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邛瀘詩社》舉行的座談會上,我看見一位面容清癯精神矍鑠的老人正在侃侃而談:從《三墳五典》到《四書五經》,從《詩源》到《詩論》,從蘇東坡到余光中,從黃巢的《菊花詩》到毛澤東的《水調歌頭》,信手拈來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傳統詩詞的繼承與發展”,為傳統詩詞的“古為今用”和“推陳出新”作出了生動的詮釋。論證了傳統詩詞必須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和與時俱進的發展方向,博得了陣陣的掌聲。這掌聲告訴我:這是一位知識淵博、豁達睿智的老人,這就是老先生胡崇紳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
老人以他的博學和謙遜經常和“詩社”的同仁一起品茗談詩,討論個中的學問。在交流和切磋中我進一步地了解了這位八旬老人的內心世界和千千情結。他用文章用詩詞來敘述他的人生歷程,謳歌人性的真善美,頌揚和諧社會的新人新事,贊美生于斯養于斯的涼山熱土。
老人是位離休多年的領導干部,離休后致力于文學創作,寫詩著文筆耕不輟。他懷著感恩的情結歌頌太陽,歌頌月亮,歌頌生他養他的土地,抒發他對祖國的愛,對民族的愛,對人民的愛。正是這大愛情結才演繹出他多彩的人生,使他從一個富家子弟一個舊民主主義的知識青年嬗變成一個堅強的共產主義戰士,也正是這大愛情結才使他在耄耋之年產生創作的熱情和沖動,他睿智大度,把一生的所思所作所為淋漓地流淌在筆端。
最近老人送我一本新作《我家和我》全書共五十篇。以“我家”和“我”為主線講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這段烽火歲月中“我”的成長歷程,生動地描述了“我”、“我家”以及家人、同學、師長、朋友、戀人等等。在那特定的歷史時期演繹出一樁樁可歌可泣的人生故事,例如《少小離家》、《省中學潮》、《禮州肅諜》、《黃金迷夢》、《父叔之死》、《寄人籬下》、《如此初戀》、《烽火鍛煉》、《志同道合》、《找到了黨》、《迎接解放》等五十個真實而生動的故事,讓讀者蕩氣回腸感動不已。
《我家和我》準確地說是一本難得的回憶錄。他用樸實而流暢的文筆真實地記錄了“我家”和“我”興衰榮辱的人生歷程,真實地反映了涼山地區特別是西昌的歷史演變與進程。這對于研究地方史志來說也是一本難得的參考書。
崇紳先生用現實主義的手法把歷史的唯物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相結合,將這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的社會縮影——《我家和我》活脫脫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讓讀者在溫故而知新的基礎上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今天,激發起繼往開來創造倍加美好明天的信心和勇氣。從而告訴讀者:路正是這樣走過來的。
讀完《我家和我》撫卷沉思,我想如果沒有厚實的人生踐履,沒有豐富的社會閱歷,沒有正確的唯物史觀,沒有獨到的人生感悟絕然不會有這樣的著作問世。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回首漫漫人生之路,老人并沒有因地位而固步自封,也不固成就而停步不前,而是用“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精神只爭朝夕。在寫完《我家和我》后又奮筆疾書《我家和我》的續集《我和我家》。《我和我家》講述老人后五十年悲歡離合的荊棘人生,從而告訴讀者一個真理:路是人走出來的。
我們期待著《我和我家》早日出版,再給我們一次感動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