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究式課堂教學是以探究為基本特征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中職政治課教學選用探究式教學意義深遠。筆者通過對探究式教學《正當防衛》的介紹,談了自己對探究式教學的認識和做法。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實例;自主參與;總結
探究式課堂教學是以探究為基本特征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具體說,它是指教學過程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與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探究式課堂教學重視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開展探究式課堂教學的意義
政治課的教學效果依然不盡如人意,根本原因是教師要學生學、要學生想,而不是學生自己主動學、主動想。因此,政治課新課程改革的根本任務應該是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動性,使課堂教學煥發出生機。
課堂教學選用探究式,教師營造自由與開放式的追問風氣,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相互交流,通過師生共同探究來促進學生掌握知識;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我風采、表達內心世界情感的舞臺。因此,探究式課堂教學為學生主動學習創造了條件和氛圍,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體驗政治課堂的樂趣。這對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學生的參與,賦予了課堂生命力,使政治課教學煥發出生機勃勃的活力和效力。
作為新課改的實施者,筆者在政治課教學中,精心選擇適合探究式的教學內容,大膽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充分了解學生相關經驗的基礎上,設計探究式學習活動。在此以《正當防衛》的教學實踐為例,談談具體的做法與思考。
《正當防衛》課的教學設計
(一)課前準備:確定探究方式
政治課探究式課堂教學一般多以社會調查、角色扮演、開展辯論、資料查詢等探究方式展開。無論哪種探究方式,師生都應做好充分的準備。筆者在開展探究式課堂教學時,一般先布置學生自學課本知識,并且通過多渠道搜集資料,進一步學習和解惑。探究是從一定的知識開始,以獲得更多的知識的活動。有知識基礎的探究才會更深入。之后,讓學生提出疑難問題,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最后,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探究的方式,設計好教學流程。
例如,在《正當防衛》的教學中,課本的內容只有一段“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這里面所包含的信息量有限,學生通過其他渠道去學習提出了很多問題,如“在遇到歹徒時,你比歹徒先動手,是正當防衛嗎?”,“如何確定是否防衛過當?”,“防衛過當是否要負責任?”,“對防衛過當有何處罰?”“通常什么案件不存在正當防衛?”等等,還有很多是具體的案例他們不知是否為正當防衛。學生有強烈的探究欲望,而選擇貼切的探究方式會保護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筆者選擇角色扮演方式,通過學生角色扮演,豐富課本內容,讓干巴巴、枯燥乏味的法律條文因學生為其賦予了情感和生命而生動起來。學生也因角色體驗和感悟更深刻地理解含義。這種以演促學的方式,能夠創設熱烈的課堂教學情境,渲染濃烈的課堂教學氣氛,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增強政治課的課堂魅力。
(二)創設情境: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展示探究風采
創設引人入勝的情境,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開拓思維,發揮想象,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筆者通過Flash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在一個月黒風高的晚上,一片沉寂,王某在街上游蕩,兩只賊眼溜來溜去,伺機作案。這時梁某手提公文包,邊走邊打手機過來了。于是王某就尾隨著梁某,梁某看有人尾隨便加快了腳步。王某也加快了腳步,梁某跑,他也跑……案情進一步會怎樣發展,以正當防衛為中心,讓學生發揮想象,進行角色扮演。學生興致勃勃,躍躍欲試,充分發揮想象力和表演力。他們表演的案情有以下幾種:1.王某對梁某實施搶劫,梁某把王某打致重傷。2.王某對梁某實施搶劫,梁某將王某打傷,王某倒地,梁某再把王某打成重傷甚至死亡。3.梁某以為王某要搶劫,先下手為強,把王某打傷。4.梁某以為王某要搶劫,先下手為強,把王某打傷,王某逃跑,梁某追上把王某打成重傷甚至死亡。
學生的學習潛力是巨大的,教師的心有多大,學生的舞臺就有多大。教師在創設情境時,只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就容易進入情境,進行合理的想象。他們的表現會出乎意料,他們的探究會不斷地接近真理。這堂課,學生積極自主參與,展示自我風采,激情投入的表演贏得陣陣掌聲。他們非常愉悅,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討論交流:進行學生個別探究、小組探究和師生交流探究
這個階段是滲透在前兩個階段中的。
個別探究學生在學習時,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情感體驗和生活經驗、興趣愛好,多渠道對課本知識進行深入探究,解決疑難問題。
小組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是探究式課堂的價值所在,因為小組合作學習增加課堂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小組成員在個別探究的基礎上,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各抒己見,相互交換思想,形成信息互動的立體交流網絡,大大增強了課堂的信息容量和知識容量。筆者把全班學生分成8個小組,選出1名組長作為負責人,上課時以小組為單位坐在一起,課后一些作業也是由小組集體完成。此堂課,在情境創設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先討論案情會如何發展,再推選表演者。每次表演完后,教師會針對情境提出問題,例如“王某的行為是什么行為?梁某的行為是什么行為?是否正當防衛?”。同時,把課前提出的問題放到相關的情境中,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學生討論熱烈,思維活躍。從上文他們所設想的案情就可以看到他們交流的深度和廣度,再通過情境表演后的討論,他們對正當防衛的認識也更加清晰明確了。
