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借鑒和運用ISO9000標準管理理念——領導的重視、強調過程的監控、全員參與及運用PDCA循環改良機制,可以持續提升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水平。
關鍵詞:ISO9000標準;高職;專業建設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依據社會的需求與人才市場的導向,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輸送高素質的技術應用型人才。高職專業是學校教育和社會需求的結合點,專業建設水平是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也是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水平的引擎。
ISO9000標準是運用現代系統論、控制論與信息論等最新科技理論成果和現代管理方法提升組織競爭力的質量管理模式,其核心理念是領導的重視、強調過程的監控、全員參與及運用PDCA循環改良機制,不斷循環,不斷提升以完善組織的質量水平。繼青島遠洋船員學院成為國內第一所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的高校后,許多高職院校也相繼通過了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實踐證明,在教育教學管理中實施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可以使高職院校管理更趨規范,為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與專業建設水平的持續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但筆者認為,一所高職院校能否采納ISO9000質量體系和能否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并不是提升高職專業建設水平的關鍵,關鍵是借鑒和運用ISO9000管理理念,并將其徹頭徹尾地貫徹于專業建設的各個環節中。
搞好專業建設關鍵在領導
領導重視是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核心理念。高職院校的領導應緊緊把握市場脈搏,準確把握學校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與本地區、本行業的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設置和建設專業,才能確保學校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好地服務于區域與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專業設置不能盲目跟風與眾多高職院校進行低水平競爭,要依靠辦學特色和質量,拓展學生的就業空間,提高就業競爭力,要注重專業特色的挖掘與創新,以專業建設的發展帶動高職學院的進步。
高職院校要成立由主管教學的副院長牽頭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負責專業規劃、開發、改造與建設,審議教務處組織制定的指導性教學計劃和各專業負責人制定的實施性教學計劃及專業實踐技能考核標準,并進行教學效果跟蹤檢查。
要實行專業負責人責任制,由專業負責人負責主持擬定專業建設目標、制定專業建設規劃、落實專業建設方案與人才培養方案。要加強師資、課程、教材、實驗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深化教學內容、課程體系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落實責任,強化管理,保證達到專業建設的預期目標。
加強全過程監控是提升專業建設水平的催化劑
ISO9000族標準是建立在“所有工作都是通過過程來完成的”這樣一種認識基礎上的。當一個組織為了實施質量體系而進行質量體系策劃時,首先要結合本組織的具體情況確定應包括哪些過程,然后分析每一個過程需要開展的質量活動,確定應采取的有效控制措施與方法。高職教育雖然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但高職教育管理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在人才培養方面也需要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學校教學管理與具體教學工作是由一系列過程構成的:(1)市場調查與崗位分析;(2)培養目標的確立與人才培養規格和標準的確定;(3)人才培養方案設計;(4)課程體系建設、教學內容改革、教學設計;(5)教學組織;(6)學生就業;(7)畢業生跟蹤調查。對教學過程的具體分析見下圖。

專業設置與人才需求調研在準確地確定人才需求的基礎上,要做好專業調研,開發專業,防止盲目跟風以致設置的專業不符合地方經濟的人才需求,不適合市場需要,畢業生就業困難。專業設置一要體現時代發展的要求,二要體現行業發展的要求,三要體現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
人才培養規格與方案的設計要在校企聯合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討論、咨詢的基礎上,確保人才培養規格的設計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人才培養規格不能只強調專業素質,人文素質、職業道德、團隊精神、協作精神等在專業教學計劃中也應該有所體現。
