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2日,那個寒風瑟瑟的早晨,已經66歲的中華慈善總會會長范寶俊又踏上了那里——天津津南區北閘口鎮周莊房村的泥土地,又輾轉走過那里的鄉間小路。盡管與42年前相比,那里已經有了很大變化,可他依舊聞到了當年他熟悉的氣息,感受到了他當年在那里時所感受到的難得、可貴的溫馨與快樂。
真奇怪,他居然還記得那里每一個他接觸過的村民。42年了,當年的青壯年都已經成了老頭老太太;當年的姑娘、小伙兒也大多當了爺爺奶奶。可他居然還能認出他們,能叫出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遠遠地,他就高興地、情不自禁地向他們招手,快步地像他當年那樣利落地向他們走去。當年的村長、村干部他都見到了,像見到久別的親人,一見面就有說不完的話。走到村人口學校時,一個50歲上下的中年婦女迎出來,范會長即刻招呼著她與她握手,并詢問起她的姐姐。那位中年婦女激動得半天說不出話來,她怎么也沒有想到,這個當年市里派來的大領導竟然還記得那時還是小姑娘的她,還記得她的姐姐。
范會長和當年的村干部坐到了一起。瞧,他們談得多開心,多熱烈啊!他們回憶起當年一起打籃球、打乒乓球時的情景。回憶起范會長當年與他們心貼心的交流。要知道,42年前,在天津市河西區當干部的范寶俊可是以四清工作隊領導成員的身份來這里的。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那些村干部都處在挨整的地位,而范寶俊居高臨下,應該是一個吆五喝六,有權懷疑一切、打倒一切的角色。可心地善良、實事求是的他,卻和這些被懷疑被打倒的對象成了朋友,這在當時可是要擔風險的啊!
他們談過去,也談現在。這42年,這里的變化和全國的變化一樣,也是翻天覆地。不止是物質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可困難也還存在,看病、供子女上學等一些村民都會遇到的生活問題,也使這里的老鄉正處在困境當中。
擔任著中華慈善總會會長范寶俊這次來這里,就是要慰問這里的貧困戶,給他們帶去來自民間的關懷、溫暖。范會長和曾在天津警備區任職的將軍、中華慈善總會副會長蘇慶玉在天津市津南區慈善會名譽會長、會長等慈善會領導的陪同下,走過這里一條條坎坷不平的小路,走入一戶戶貧困家庭,送慰問金慰問品。
那個笑著,臉膛黝黑,一只手插在衣兜里,一只手摸自己腦袋,好像有些不好意思有點靦腆的男人叫王連歡,是這個困難家庭的戶主,今年37歲。范會長在這里時,他還沒有出生,自然不會認識他,但他家的生活環境、生活情況范會長似乎并不陌生。范會長、蘇會長親切地向他詢問家里的情況,問他有什么困難。他只是憨笑,不知說什么。跟前的津南區慈善會的名譽會長、區政法委書記介紹了王聯歡一家的情況。眼前這個年紀不算大的一家之主不但腿有殘疾,而且患上了小腦萎縮癥,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不但不能肩負全家生活的擔子,還需家人的照顧。家里的許多事都要靠他的妻子。王聯歡的妻子就站在他身邊,個子只有10歲孩子那樣高。這位不幸的婦女大概患了侏儒癥,先天性矮小。她向范會長、蘇會長介紹了家里的情況;范會長、蘇會長給了她許多安慰、許多鼓勵。她流淚了,這淚水中有難過,但更多的是感激。他們有一個健康活潑的可愛女兒,正讀小學6年級。孩子是他們一家的安慰也是他們一家的希望。范會長、蘇會長和津南區慈善會的同志一起給這個家庭帶去的慰問金和過年用的食品。
范會長、蘇會長在津南區慈善會領導的安排下,又走進了村民曹樹林的家。已經50歲的曹樹林早就不能動彈,意識也不清楚了。他30歲正當壯年的時候,一次意想不到的車禍,使他原本光明的人生進入了陰冷黑暗而又漫長的通道,他成了半植物人,至今已經痛苦地在凄涼、寂寞的炕上躺了20年。曹樹林沒有自己的家庭,一直靠年邁的父母照料。每月80元的低保費是他主要的生活保證。津南區黨委、政府和津南區慈善會一直關心、照顧著他,正準備提高他的生活標準。范會長伏下身問候曹樹林,曹樹林不能說話,只是睜大眼睛看著范會長。當范會長與他的老父親說話時,他好像也在盡力把眼睛朝向范會長。他是在回憶嗎?回憶那充滿陽光的孩提時代。
范會長、蘇會長和津南慈善會的同志把這樣的陽光帶來了,帶給了他們有些冰涼的家。他們的家里這時正彌漫著溫馨、溫暖的春意。
范會長一行這次到闊別42年的津南區慰問考察是由津南區慈善會精心安排的。天津市津南區慈善會是2004年9月28日成立的。天津市慈善會的領導同志在介紹天津市的慈善工作時總是要提到津南區慈善會的工作,提到津南區分管慈善工作的區領導,談到慈善會的兩位非常負責任的會長。他們都是對困難群眾有著深厚感情,對慈善事業高度負責的特別有愛心的人。津南區慈善會成立的時間不算長,可他們所做的工作所取得的成績卻總是在天津市名列前茅的。自2004年9月28日至2006年底,這個區募集慈善基金高達14281730.22元。兩年來,他們積極開展慈善助困、慈善助學、慈善助孤、冬季送溫暖、圓大學夢、支持敬老院、迎新春助困、扶助七個分會建慈善超市、“助孤”工程、與孤兒及低保戶“共度歡樂春節”、資助單身母親、開展“助老” 等12項救助功目,支出善款7600346.04元,共救助26286人。
在津南區,慈善的理念、慈善的工作可謂深入人心,家喻戶曉。全區基本形成了人人關心、支持、參與慈善公益事業的良好風尚。這和慈善會一直重視慈善宣傳、營造良好慈善氛圍的努力是分不開的。當地報刊、電臺、電視臺以及街道兩旁的展牌上,總能看到、聽到慈善會的的消息、動態。津南區慈善協會還利用每年的5月份慈善“宣傳月”、“捐贈月”印發了告全區人民的公開信“攜手慈善共創和諧倡議書”、“伸出充滿愛心的雙手共建和諧津南”等慈善宣傳提綱和慈善格言。特別對“中國慈善事業發展綱要”做重點宣傳。津南區慈善會還制定嚴格的切實可行的各項制度,即:定期召開會長、分會長會議制度;募集善款制度;財務收支管理制度;慈善項目實施方案規范制度;統計制度;檔案制度;審計制度;表彰獎勵制度等。他們還由民政局牽頭加強與有關部門協調機制及合作。與婦聯、工會、共青團、教育局、衛生局、勞動局、殘聯、紅十字會、老齡委、宣傳部門等建立聯系會制度,定期交流,統一思想、密切合作。津南區慈善會自成立之日一直與各分會實行上下聯動,統分結合,雙層管理體制共同發揮作用。
范會長、蘇會長在對津南區慈善工作的調研考察中,高度贊揚了他們對慈善事業特別負責任的精神,稱贊他們工作深入、細致,所制定的制度沒有一項是擺設。兩年多來津南區慈善會認真加強慈善宣傳,使全區慈善意識不斷增強,工作制度不斷完善,慈善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組織機構不斷健全,善款善物不斷積累,慈善工作不斷推進,不但為津南區,而且為天津市乃至全國慈善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都做出了貢獻、樹立了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