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職校學生網絡成癮的特點及原因,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了解職校生網絡成癮的情況,通過分析調查的結果找出網絡成癮的特點及教育的方法。
關鍵詞:網絡成癮;職校生;心理健康
網絡的使用在帶給人們便利的同時也給一些中學生特別是職校的學生帶來了負面的影響,使得部分學生對網絡產生了依賴,上網成癮,學生的身心健康深受不良影響。網絡成癮即網絡成癮綜合癥主要表現有以下三個方面:(1)在心理上對網絡有一種的依賴感,不斷增加上網的時間;(2)從上網行為中獲得愉快與滿足,下網后煩躁不安;(3)在現實生活中花很少的時間參與社會活動及與他人交往,以網上虛擬空間來逃避現實環境。網絡成癮的原因可以認為是生理、心理和社會共同作用的結果。在生理上,沉溺于網絡的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高度興奮而不能自拔,在網絡上可以找到成就感;在心理上,網絡被當作一種逃避困難、挫折,應付消極、不安和恐懼等情緒的策略;社會上的人際關系復雜和激烈的競爭帶來難以克服的壓力都有可能讓人逃離到虛渺的網絡世界,有研究發現人際關系中孤獨和社交場合中害羞與網絡成癮有關,因為網絡可以減輕面對面交往時的害羞。以上這些行為逐漸造成了學生對網絡的依賴,久而久之就成了網絡成癮者。
青少年是“網絡成癮綜合癥”的高發人群。美國得克薩斯大學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至少有14%的在校學生符合網絡成癮的標準;而在中國大陸,青少年網絡成癮問題也日益嚴重。有數據表明,北京市中學生網絡成癮者約有13萬多人,占總數的14.8%。
本文主要調查和研究職校學生網絡成癮者的狀況,通過職校學生上網情況的調查分析以及與中學生對比,找到網絡成癮學生的特點及促進網絡成癮者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
研究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接受調查的是我校信息學部和機電學部的05級和04級的學生,共有十二個班級,學生總數為606名。共發出問卷606份,回收580份,其中572份問卷都完整回答了所有問題,回收有效率為94.4%。572份中男生為390人,女生182人,其中符合標準的網絡成癮人數為100人,男生78人,女生22人。他們構成了網絡成癮組,男生成癮比例為20.0%,女生成癮比例為12.1%。非成癮組人數為472人,作為對照組。
調查工具通過查找相關資料,并通過心理教師和精神科醫生的幫助,制定了職校學生網絡使用情況的調查問卷。學生的基本情況只需寫年齡、性別、每周上網時間,不必寫上真實姓名,從而使學生在填寫時更積極、更真實。在回答問題時只回答“是”或“否”即可。問卷的具體內容為:(1)一心只想上網;(2)需要增加更多的上網時間以獲得滿足感;(3)多次努力控制、減少或停止上網,但不能成功;(4)在努力減少或停止上網時,感到煩躁不安、悶悶不樂,抑郁或易怒;(5)上網時間比計劃的要長;(6)因為上網,妨礙或喪失了重要的人際關系或失去受教育的機會;(7)對家人、朋友、教師或他人說謊,隱瞞上網程度;(8)把上網作為逃避問題或緩解不良情緒的方法。根據心理教師和精神科醫生制定的標準,以上八條如果前五條全部滿足,并且同時滿足后三條中的至少一條,就可以斷定為網絡成癮。
調查方式本次調查問卷是自評方式,由于被調查的都是本校學生,學生問卷由各班班主任利用班會時間發放給學生,并由班主任講解填寫要求和回收標準,并全部在課堂上完成。
數據處理除去無效問卷,共有572份調查數據有效,其中男生390名,上網成癮人數為78名,成癮比例為20.0%,女生182名,上網成癮人數為22名,成癮比例為12.1%。上網成癮總人數為100名,成癮比例為17.5%。

結果
北京市對中學生進行網絡成癮的調查,中學生上網成癮的比例為14.8%,而本調查結果職高學生上網成癮比例為17.5%,明顯高于中學生的比例。從上面的數據處理的結果可以看出男生上網成癮的比例明顯高于女生。上網成癮組與非成癮組相比較:學生情緒普遍低落,極少參加學校和班級組織的活動,導致性格孤僻內向,學習成績差,心理健康受到嚴重影響。
對調查過程和結果進行分析
