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資源綜合利用效率低且環境污染嚴重的現狀
根據世界發達國家的經驗,當一個國家進入工業化中期即重化工業階段,城市化步伐加快,往往是資源和環境承受壓力最大的時期,當前中國正處于這一時期。2003年我國GDP增長9.1%。全年實現GDP總量約占世界GDP總量的4%,但消耗的資源占世界的比重卻高出幾倍。我國消耗的原煤占世界總消耗的比重為31%,鋼鐵為27%,石油為7.4%。我國能源利用效率僅為33%左右,較世界發達國家的43%要差很多。中國用同樣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創造的價值,僅相當于世界發達國家的1/5左右。創造單位GDP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比美國、歐盟、日本分別高出2.5倍、4.9倍、8.7倍。

從表1看,我國能源經濟效率明顯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甚至低于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水平,主要產品單位能耗比發達國家高30%——90%。這造成資源消耗高,經濟效益低,環境污染大,特別是大氣和水污染嚴重。工業固體垃圾處理率只有43%,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率不足50%,城市污水處理率僅占20%左右。我國產業高耗能的主要貢獻者是第二產業(見表2),從表中可以看到,我國第二產業產值比重約占GDP的50%,而工業能耗比重卻高達70%,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二、資源綜合利用效率低的原因
(一)技術因素
從技術角度講,一國的產業結構表現為一定的生產技術結構,科學技術對產業的發展及結構變動具有直接的作用,同時也影響著產業中資源的利用效率。由于資本與成本限制,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戰略中較多地采取了倚重初級技術、中間適用技術的結構選擇。在資源與環境對產業發展限制日益嚴峻的今天,這種技術構成的缺陷也明顯的暴露出來。由于技術水平較低,使得產業發展特別是工業發展中耗費能源、資源的比重過高,也使環境污染嚴重。
(二)資源能源成本估價不足
資源能源綜合利用效率低,環境污染嚴重也是由于市場機制未能充分發揮作用,市場未能客觀真實的反映資源能源的價格,特別是對環境造成污染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沒能很好的體現在資源、能源的價格當中,這部分價格所帶來的成本對于企業來說是外部的,往往不會受到重視,這便導致他們不斷增加能源資源的投入,不積極改進技術,從而造成環境污染日益嚴重。
三、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的途徑
(一)完善市場機制
市場機制未能充分發揮資源配置的作用是我國資源綜合利用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應該完善市場機制,利用市場機制實現對資源的優化配置。具體做法是:(1)積極改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地位,創造各類市場主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的環境。(2)進一步破除行政壟斷、地區封鎖、行業壟斷,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化市場體系。(3)建立健全資源能源價格體系,把資源能源的稀缺性成本、環境污染成本充分體現在資源能源使用價格中。
(二)推進循環經濟生產模式
我國新型工業化的重要特征就是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高、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而循環經濟恰恰具有解決這些方面問題的優勢。利用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實現新型工業化目標的具體做法是:
1.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協調職能。首先要積極利用產業政策手段扶持環保產業的發展,限制“高消耗、高污染”產業發展,引導企業建立節約資源和能源的經營方式,建立低投入、高產出、低污染、高循環運行的生產系統和控制系統。其次要總體規劃,合理安排廢棄物處理設施的總體布局,建立規范的資源廢棄物的回收渠道,對某些危險性廢棄物的物流過程進行監督,同時給區域間的技術經驗交流提供平臺。
2.在現有的發展清潔生產、大力建設生態工業園區、推行循環經濟的具體實踐中,探索建立不同層次的循環經濟模式和體系。
3.推動資源節約科技的研究和開發,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重點加強對節能技術、節水技術、鏈接技術、新材料技術、生態技術的研究開發,促進技術進步和科技成果的轉化;降低能耗、水耗,實現廢物轉變成資源的鏈接或進行無害化處理;以可再生資源代替自然資源,用高新技術和先進實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高資源節約的整體技術水平;建立專門從事資源節約科技研究和開發的機構,對資源節約技術進行革新和升級。
(作者單位:內蒙古財經學院經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