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審計作為社會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護投資者和社會公眾利益、維護市場秩序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社會對會計、審計人才的規格與結構需求發生了新的變化,同時,國家對會計工作的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為高等職業教育層次的專業開發與發展提供了政策與市場空間,財經類高職院校設置“審計實務”專業不僅前景廣闊,而且具有可行性。
關鍵詞:高職院校;審計實務;特色與優勢;培養目標
社會審計人員的結構
分析及專業發展前景
(一)現有在職社會審計人員的結構分析(以社會審計人才就業比較集中的會計師事務所為例)
截至2005年,我國共有4000多家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注冊會計師有7萬余人,注冊會計師人數在20人以上的有405家,60人以上的不到20家。從具有證券經營資格的事務所情況來看,全國78家事務所擁有證券許可證的注冊會計師1000名,超過20名的僅有5家。目前,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相當一批注冊會計師還是早期經考核通過的,由于年齡較大,在知識結構、計算機應用、管理咨詢業務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將逐步退出注冊會計師行業。
國家權威部門曾經預測,到2010年,我國執業注冊會計師應達到30萬人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自1991年以來,有14萬左右的人通過了注冊會計師全科考試,其中大多數不在會計師事務所執業。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黨中央、國務院對包括注冊會計師行業在內的市場中介行業的高度重視,為社會審計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環境。目前,全國僅有23所高校開辦了中國注冊會計師專業,因此,高職院校開設“審計實務”專業應該是大有發展前途的。
(二)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擴大了應用型高職會計、審計人才的需求空間
我國的國情和所處的歷史階段決定了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是多樣化的,不僅需要高層次的創新人才,而且需要在各行各業進行技術傳播與技術應用、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對會計、審計人才的能力要求也不是單一的,大量具有熟練專業實踐能力與職業分析及判斷能力的會計、審計人員隊伍是財務管理以及經濟服務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礎。綜合各方面的調查分析及本人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實踐,我認為社會審計行業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發展空間: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的全方位需求加入WTO后,我國企業必須在國家法律制度允許的范圍內,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運作,完全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并要面對開放的國際市場,按照國際慣例與國際會計準則行事,平等參與市場競爭。這就要求社會審計人員能夠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不但要提供審計與一般信息的披露服務,還要提供有關資產重組、上市運作、投融資決策、風險規避、市場預測等一系列更高層次的管理咨詢服務。“入世”后的中國企業對社會審計人員的服務范圍、服務形式、服務層次、服務質量等都有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因此,社會審計人員的服務不僅在數量上,而且在質量上和內容上都將有巨大的需求。
各級政府對社會審計服務的需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各級政府也在轉變職能,一方面,政府原有的許多服務職能會轉由社會審計等中介機構承擔,另一方面,各級政府部門與公共部門也會越來越多地需要社會審計人員提供相應的服務。
外資進入中國市場對社會審計人才的需求外國公司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在中國市場上開展業務并展開競爭,由于語言、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差異以及相對成本方面的考慮,他們必然會考慮將國際化置于本土化之中,雇用大量的中國員工,尤其是具有注冊會計師資格的社會審計人員和那些熟悉國際準則及國際國內資本運作、精通外語、精通計算機的專業人才。
此外,還有外國投資者對社會審計人員服務的需求、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與發展所產生的需求以及信息化和網絡時代對社會審計人員服務的需求等等。總之,我國對社會審計人員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既有對人才的需求,也有對業務范圍的需求;既有對服務數量的需求,也有對服務質量的需求;既有對服務形式的需求,也有對服務內容的需求。這種需求是巨大的和更高層次的需求,因而為社會審計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和動力。
(三)應用型社會審計專業人才的市場定位
進入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評估師事務所等中介服務機構到2010年,社會將需要30萬名注冊會計師,如我校能開辦審計專業,5年后學生畢業時,大專以上的學生可以參加注冊會計師考試(在校生也可以參加考試),其中部分畢業生經過努力考取注冊會計師資格,可以進入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評估師事務所等中介服務機構工作。沒有考取的畢業生也可以到事務所工作,事務所需要大量的審計助理人員,審計助理人員雖然相對于注冊會計師工資待遇較低,但可以邊工作邊考證,還可以利用在事務所接觸的業務多、單位多的便利條件,一方面有利于專業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有利于把握時機找到自己滿意的單位。