本調查結果顯示,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網絡成癮的比例明顯高于中學生,其可能的解釋是:其一,職高雖然和高中的學歷是相同的,學生年齡相當,但是中學生面臨著升學的壓力,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學習,所以職高的成癮率明顯高于中學生。其二,在生活中,網絡越來越普及。職校學生大部分不用上晚自習,且在調查人群中很多學生家長會滿足學生購買電腦和網絡設備的要求,而同時許多家長不會使用網絡,不能正確地引導孩子。這是造成職校學生網絡成癮的重要原因之一。從網絡成癮構成上看,男生成癮比例大于女生,且程度嚴重,與有關研究相一致。可能原因是男生動手能力強,而且相對女生,性格較為孤獨內向,從而形成了對網絡的依賴。本研究調查了網絡成癮學生的情緒狀況及其與網絡成癮的相互關系。結果表明:成癮者的情緒問題明顯高于非成癮者。網絡成癮與學生情緒問題有直接的關系,在學業上存在困難以及一些有情緒問題的學生轉向網絡尋求解脫,從中找到成功與快樂。網絡成癮組有以下常見特點:性格較為內向,為人處事缺乏自信;對學習沒有興趣,課堂上無精打采;遭受情感挫折,與父母缺乏溝通與相互理解;社交上的孤獨,對現實不滿;想在網絡上找到成功的感覺,更喜歡在網絡上交朋友甚至網戀;很多學生經常逃課在家,每天的生活以上網為中心,嚴重影響其學習和睡眠,久而久之性格更加孤僻,成績下降,與社會隔離,更進一步加重情緒問題,甚至出現付出生命代價的案例。
矯治網絡成癮的對策
作為教師要充分地了解學生網絡成癮的特點及原因,深入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要矯治網絡成癮的學生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學校教育學校在開設網絡課程的同時,必須關注網絡成癮現象,為了減少網絡成癮現象的發生,教導處應組織政治教師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網德教育、責任意識教育和自我保護意識的教育,組織心理教師宣傳普及健康上網知識,讓學生了解“網絡成癮綜合癥”的形成病因及危害并開設“網絡成癮綜合癥”的熱線咨詢電話,實施正確的上網教育,讓職校學生活躍在網絡生活中,而不是沉溺在網絡生活中。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關注學生上網的情況,引導學生把互聯網作為學習知識、獲取信息的工具,幫助學生提高自控能力。要通過大量事實和主題班會課讓學生認識到沉溺于網絡的危害性,同時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學校課余文化生活,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體育活動,把學生引導到現實生活中來,引導到課堂中來。作為教師還要轉變觀念,正確對待上網成癮的學生,對他們一定要加倍愛護,把愛作為教育的基礎,絕不挖苦、諷刺。要想盡辦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找到成功的感覺。
家庭教育通過家訪了解到有的家長對學生上網成癮坐視不管,有的家長對孩子上網情況一無所知。作為教師要多與家長溝通,讓他們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家長要想辦法讓自己的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自信,獲得成功感。要經常贊揚孩子的優點,夸獎孩子每個微小的進步,幫助孩子做他們想做的事。多與孩子溝通,了解他們的生活、學習等,讓孩子知道他們在家庭中是多么的重要。讓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使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有成功感,認識到自己是一個重要的人,從而擺脫對網絡的心理依賴。此外,還要鼓勵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和集體活動,滿足他們愛玩的天性。另外,還可以帶他們參加親戚、同事的聚會,增加他們的社交活動,擴展社交的范圍,培養他們與人溝通的能力。
社會教育社會各界要為學生創造優良的網絡文化環境,組織開發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和有利智力發展的網絡娛樂產品。加強對網吧和電子游戲廳的有效管理,規范這些場所,防止有負面影響的產品毒害學生。此外,重視對網絡成癮學生的教育,加大這方面的投入。
互聯網已經在我國得到快速發展,它的應用涉及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已成為人們生活、工作、學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既要使用網絡,又要避免其不良影響。作為家長和教師要幫助學生減輕現實中的壓力,改善其人際關系,安排學生感興趣的活動,為他們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盡量以現實中的滿足感取代網絡中的滿足感。同時引導學生認識和合理使用網絡,改善與他們的溝通方式,使他們回到學校,回到課堂。
作者簡介:
黃興龍(1976—),男,2000年畢業于天津工程師范學院,廣東省順德區陳村職業技術學校中學計算機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