師生交流探究在學生探究過程中教師會適時地參與討論,對有困難的小組及時進行幫助指導,以保證學生的探究活動能順利完成。更重要的,教師要善于給學生制造一些信息差,讓他們多角度去看問題,為學生的思維制造一些麻煩,再引向明朗,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之目的。所以,筆者會在學生都認為明白時提出反問。例如,對案情一學生都認為是正當防衛,筆者提出疑問“梁某是否出手太重了?他是否防衛過當了?”學生經過討論交流后認為王某使用了暴力,當時的情況危急,梁某的防衛行為不過當。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非常深刻。
在這個階段,通過大家思維的碰撞和教師的整合,學生知道案情一是正當防衛,案情二是假想防衛,案情三是違法行為,案情四是故意犯罪行為,相應的法律處理也清楚了。他們對正當防衛的前提、時間、限度、對象等因素已掌握。
(四)總結評價:探究升華
及時總結與評價會促進學生提升認識,使探究升華。
本節課,筆者就學生的案情設計、角色表演、討論交流、參與程度進行總結評價,以表揚學生為主,同時也指出不足的地方。播放Flash展示案情的一些發展情況,讓學生自己對照判斷,加深認識,促進內化。還通過課件向學生展示正當防衛的有關知識點,使學生對正當防衛有一個全面的、系統的、準確的了解,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認識,做到學法、懂法、用法,樹立自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法律意識。
(五)課后反饋:探究延伸
探究是無止境的。在課堂上的探究總是有限的,教師應當延伸課堂探究,把學生引向更高、更廣的境界。
筆者設計作業“你覺得法律給予我們正當防衛有何意義?”作為本課課后探究延伸。一方面增強學生法律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面把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學會正視生活現實,發揮法律的積極作用。
(六)進行發展性評價。在課堂上已進行了師評,學生在課后進行自評和他評,以幫助學生總結和發展,教師也能不斷完善教學設計。筆者設計了以下問題作為評價的指標,同時也作為教學效果的反饋。
1.本節課,你參與活動了嗎?在小組中起什么作用?
2.通過學習,你的收獲是什么?
3.請選出最佳表現的小組和個人。
4.請對本節課學習不足的地方提出建議。
開展探究式教學活動的反思與總結
(一)關于探究式課堂教學效果的思考
探究式課堂教學是否能取得實效,歸根到底是以學生是否參與,怎樣參與,參與多少來決定的。只有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所謂學生主動參與就是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權利,不要教師設框框,把“學生手腳捆綁”起來,讓學生按照教師預先設計好的一套去運行。相反,每步探究先讓學生嘗試,把學生放到主動位置,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教學過程主要靠學生自己去完成。
(二)關于探究式課堂教學價值的思考
教學的真正價值是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感受、體驗情感、提高認識,并轉化成智慧,最終形成自己豐富的精神世界。我們的課堂不僅應該是知識、技能的載體,而且應該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情感交流、心靈溝通、生命對話的平臺。因此,衡量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價值,不在于學生學到多少知識,達到了哪個層面,而在于學生在探究式課堂中,有所學、所思、所疑、所問、所探,有自己獨特的感受,有不同程度和不同側重點的真實體驗。學生那些對學習充滿興趣的真真切切的體會,讓筆者體會到教學的意義。教學或許并未能讓每位學生達到統一的教學目標要求,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學生通過探究學習獲得了自我發展。
我們都知道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但實際上我們總是難以突破“教師中心論”。探究式課堂教學就是要教師真正放權,要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自主尋找方法,自主探究思路,自主解決問題。
教與學是對立統一的,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課堂的教學方式,也是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和學生在共建探究式課堂的過程中,使這對矛盾統一起來。一方面教師的教學之路越走越寬,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也從機械被動中解脫出來,成為學習的主人、知識的主人,在思考、體驗、探究中獲得自我發展和個性發展。教與學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三)關于探究式課堂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問題”往往被視為探究式學習的核心。然而,“問題”在探究式學習中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它對學生合適與否,而不在于它是否一定是由學生探究得來的。即使探究的問題直接來自教師或其他途徑,學生也完全可以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活動。
探究教學強調學生的自主性,但并不排斥教師的指導。只是教師要掌握好介入的時機。介入得過早,阻礙了學生本可以自主發現的機會,介入過晚則會使學生過久地處于無助狀態。
開展探究活動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行為,防止一部分優秀的學生控制和把持局面,要注意引導每一個人都對探究活動有所貢獻,讓每一個學生分享和承擔探究的權利和義務。
不必一次探究透徹、探究完成。允許學生針對某一問題,螺旋式地、分階段地開展不斷的探究活動。如果在教師引導下的探究,學生仍不能理解,那么就不必急于讓學生強行記住這一新概念,而應該待他日適當的時候再進一步開展這一題目的探究。
參考文獻:
[1]張崇善.探究式:課堂教學改革之理想選擇[OL].人民教育出版社網站-《教育理論與實踐》.
[2]任長松.探究式學習:18條原則[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本文責任編輯:洪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