進入中外合資企業與外商獨資企業我國加入WTO后,大量國外資本將涌入我國,中外合資企業與外商獨資企業將會出現一個大的發展時期,隨之而來的是其對具有審計知識的會計人才的需求。相比較而言,外資企業更注重對不同層次人才相應能力的考察,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學歷標準,這就為高職審計專業畢業生中的一部分人提供了競爭的機會,位于各中心城市學校的畢業生,這一優勢更為明顯。
進入改制后的國有股份制企業與民營企業本人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期間接觸到的許多財務經理、財務主管等,都有在事務所工作的經歷。自1991年以來,有十幾萬人通過了注冊會計師全科考試,但到2006年,只有一半的人在會計師事務所執業,其余除一部分人進入外資企業工作以外,相當一部分人進入股份制企業與民營企業,成為企業財務、審計方面的骨干。經對有關資料的分析,近幾年普通高校畢業的財經類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太樂觀,而2005年南京審計學院審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卻比較理想,這說明了社會對與財經類有關的審計專業人才的認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最有發展活力的民營企業將會大量接納既有會計知識又有審計稅務知識的綜合型人才。
此外,審計專業除了自身具有的就業優勢外,與會計專業是相近專業,會計人才能勝任的就業崗位,審計專業人才一般也均可勝任。
開設審計實務專業的可行性
原有的財經類專業的主要特色與優勢財經類專業是財經類高職院校的骨干專業,審計專業與財經類專業是相近專業,要學好審計知識必須學好會計知識。財經類高職院校以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為重點,確立了專業培養的素質目標與培養規格、專業課程體系、實踐教學模式,強化了專業教師隊伍建設,促進了專業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相互結合,取得了較大成效。筆者認為,財經類專業具有以下優勢:
1.重視專業建設。財經類專業建設起步早,措施實,力度大,成效明顯,專業教學設施完備、先進,專業實踐基地能充分滿足教學需要。
2.重視教學改革與教學管理。學校以教育現代化為主導,積極推進教學改革,教學管理推行學分制和彈性學制,實行理論實踐一體化、課程模塊化、教學目標多層化等教學模式,成效顯著。
3.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財經類專業以會計崗位職業能力需要為依據,不斷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要求,明確了培養目標與專業技能素質要求,利用先進的職教理論進行專業能力結構分析,綜合能力訓練措施扎實,建立了以專業技能為核心的課程體系,畢業生動手能力、應用能力強,普遍受到用人單位好評。
4.財經類高職院校均已連續多年舉辦注冊會計師、會計職稱及注冊稅務師考試輔導班,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贊譽,積累了豐富的教學及管理經驗。
專業師資經多次改革與市場洗禮的財經類高職院校,專業師資力量雄厚,教師專業實踐能力與科研能力較強,教學與科研具有較高水準,應該說具備了開辦高職“審計實務”專業的師資條件。
教學設施原有的財經專業的設施,如多媒體教室、多媒體技術實驗室、會計模擬實驗室、會計電算化機房、網絡實驗室、電子商務模擬系統、營銷實驗室、雙回路音頻發射裝置、閉路電視系統等教學設施,完全能夠滿足“審計實務”專業開展高等職業教育的需要。
實驗教學基地校內會計電算化模擬實習實驗室、會計模擬實習實驗室與點鈔實訓室,財經專業原有的校外實踐實習基地,如會計師事務所、評估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及企事業單位等,均可為“審計實務”專業所利用。
上述財經類專業所具有的特色與優勢,為開設審計實務專業提供了教學、管理、人才、設施等各方面的條件。
高職審計實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
專業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綜合職業能力與全面素質,在審計及財經管理一線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
培養規格主要體現在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素質結構等方面。
1.知識結構:(1)掌握文化基礎、計算機基礎與財經英語基礎知識;(2)掌握會計核算、會計軟件應用、財務管理知識;(3)掌握審計知識、稅務知識、經濟法知識。
2.能力結構:(1)具有從事具體行業會計工作的能力;(2)具有熟練的珠算、點鈔、計算器操作技能;(3)具有計算機操作技能、會計核算技能與使用會計軟件的能力;(4)具有編制審計計劃、編制各類審計工作文件、撰寫不同類型審計報告的能力。
3.素質結構:(1)具有判斷合法與違法的能力;(2)具有觀察與分析國情的能力;(3)具有職業修養;(4)具有自覺性、使命感、責任感;(5)具有自學及學習能力;(6)具有自我體育鍛煉能力;(7)具有自我心理調節能力。
相適應的職業崗位本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1)會計師事務所、評估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會計咨詢服務公司等社會中介機構的審計、評估、稅務代理、會計服務咨詢等崗位群;(2)內資、外資企業與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及財務分析崗位群;(3)內資、外資企業與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崗位群;(4)內資、外資企業與事業單位內部管理及會計預測和決策崗位群。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財經類高職校擬開設審計實務專業的各方面條件已經基本具備,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與創新能力及實用技能的審計實務專業的人才一定會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財經類高職院校設置審計實務專業的前景廣闊。
作者簡介:
魏賢運,中國注冊會計師、高級會計師,長期從事會計、審計工作,2004年7月從會計師事務所調入江蘇徐州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