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業,就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這在市場經濟時代似乎成了一條公理,多少企業家以此為管理和經營企業的信條。然而,從我國企業環境來看,這完全是一種錯誤認識。只有創造滿足客戶需求的價值才是企業經營的目標。那么,如何才能在企業自身成長過程中不斷給客戶創造價值呢?本人認為,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企業要堅持自主創新。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科學技術實現支撐和引領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機遇。
一、當前我國企業自主創新的現狀
目前,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嚴重不足,這已成為制約我國企業快速發展的瓶頸問題。企業自主創新的主要任務是加速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從而提高產品、企業、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據調查,在我國2800家大型企業中,75%的企業沒有技術研發機構,50%的企業一年都不開展研發活動;而國外企業中80%的企業都有研發中心。此外,我國企業的研發經費較少,據統計,全國大中型企業研發費用只占銷售總額的0.39%,即使是高新技術企業也只是平均占0.6%;而國外企業中,低于1%就難以維持,2%才能勉強維持,到了5%才有競爭力。再者,由于體制上的問題,我國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只有10%,而國外是50%以上,這樣的結果導致每年有上千萬個科技成果不能得到應用的局面也就不足為奇了。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制約企業創新能力提高的癥結在于沒有掌握核心技術。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只有萬分之三,絕大多數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始終處于劣勢。此外,我國絕大多數企業只重視引進,而不重視消化吸收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再創新,也是不能掌握核心技術的主要原因。在日本和韓國,引進和消化吸收的經費比例為1:10,而我國的企業引進和消化吸收費用比例是1:0.07,相差100多倍。據統計,2004年我國大型企業的引進費用為397億元,而消化吸收的支出為61億元。我們的企業為了省事,一次一次只是重復引進,卻始終不能掌握核心技術。要改變這種現狀,除了企業自身要高度重視增強自主創新的能力建設,政府機關也要把握好宏觀調控,要站在國家整體利益的高度,加強政策扶持力度,系統組織好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一系列工作。

二、自主創新條件下我國企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研發經費投入不足
美國的產品技術含量高,競爭力強,擁有最具優勢的專利技術,得益于其企業和政府長期、持續的經費投入。2006年美國政府的研發預算為1320億美元,其中直接給企業的預算超過1/3,中國政府的科技撥款90%以上給了科研院所和大學。美國企業的高投入,保證了其在全球的技術領先地位,維護了其產品、特別是高技術產品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優勢。
讓我們來看一下我國的研發投入情況。由上表可以看出,2005年我國研發投入占GDP的百分比僅為1.34%,雖然每年都有提高,但總體來說比國外許多國家還是低很多。這一方面是認識問題,是各級政府對科技研發投入同國家技術進步、經濟發展的關系認識不清,位置擺得不妥當;另一方面也是體制問題,是投入主體的單一性和撥款渠道的固定化,除了國家投入不足外,多數企業不重視研發投入。據調查,在2005年中國企業500強中,有373家企業提供了研發數據,他們的投入都小于銷售收入的1%,而國際上發達國家的大中型企業,一般都達到3%左右。這種狀況完全不符合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客觀實際,不能適應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合作與競爭的需要。
(二)企業高級科技人員不足、流失嚴重
調研發現,盡管國家每年畢業工科博士上萬名,但從高級科技人員最密集的302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來看,仍有84家沒有一名博士。全國192家中央級企業專業技術人員中,具有碩士以上學歷人員也只占總數的2.1%,高級技師僅占工人隊伍的0.16%。并且,國有企業科技人才流失嚴重。技術創新,人才為本??萍既藛T的不足與流失,無疑會大大削弱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三)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尚未完全形成
在發達國家,80%的科研工作是在大企業中完成的,但我國企業研發機構數量較少,研發能力不足,以至于很多科研工作在企業中根本不能開展。2001年我國大中型企業有研發機構的僅占25%,有研發活動的僅占30%。由此可以看出,我國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尚未完全形成。
三、解決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幾點建議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在市場經濟中,企業具有其他各種創新機構無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只有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得到提升,國家的整體創新能力才能得到增強。為此,就企業如何提升其自主創新能力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正確全面地理解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含義
企業作為創新活動的主體,有三個方面的含義,即企業要在創新活動中發揮投入、創新活動和成果轉化三個方面的主體作用,這是對企業自主創新的三項基本要求,有很強的針對性,是體現主體作用的關鍵問題。能否達到這三項基本要求,對企業能否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至關重要。
1.像籌措發展資金那樣用心用力,加大力度,使企業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
投入是企業創新的物質基礎,必需的資金投入和智力條件相結合,才能推進科技創新,取得創新成果。越是開發科技含量高的技術,投入越大,研發成功以后產生的經濟效益也就越高。
2.擴大內外合作,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
要想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必須努力構建新型的產學研技術創新休系,讓企業在“產學研”里面發揮主體作用,從而激發企業的需求,推動合作各方面向實際,走向市場。
3.依靠新技術發展生產,使企業成為創新成果的應用主體
企業了解市場信息,知道社會需求,擁有生產和推銷物質產品的手段。只有企業才能把發明、創新的成果變成物質產品和服務項目。
(二)多方創造有利于創新活動的企業文化
對企業來說,必須要創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和活躍的創新氛圍。沒有氛圍,沒有環境,沒有必要的刺激、引導作用,人的積極性是不可能煥發出來的。國內外的所有技術領先的企業,內部都具有濃厚的創新氛圍,都長期注重建設有利于創新的企業文化。缺乏創新精神的團隊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并不具備高度的戰斗力,而一個有高度競爭力、戰斗力的團隊,必須有創新的團隊精神。
(三)重視市場在創新中的導向作用
先進的技術不等于市場需求,而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則迫使企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創新最終成功與否,都要經受市場的考驗,最終在市場上體現創新的價值和效益。世界著名管理專家詹姆斯#8226;莫爾斯說得好,“可持續競爭的唯一優勢來自于超過競爭對手的創新能力”。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當代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一體化趨勢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市場瞬息萬變,每個企業和企業家都應當認識到自主創新不是企業發展的權宜之計,而是企業的發展戰略。誰擁有這個認識,誰就擁有未來。中國有作為的企業家,應當認清形勢,勇敢地挑起創新主體的歷史重任,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作者單位:山東財政學院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