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那緊張、忙碌又井井有條的工作場景,讓我不大的眼睛即刻睜得老大。我追蹤著他們的身影,聽著他們與外界聯系的那聲聲入耳的親切話語,看鍵盤上他們靈活的手指。那時,我剛剛走進廈門市慈善會。
來這里之前,我剛好聽到廈門的“新春慈善快車”開往各處的消息,聽到廈門各界對這列特別的“快車”的高度贊譽,看到廈門的許多百姓都想搭乘這列快車,都想為這列快車更平穩、更有效地運行出把子力氣的動人場景。
到這里之后,我看到,這個“新春慈善快車”總調度室里,廈門慈善會的同志們都怎樣緊張而有秩序地忙碌著。
在這里,我比較詳細地了解到廈門慈善會啟動的這列“新春慈善快車”成功圓滿運行的情況。
2007年1月15日上午9時,廈門慈善會啟動的“新春慈善快車”開到廈門同安區新民鎮,為島外四區1500個困難戶送去大米15000斤、食用油1500桶、古龍罐頭1500份、慰問金30萬元。家住同安區西山英村36歲的村民洪國獻因幼年患小兒麻痹癥,雙腿萎縮得如兩根干柴,很難支撐自己的身體。行動艱難的他與家中82歲高齡的老母親相依為命,二人經濟上主要依靠政府每月330元的低保金維持生計,既要買生活用品,也要買藥服用,生活過得很拮據。當廈門市慈善會蔡景祥會長把過年的食品、用品和現金送到他家時,他眼里閃出陽光下海水一樣晶瑩的光亮,激動地說:“今年新春可以好好過了,非常感謝慈善會、感謝社會上的好心人。”那一天,1500個收到“新春慈善快車”禮物的困難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懷著和洪國獻一樣的愉悅、幸福的心情。廈門市慈善總會會長蔡景祥說,此次新春快車,不是一般的慈善救濟,慈善總會和各民政部門的工作人員會深入到貧困戶的家里,共同商量脫貧辦法。“怎樣脫貧才是關鍵。”蔡景祥還說,慈善快車是傳遞愛。“新春慈善快車”將運行到2月16日,“快車”不但要開進城鄉困難戶家中,還要到慈善超市、福利院、敬老院甚至各大醫院,去幫助住院治療的貧困戶。
1月26日上午,“新春慈善快車”開進翔安區新店鎮敬老院,慰問長期住在里面的六位孤老。當市慈善總會秘書長蔡宗葛等一行人將慰問金和慰問品遞給每位老人時,老人們臉上浮現出比夕陽還有魅力的笑容,似乎都年輕了許多。廈門慈善會的“新春慈善快車”還同時為翔安區其他33位住在敬老院里的孤老送去新春的慰問款物,并駛向了全市其他各區城鄉敬老院、福利院,使所有的孤老都直接感受到廈門百姓為他們送去關懷,使他們在整個新春都能感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慈善的溫暖。
也是這一天的上午,市慈善總會蔡宗葛秘書長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洪碧玲一行人風塵仆仆驅車趕到翔安區新店鎮東園村孤兒張巧紅、張巧玲的家,給她們姐妹倆送去棉被、羽絨服、書包、年貨等物品,蔡秘書長還將愛心人士洪小姐定向捐贈給孤兒姐妹的1200元助養金交給她們,懂事的兩個小女孩激動得熱淚盈眶。張巧紅出生于1991年,比妹妹張巧玲大5歲,現就讀于蓮河中學。她們的父母在四五年前就去世了,姊妹倆現由爺爺奶奶照料。3年前市慈善總會發現孤兒張巧玲、張巧紅姐妹生活困難時,就已經向她們伸出的愛的援手。市委宣傳部洪部長盡管工作繁忙也時常抽空來看望關懷她們。
2月10日(農歷12月23)是傳統民俗中的小年,由廈門市慈善總會和吉家·家世界共同主辦的“新春慈善快車”在這一天“開”進了同安區蓮花鎮白交祠村。白交祠是一個地處同安與安溪交界處深山中的小山村,海拔近1000米,至今只有一條狹窄崎嶇的小路與外界相通,土地貧瘠,村民生活極為艱難,許多孩子只能完成小學學業,部分甚至在小學中途就不得不輟學,是廈門周邊少數幾個極度貧困的鄉村之一。此次的“新春慈善快車”就是要為這些貧苦的村民送去關懷與溫暖。廈門慈善會的同志和眾多愛心人士組成的慰問團經過長途跋涉,不僅給貧困的白交祠村民送去了由吉家·家世界捐贈的大大的紅包,還有大米、油、棉被及餅干、糖果等一些生活必需品及節慶食品,以及一些春聯、茶具等小禮品,當慰問團成員把這些物資交到村民手上時,很多村民紛紛落下了感動的淚水。考慮到白交祠村的許多村民特別是一些老人因為交通不便,一輩子沒出過幾次門,娛樂生活極度匱乏,此次“新春”慈善快車除了為村民送去慰問物資,還聘請了專業演藝人員為村民現場演出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在物質上幫助村民的同時也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廈門市慈善總會和吉家·家世界共同開動的“新春慈善快車”使白交祠村民度過了一個歡樂的小年。
2月14日,廈門慈善會的“新春慈善快車”開進思明區200戶困難家庭,送去了有魚、封肉、年糕、雞和各酒家特色小炒等共8道菜的慈善年夜飯。使困難家庭中的老老少少都感到了一種無比溫馨的親情。
