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活在大千世界里,每天都要見到很多社會現象,每天都要辦理很多事情,因此,處處會碰到孰輕孰重,孰高孰低,孰大孰小的問題。這就是所謂價值判斷。說得雅一點,就是有個價值觀問題。
價值觀是世界觀的核心,是驅使人們行為的內部動力。它支配和調節一切社會行為,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價值觀是人的行為的“總開關”。
價值觀具有時代性。生活于同一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的人,會有大體相同的價值觀。時代變化,價值觀也會隨之而起變化,從而形成新的大體相同的價值觀。可是,大體相同并不等于人人相同。生活于同一社會的人,又會因為各人所處的社會地位不同,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認識問題的水平不同,而有著不盡相同的價值觀。不盡相同、林林總總的價值觀雖說都是這一時代的價值觀的組成部分,但是也會與時代主流的價值觀發生或大或小的矛盾和沖突。在上一個時代居于主流地位的價值觀,殘留到下一時代以后,難免要與下一時代的前沿的價值觀格格不入。
今天,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國度里,應當確立怎樣的價值觀呢?老實說,要確立的先進觀念很多。從做人的必備來講,哪一種觀念應當是我們的首選呢?2007年3月16日溫家寶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中外記者招待會上,闡述我們的“兩大任務”時,指出:“兩大任務就是:一是集中精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二是推進社會公平和正義,特別是讓正義成為社會主義國家制度的首要價值。”這就明確告訴我們:不論是老還是少,不論是官還是民,都要堅持公平和正義,尤其是要堅持正義。
公平,是平等的體現。公平是全面的,包括經濟公平、政治公平、文化公平、社會公平。長期以來存在著效率與公平關系的爭論。效率無疑是個誘人的好東西。沒有效率就沒有發展。可是,有些人總認為公平會影響效率,這是忽視了效率與公平的統一性。殊不知沒有公平,就沒有勞動積極性,自然也不可能有多高的效率。公平是效率的能源。在爭論了第一個回合以后,又有人提出“經濟上講效率,社會上講公平”。謝天謝地,為公平騰出了一大塊地方。試問:經濟上是否可以輕視公平呢?分配難道不屬于經濟領域嗎?分配少不了公平呀!在經過第二個回合的爭論以后,又有人提出“第一次分配講效率,第二次分配講公平”。這在認識上又前進了一大步。可是,第一次分配如果不講公平,第二次分配,即社會保障再講公平,那也是杯水車薪,難以公平啊!現在問題的癥結恰恰是在第一次分配上把差距拉得過大,資高勞低,不夠公平,才導致社會張力繃得很緊。如果第一次分配公平了,會有那么多困難人群嗎?可見,公平必須體現在經濟活動的全過程,必須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每一個毛孔中才行。
公平是正義的一個側面體現,實現公平就是伸張正義。古代就有人把公正解釋成正義。中國人最講正義,“真其正也,方其義也。”(《周易·坤卦》) 中國人從來都把正義看得很重。荀子把“義”看得比君主、比父母還重。他說:“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這是何等寬廣的胸懷啊!《墨子》說得更厲害,他不給不義留一絲一毫的余地。他斬釘截鐵地指出:“萬事莫貴于義。”意思是:誰都沒有“義”來得高貴!
今天,正義對我們來講,特別顯得重要。一是因為我們國家實行的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制度。公有制要求用“為公”的意識來維護,來指導,來引領。為公是天然的正義,最大的正義。二是因為我們國家還有一定比例的私有經濟。生活在私有經濟中的人,也會處處遇到人與人的關系。在處理人與人的關系上,決不能搞極端的利己主義。極端利己主義不僅會損人,而且也未必利己,到頭來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害了自己。極端的利己主義就是不義。在多種所有制的中國,以“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為大義,為正義。社會主義要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價值觀來維系。自私自利是社會主義的蛀蟲。視自私自利為不義,為可恥,并不是今人的高調。兩千年前,《禮記》上就一針見血地指出:“多私者不義。”《孟子》也說:拿了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是不義。漢代一位不怎么樣的人——劉向,也說過一句頗為像樣兒的話:“眾人以毀形為恥,君子以毀義為辱。”他這里的“眾人”二字顯然是用詞不當。倘若理解為“庸人”那還是有道理的:庸人以毀了表面形象為可恥,精英以毀了正義為大辱。錢是要拿的,但要取之有道;不義之財會燒身的。中國唯一的一位從一屆到十屆都是人大代表的申紀蘭說得好:錢如水,沒錢會渴死,貪錢會淹死。這位老勞模的話是長鳴的警鐘。
社會主義的中國堅持“以人為本”,是認識上的飛躍。可是,有些人把“以人為本”誤認為是“以‘我’為本”,這是曲解。“我”是單數,人是大寫的復數。“以人為本”更多地是以他人為本。想想看:我不為人人,哪里來的人人為我呢?“以人為本”是對社會、對政府、對國家的要求。對人的要求,那就是要以社會為本。人是社會化動物,“以社會為本”是由人的本質屬性決定的。人與社會的和諧只能是雙向的,而不可能是單向的。社會越是堅持以人為本,人越是要始終不渝地堅持以社會為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嘛!社會愛人,人愛社會,才是和諧社會。
價值觀不是天上下來的飛碟,價值觀也不是娘胎里帶來的母斑。價值觀無不是后天形成的,無不是通過社會化確立起來的。剛出生的嬰兒同動物沒有多大區別,只是在成長過程中接受社會教育,學習社會知識,才逐步把外在的東西內化到心靈深處。這一教化過程就是上面提到的社會化。社會化是文化的延續和傳遞過程。社會化的內容很廣,包括生產技能、科學知識,當然,更重要的是培養社會角色,教導社會規范。一言以蔽之,就是要確立以正義為首要的價值導向。社會化的方法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群體內部的影響、大眾傳播工具,等等。今天,我們要把正義作為社會主義的首要價值,要求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共同努力。為了確立正義為首要價值,必須把所有的宣傳機器都開動起來。人的社會化是無止境的,有青少年時期的早期社會化,有中老年時期的繼社會化,還有再社會化。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活到老,學到老”。對青,對老,都不可言不及義,都要用正義與非正義來檢驗。
革命先烈夏明翰說得好:“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義者不以存亡易心。”(《三國志·魏書·曹爽傳》)正義,是燃燒在心靈的火花。正義,是永不褪色的旗幟。
“以義取人”,“以義正我”,愿我們上下左右、男女老少都來把正義作為社會主義的首要價值!
鏈 接:
社會主義民主歸根結底是讓人民當家作主,這就需要保障人民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權利;就是要創造一種條件,讓人民監督和批評政府;就是要在平等、公正和自由的環境下,讓每一個人都得到全面的發展;就是要充分發揮人的創造精神和獨立思維的能力;就是要實行依法治國,完善法制,建設法治國家。
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包括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經驗都還不足。我們愿意實行開放政策,學習世界上一切先進的文明成果,結合我們自己的實際,走中國式的民主道路……社會主義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由不發達到比較發達,還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在這個階段中,我們要實現兩大任務,推進兩大改革。兩大任務就是:一是集中精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二是推進社會公平與正義,特別是讓正義成為社會主義國家制度的首要價值。兩大改革是:一是推進以市場為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二是以發展民主政治為目標的政治體制改革。
——溫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答記者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