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慈善工作行列中是一名新兵。進入這個崗位不久,我卻能時時耹聽到上善之課。
授課人都是一些未曾蒙面的善款捐獻人。有的有名有姓,有的不留姓名。每每與這些人接觸,都使我們經受一次次靈魂的洗禮。近一個月來,我們接受上善之課的頻率卻越來越高。
──上海一家股份有限公司為了助孤,開始對我們慈善會進行了近乎苛刻的調查:先是網上聯系,數遍問答;爾后是多方調查,通過政府、旅行社實地了解,再派員親赴詳查。最終證實了我們的誠信度。不過一周,就捐助了人民幣5 萬元。而且還要求我們對孤兒院增加一名雙休日的輔導老師,并表示愿意進一步給予支持。對孤兒的關切,勝過我們。當我們收到捐款,提出舉行簡單的捐助儀式時,對方的回答是“不用宣傳”。
──有天上午,一位77 歲高齡的孤寡老人,親自到我們的市慈善會捐獻 500 元錢,要我們替她救助給困難的人。老人說她的晚年過得非常幸福,只要健在,她還會再來捐款。當出納給她遞上收據時,老人當即撕碎了:“我要這個干什么,我還不相信你們嗎!”接過老人的錢,數量雖然不多,我卻覺得它比哪一筆捐款的份量都顯得沉甸甸的!
──上午,我們辦公室的同志接到一個電話,“下午我來捐獻5 萬塊錢,你出來接,不用說我是誰,也不用宣傳,只要用于助學就行。”下午,我們如數收到了錢,捐贈者卻不留名,不留姓!還告誡接錢的人:“你就是在街上見到我,也不用和我打招呼?!?/p>
……
短短的幾天中,這一幕接一幕的上善之舉,捐贈者的一舉一動,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久久翻滾,揮之不去。我想,老子曾言:“上善若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凡于道……”理當如斯?!
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加入慈善工作行列近一年的經歷:
──當得知有不少重癥特困患者無錢醫治,我們發起了“一元捐活動”,雖然烈日、風雨考驗了我們,我們卻看到了一張張重病患者的熱淚盈眶的充滿希望的臉……我們沒有聽信“當官的少喝一瓶好酒,就比你們辛苦一天募的錢多!”
──當我們為了火災商家發動募捐,雖然學生自愿者也為我們走得風塵仆仆,商家感激的話語卻令大家勞而無怨……我們沒有聽有人議論“做生意的人有的是錢,管他們干嘛!”我們只想,她們有錢時曾資助過不少人。
──當我們上山下鄉,訪貧問苦,了解確定救助對象。當2000多受助學生的名單在網上公布時,一位位受助的學生得以安然無憂地坐到課堂里……我們知道這是祖國、乃至人類未來的希望。
──當經過我們的四面求助,無父無母的孤兒們,走進了學校時……我們感到,和諧社會就應當使人人都能感知社會的溫暖。
慈善使我們由衷地感到,我們天天在耹聽上善之課,我們天天走在上善之路上!
天下能有比這有義意的工作嗎?
上善若水:水適千壑,水納百川;水容萬物,水凈百污──慈善工作者,理當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