13歲女孩兒丹盈的媽媽有精神障礙,父親患癌癥,家境十分困難,連電視機都沒有。她希望家里能有一臺電視機,在除夕夜看“春晚”,快快樂樂過新年。“新春慈善快車”便在春節前夕將一臺25寸的新電視機送到了集美黃丹盈家里。
春節期間,150戶特困戶以及福利院、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受廈門市慈善總會、民生銀行和南普陀寺慈善總會邀請,齊聚南普陀素菜館共進新年午餐,共同感受慈善大家庭幸福美滿的生活。
……
廈門慈善會的“新春慈善快車”滿載著廈門百姓、廈門各界人士的愛心,平穩、飛快地運行著,全市3500個困難家庭或群體收到了“慈善快車”帶給他們的禮物。我知道,我的筆實在無法跟上它滾滾向前的車輪,無法記述快車到過的每一個地方,但我看到感覺到了“新春慈善快車”所產生的巨大作用和影響力。就在“新春慈善快車”運行的過程中,廈門建發房地產捐出500萬元幫助家庭貧困的廈門優秀高考生,廈門市慈善會收到了慈善會成立以來最大一筆慈善助學款。
我們大家都感到,“新春慈善快車”的運行使廈門人的慈善意識又有了新的更大更高的提升。
下
在廈門短短的幾天里,我多次聽到廈門百姓、在廈門的臺商、廈門寺院的僧人對廈門慈善會由衷的贊許。那一刻,我激動極了,不單為廈門市慈善會,也為我們國家還年輕的慈善事業。
創辦于1994年的廈門市慈善會,近五六年的工作十分活躍,越來越活躍。其業績不但深得廈門百姓和各界人士的關注、認可、贊許,而且在海內外也有著越來越廣泛的影響。廈門人認同、信任市慈善會,緣于慈善會全體同志兢兢業業、一絲不茍的工作,緣于他們對捐贈者、受助者高度負責的精神,緣于他們總是在實踐中開動腦筋,使自己的慈善項目跟上時代的步伐,使慈善救助更好更有成效。
全國各地的慈善會基本上都有慈善助學的項目,廈門慈善會也不例外,很早就推出了這樣的慈善項目。但在幾年的實踐中,他們不但看到了這個項目所取得的效果和成績,同時也注意到實施這個助學項目,特別是對高年級貧困生資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弊病。他們考慮到在對貧困生救助過程中如何提高他們自信心,如何多方面更廣泛地調動大家參與慈善的積極性,他們在探討慈善助學的新模式。
2005年6月,廈門市慈善總會與當地主流媒體廈門晚報共同策劃,推出了“崗位助學”這個全新的慈善項目。廈門慈善會通過新聞媒體,熱情倡議廣大企業為貧困高考生提供暑期勤工儉學的崗位,讓貧困學子們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里打工掙錢,既可補貼學費,又可通過社會實踐鍛煉能力。
為保障打工學子的利益,廈門慈善會的“崗位助學”活動要求提供崗位的企業應信譽好;提供的崗位工作安全系數較高,勞動強度不能過大;工作的報酬要合理,保證上崗學子在兩個月內能掙到1500元左右的收入;有些經濟特別困難的學生,在打工的基礎上還可以向廈門市慈善總會申請1500元助學金,有了3000元,就能解決貧困生一部分困難。廈門市慈善總會作為這項活動的重要組織者,注意把企業和參加崗位助學的學生“拉起手來”。將學生送上崗位后,還進行跟蹤,對哪家企業、哪個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協調解決,真正讓企業放心,讓學生們安心的打工掙錢交學費。除外,廈門市慈善總會還專門聯合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特地為每位上崗的學生新設立期長為兩個月,最高保額為10萬元的人身安全意外險。
這種全新的助學模式一推出,立即引起了廣泛關注,報名申請助學崗位的學生很快達到180多人。先后有24家企業積極參與,提供的崗位數達到206個。2006年,在總結上一年經驗的基礎上,廈門市慈善總會和廈門晚報“早籌備、早啟動”,提前于5月底就拉開了第二屆“崗位助學”的序幕,因而“崗位助學”活動開展得更加有序、更活躍,有聲有色,報名的學生和提供的崗位數大幅度增長。報名參加崗位助學的學子達到362人,提供崗位的企業達到26家,提供崗位330個,上崗學子達269人。堅持打工滿2個月的學子同樣靠自己的雙手掙到了超過1500元的報酬,最高的達到3500元。
“崗位助學”項目舍棄了傳統救助“施舍”的形式,轉而在廈門慈善會設立了特殊的助學平臺,為困難群體提供工作崗位,讓他們有機會靠自己的能力掙取報酬,頗受社會各界好評。成為貧困學子向往的活動,成為企業家們參與慈善活動的新平臺,成為專家學者們學術探討的新論題。引起了全國許多主流媒體的關注,在全國慈善事業的發展中產生了非常大非常好的反響。大家普遍認為廈門慈善會推出的“崗位助學”項目是慈善助學一種有意義的延伸,受助學生不但得到了幫助,還得到了鍛煉,他們的內心普遍都產生了一種可貴的成就感、自豪感,這種感覺對他們今后的成長有著非同小可的意義。所以“崗位助學”項目是使貧困學生得到鍛煉的一個非常好的途徑;同時,這樣的“崗位助學”項目易實踐、易操作,而且影響廣泛,非常有利于宣傳慈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