生源的質量要建立生源監控與評價機制,一方面有利于保證學校生源質量,另一方面有助于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為各類學生服務。
教學質量依據不同的課程種類,應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采取靈活多樣的考核形式。教師教學應注重運用多元智能理論,以學生為主體改革教學方法,進行多種形式的互動教學,引入現代教育技術,廣泛推行多媒體教學。教研活動的開展要有計劃、有效果,確保符合培養目標設計的教學質量要求。
教學督導教學監控要得力,應能夠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
教學環境專業實踐教學的技術裝備要先進,具備真實或仿真的特征并保證運行狀態良好;實踐(實驗和實訓)教學項目的開出率要有保證,實踐教學管理制度應健全;校外實訓基地運行狀態應良好并有保障機制;專業圖書藏量、電子閱覽室、校園網建設應能滿足專業要求;專業建設經費要保障有力。
畢業生跟蹤調查與社會聲譽調查畢業生初次就業率應達到較高水平,要建立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系統,及時反饋信息,以便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提高社會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認可度。
當然,教育行業有著與其他產業截然不同的特點,不能將生產管理的方式、技巧生搬硬套于教學組織管理過程中。但是這些管理理念與思維方式對教學管理是有一定啟發意義的。
全員參與是專業建設水平持續提高的保證
在高職專業建設中,僅僅依靠專業帶頭人獨領風騷是不夠的,還需要建立從教學副院長到系主任、專業帶頭人、教研室主任、教師從上到下的管理體系與從下到上的負責體系以及相互督促體系,這需要高職院校所有與專業建設有關的各層次工作人員的積極配合與熱情參與。
教師是實施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開發課程與教學材料的關鍵因素,尤其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高職教育辦學特色和教學質量的保障,專業建設水平的提高取決于專業教師每門課程教學質量的持續提高。
采用PDCA循環改良機制是提高專業建設水平的法寶
PDCA是英語單詞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ion(處理)的第一個字母,PDCA循環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循環不止地進行質量管理的科學程序。PDCA循環又叫戴明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采用PDCA循環機制可以確保專業建設的管理、人與教學方法的各種因素處于受控狀態。
專業培養水平的提高離不開管理循環,改進與解決專業建設中的質量問題,趕超先進水平的各項工作,都要運用PDCA循環的科學程序。為推動PDCA循環的運轉機制,高職院校應組成院、系(部)兩級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機構。集中監控與評價主要包括:第一,開學前和開學初期各項準備工作情況檢查。第二,每學期期中對教學系統進行集中教學檢查,以監控與評價教學過程的組織安排情況、教學計劃執行情況、各教學環節的實施情況等。第三,期末及年終考核。學院有關職能部門對各項教學工作及教學質量進行全面監控與考核,檢查相關工作的完成情況。對于監控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教務處和系部應及時通報專業負責人,并責成有關教師及時解決,確保教學質量和正常的教學秩序。為了積極發現專業建設中存在的“瓶頸”問題,可以拓展各種渠道,建立學生教學信息反饋制度、學生評教與隨堂聽課制度以及教學信息采集和統計制度。專業帶頭人應對新生入學基本情況、教學過程情況、學生學習考試情況、畢業生質量、畢業生就業率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反饋意見等主要教學信息定期采集、統計、分析與反饋,為專業建設水平的持續提高與下一輪PDCA的Action(處理)和Plan(計劃)提供主要依據。
正如一位長期從事高職教育理論研究的教育工作者所說:“一個學校辦成一流非常難,一個專業辦成一流相對容易,如果每所高職院校都有幾個優勢專業,高職教育領域才能百花齊放。”在高職教育大浪淘沙,優勝劣汰,競爭激烈的背景下,只有提高專業建設的水平,才能在高職院校中獨占鰲頭。
參考文獻:
[1]中國認證人員國家注冊委員會.質量管理體系國家注冊審核員預備知識培訓教程[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
[2]劉錦泉,高新.高等教育評估政策專論[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3]張慧潔,袁海軍.高校教育評估概述[M].香港:雅園出版公司,2000.
[4]江小明,程建芳.ISO9000族標準引入高校教學質量管理的可行性分析[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02,(9).
[5]偉為.高校為何及如何建立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J].上海質量,2003,(2).
作者簡介:
周哲民(1970—),男,ISO9000標準審核員,計算機網絡設計師,儀表工程師,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專業負責人,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畢業,目前正在攻讀中南大學工程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