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已92歲的著名畫家龔柯先生,至今仍然活躍在中國畫壇。龔柯擅長畫山水畫,被譽為繼黃賓虹、汪采白之后中國又一山水畫大家。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這位中國山水畫大家與敦煌有著非同一般的情緣。
龔柯原名龔祥禮,1916年出生于河南開封,上世紀30年代開始學畫。初學于河南開封師范藝專,1936年考入了當時國內美術專業的最高學府——國立北平藝專國畫系。當時在北平藝專執教的齊白石、黃賓虹、王雪濤、汪采白、常書鴻、潘天壽等畫壇名家都曾教誨過龔柯。特別是常書鴻對龔柯的影響最深。
1939年,龔柯國立藝專畢業,被聘為昆明中法中學美術教員。1942年,風華正茂的龔柯,懷著對藝術追求的雄心壯志,和朋友來到蘭州,辦起了“沙龍美術社”。
這一年10月,龔柯在蘭州街上與自己的老師常書鴻不期而遇。常書鴻先生正在蘭州“招兵買馬”,準備趕赴敦煌,籌建敦煌藝術研究所,保護和研究敦煌藝術。常先生問龔柯:“愿意一同去敦煌嗎?”龔柯對敦煌藝術早已向往已久,一聽有機會和老師一同去保護和研究敦煌藝術,十分振奮,當即表示愿意參加常書鴻的隊伍。當時常書鴻先生奉國民政府教育部令籌建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招聘工作人員,還未找到一個學美術的人,現在遇到了自己的得意弟子同去敦煌,這讓他欣喜不已。常書鴻先生曾著文回憶:“在離開蘭州之前,龔祥禮(龔柯)興高采烈地準備了紙、墨、筆、顏料、尺子、圖釘、圓規等,雖然少得可憐,但我們簡直是喜出望外了?!?/p>

一個月后,龔柯跟隨常書鴻和另外四個工作人員從蘭州出發,乘一輛陳舊的敞篷卡車,歷盡顛簸,來到了他們夢中的敦煌。
當時,莫高窟的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幾乎沒有人煙。藝術研究所設在一座破廟里,夜晚風鈴響動,流沙襲人。他們吃的是粗糧咸菜,喝的是溪水,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然而,當望著無數個鑿在石壁上的洞窟,走進洞窟看到那些色彩斑瀾、形態各異、精美無比的壁畫和彩塑時,他們便完全陶醉其中了。于是,一種對古老藝術的驚嘆、對前人智慧的敬仰、對保護和研究祖國藝術遺產的責任感油然而生。在常書鴻先生的帶領下,大家以苦為樂,很快投入了保護和臨摹敦煌藝術的工作中。那時候,洞窟內照明僅靠幾盞煤油燈,龔柯和大家一樣,一手拿著燈,一手拿畫筆臨摹,常常累得腰酸脖子腫,然而,就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他精心臨摹了大量壁畫。
有一次,龔柯在臨摹水月觀音時,使出了渾身本領,盡量按原大原色臨摹,常書鴻看后對他大加贊揚,這對他鼓舞非常大。在莫高窟的那段時間,龔柯不僅從常書鴻先生那里學到了很多東西,也在臨摹壁畫的過程中,領悟到了不少古代畫師的精湛筆法。在此期間,他還有幸結識了來此長期堅持臨摹作畫的國畫大師張大千。向張大千請教,觀摹張大千先生嫻熟的繪畫技藝,也使他受益匪淺。龔柯說:“在莫高窟我學到了不少東西,特別是繪畫的線條和色彩的構成以及構圖的大膽設想、浪漫主義思想等,對我今后從事山水畫創作影響極大。”

在莫高窟有一件事對龔柯觸動很大。為了堅持在敦煌長期工作,常書鴻先生將他在法國一同留學的妻子陳芝秀和幼小的兒女從重慶接到了敦煌。但不久,過慣了都市生活的妻子經受不住荒涼大漠的寂苦,不辭而別,并在蘭州登報與常先生脫離夫妻關系。常書鴻雖然經受了如此大的打擊,但依然堅守敦煌,執著地從事著自己的事業。這件事深深觸動了龔柯的心,從此,他更堅定了跟隨常書鴻先生奮斗到底的決心。
然而,由于當地冬天氣候十分寒冷,生活異常艱苦,加之勞累過度,龔柯的肺病復發了,他常常大口吐血,身體狀況越來越差,難以支撐工作。1944年春天,常書鴻托人送龔柯到蘭州治病,經醫生診斷,認為他的身體已經不能繼續留在敦煌工作,否則肺病加重會有生命危險。在常書鴻先生的勸說下,龔柯只好無可奈何地離開了他深深依戀的敦煌。
2004年8月,國家文物局和甘肅省政府在世界著名的佛教文化藝術圣地敦煌莫高窟舉辦“敦煌研究院創建六十周年和常書鴻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活動,許多國內外知名的敦煌學者和文化界人士都匯聚到這里。89歲高齡的龔柯回到了闊別60年的敦煌,望著眼前莫高窟天翻地覆的變化,他感慨萬千。

龔柯的山水畫,雄秀、剛勁、簡潔,構圖豐富,多變、奇變、宏闊。奇突者,峭峰聳立,尖劍插空;宏闊者,大氣磅礴,蒼茫浩蕩。尤其是前者,多勾出輪廊,中間用側筆刷掃,落筆重,起筆輕,筆筆之間留出飛白。構圖的繁簡虛實,水墨的濃淡干濕,色彩的輕重變化,都處理和運用得別有生面,形成了“清新靈秀,雄渾博大”的藝術風格。
沈陽魯迅藝術學院教授、著名美術理論家李浴先生曾評論龔柯山水畫說:“數百年與黃山結緣的畫家何止千萬,而龔柯先生的黃山作品可謂獨樹一幟,墨分五色、設色典雅,整個畫面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動勢,觸動了觀者的感情?!背櫹壬霸诒本┟佬g館看了龔柯的山水畫作品后激動地說:“不負當年眾師之望,經數十年之后苦磨練,其作品乃真山真水,真情真意,吾其欣慰……”
如今,年已92歲高齡的龔柯老先生身體健康,神采奕奕,常站立作畫連續幾個小時,不知疲倦。他至今還擔任著河南省美協顧問、鄭州市美協名譽主席、鄭州市殘聯綠影書畫院院長及鄭州市海外交流協會副會長等職。他一生熱愛公益事業,恤弱助殘,樂善好施,常常為殘疾人事業、慈善事業無私奉獻,多次為全國及世界賑災活動捐出大量畫作參加義賣,廣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