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用碳熱還原法制備了納米氮化硅粉體,研究了納米氮化硅顆粒的表面形貌及其電子自旋共振譜。
關鍵詞 納米氮化硅粉體,碳熱還原法
1 前 言
目前世界上研究最多的氮化硅的制備方法主要有硅粉直接氮化法、碳熱還原法、熱分解法、低氨氣壓下燃燒合成法和氣相反應法。本文利用碳熱還原法制備了納米氮化硅粉粒。
2 納米氮化硅粒子的制備
用SiO2碳熱還原氮化法制備Si3N4粉體,是將SiO2細粉與碳粉混合后,通過熱還原生成SiC,然后SiC再被氮化生成納米氮化硅顆粒,總的化學反應式為:
上述反應屬氣固相反應,反應速度慢,反應過程復雜,除上述總過程外還有許多中間過程:首先是形成SiO(g),形成的SiO(g)再與N2反應生成Si3N4。工藝上選擇SiO2和過量的碳細粉反應,控制反應溫度(1350~1480℃)進行氮化,過量的碳粉在空氣中熱處理(600~700℃)形成CO氣體被除去。
3 分析與討論
3.1 納米氮化硅粒子的TEM分析
本實驗采用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納米氮化硅粒子。將樣品與乙二醇混合研磨后,超聲振蕩分散25min,然后將懸浮液滴在鍍有碳膜的銅網上,用紅外燈照射使乙醇揮發后放入透射電鏡樣品臺進行觀察。圖2為納米氮化硅粒子的透射電鏡照片。
圖2(a)的納米Si3N4樣品是在氮化溫度為1350℃,反應時間為2h,氮氣流量為1L·min-1的反應條件下生成的,其粒徑大小分布較均勻,顆粒由分散而又細密的球形顆粒組成,這些顆粒的粒徑均在5~15nm間。圖2(b)的納米Si3N4樣品是在氮化溫度為1400℃,反應時間為2h,氮氣的流量為1L·min-1的反應條件下生成的,其粒徑大小分布較均勻,顆粒由分散而又細密的球形顆粒組成,這些顆粒的粒徑均在10~25nm間。
3.2 納米氮化硅粉體的電子自旋共振譜分析
g因子、強度峰峰值ΔIpp和線寬ΔHpp是ESR波譜中的重要參數,g因子可以通過g=hν/βH求出,其中β為玻耳磁子,β=9.2741×10
圖3 溫度100K下測量的納米氮化硅電子自旋共振譜
圖4是不同溫度(100~280K)下測量的納米氮化硅樣品的電子自旋共振譜,g因子測量值為2.0045。可以看出,納米氮化硅樣品的ESR譜線是一個單峰,并且具有對稱性。當測量溫度升高時,g因子的值并不改變, 但氮化硅的ESR共振信號變弱,隨著溫度的升高,氮化硅曲線的峰值下降。
4 結 語
碳熱還原法的制備工藝條件不同,所得納米氮化硅顆粒的粒徑大小不同,溫度越高,粒徑越大。在100~280K測量溫度下隨著溫度的升高,氮化硅ESR譜線的峰值下降。
參考文獻
1 李 見.新型材料導論[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86:86
2 李榮久.陶瓷-金屬復合材料[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95:Ⅶ
3 師昌緒.新型材料與材料科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8:2
4 李 虹,黃莉萍,蔣 薪等.納米SiC-Si3N4復合粉體的制備及研究[J].無機材料學報,1995,10(2):184
5 張立德,牟季美.納米材料與納米結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304~306,236~241
Preparation of Si3N4 Nano-powders
Hong Jun1He Yanyang2Chen Yiming2 Chen Jin2
(1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GuangzhouGuangdong5103002
2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Guangdong 510090)
Abstract: In this thesis,Si3N4 nano-powders were prepared by carbon reduction method and its surface morphology and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Si3N4 nano-powders,carbon re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