶然有一天,心血來潮,到附近的早點部去吃早點。當我端著豆腐腦和油條尋找座位時,發現人很多,場面熱氣騰騰。旁邊有個聲音:“小妹妹,坐這兒吧,這兒沒人。”一個中年男子在沖我招手,我高興地說了聲謝謝。
他是陪父親來吃早點的,那位正在喝豆漿的父親看上去七十出頭了,坐著輪椅,胸前圍著圍裙。中年男子說:“爸爸,豆漿底兒別喝了,雜質太多,來!喝新鮮的。”他迅速地幫父親換了碗新鮮的豆漿。
我吃早點的速度一直很快,不過今天我卻沒有那么快吃完,這父子倆吸引了我。中年男子個兒不高,頭發都花白了,卻一直站旁邊不急不躁地服侍著老父親。老人吃完了,中年人仔細地幫他戴好手套和帽子,把搭在老人腿上的被子往上拉,嘴里說著:“吃了早點暖和多了吧!您別動啊,我抱您再靠上一點,這樣坐著舒服!”中年人推著輪椅小心翼翼地往門口挪動,出了門還不忘回來把剛剛搬開的椅子放回原位,真是個替別人著想的人啊。
看著父子倆的背影漸漸遠去,我心里挺震動,他年紀也不小了,完全可以不必那么麻煩,把早點買回家給父親吃不就得了?但他堅持推著父親出來吃,是為了讓父親多吸收一點兒新鮮空氣,心情舒暢些吧!
“孝順父母”說起來容易,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個呢?許多老人歷盡艱辛把孩子們養大,自己老了卻無人贍養,子女們互相推脫,只好去老人院度過殘生。老人院的環境聽起來不錯,但遠離親人,老人們的心情不一定會好吧!
想起不久前的一件事:朋友的姥爺忽然中風住院,生命垂危。當醫生說老人即使救治最終也只會成為植物人的時候,老人的兩個兒子居然異口同聲的說不用救了,任由老人自生自滅。原因就是老人沒有醫療保險,如果繼續救治,就要他們來負擔。
我在醫院看到了那位病床上的老人,兩腮深陷,好像沒了知覺,不到30平米的病房住了10個老人,難聞的氣味使人窒息。我流淚了,老人還沒有放棄自己生命的時候,他的兒女已經放棄了他。如果他還有知覺,會是何等的悲傷啊!
兩天后,老人走了,走的很安詳。面對老人遺像,我下了決心:我會努力工作,好好孝順我的父母,讓父母的晚年過的舒舒服服。
天下的兒女都希望得到父母的照顧。那么當父母需要照顧的時候,我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