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行五年制高職教材建設存在種種缺陷與不足,因此,應加快制定五年制高職的課程標準,教材編寫應做好知識的銜接與連貫,密切聯系生活實際,注重實用性,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同時加強校本教材的開發與建設。
關鍵詞:五年制高職;教材建設
我國五年制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以下簡稱五年制高職)發展的步伐很快,實踐證明,五年制高職便于統籌安排教學計劃,實現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的有機銜接,并且由于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強、有效教學時間長,可以為學生職業意識和職業能力的養成創造良好條件,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然而,由于五年制高職的辦學歷史不長及自身具有專業復雜性、辦學多樣性和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等特點,因而在教材建設上存在諸多缺陷與不足。如教材體系以學科為主,受專業限制,形式比較單調;內容陳舊,不能及時反映生產和科技發展中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難度過大,缺乏可操作性和彈性;理論與實踐脫節,實用性不強;與技能考核標準難以銜接等等。在教材的管理和使用上也欠規范,各級教育部門、各校、各專業對教材的使用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以公共課的語文教材為例,我校五年制高職就曾選用過中等職業教育教材、教育部推薦的五年制高職教育文化基礎課教材與普通高中教材,并且至今仍在使用普通高中教材。普通高中教育與高職教育分屬兩個類別不同的教育體系,學生的整體素質與培養目標均有本質的差異,使用同一種教材,無疑達不到應有的目的。因此,開發符合國情、能正確反映當代先進科技文化新成就并能體現職業教育特色的五年制高職教材,是一項緊迫的現實問題。
制定五年制高職教育課程發展綱要(或稱課程標準)課程發展綱要(或稱課程標準)是國家對某類課程具有指導性的法規性文件,明確規定了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和課程目標等,并對教科書的編寫、教學與評價提出了明確的實施意見和建議。有了課程發展綱要,編寫教材時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便于教育出版部門統籌規劃,可以避免教材的重復開發與資源浪費,也可以避免教材市場的無序競爭。圍繞課程發展綱要,教材編寫應盡可能做到一綱多本,根據不同的專業,在教材內容、教學與評價等方面各有側重。教材編寫應更加貼近各類專業的實際,為學習專業課程,形成專業技能打好基礎。另一方面,要做好教材配套書籍的開發與建設,力爭一主多輔,如開發配套練習、自學指導、實驗指南、操作手冊、參考資料和電子音像等類型的教材。這樣既方便教師的教學,也有利于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與自覺學習能力,使教材發揮更大的作用。
做好知識的銜接與連貫學校的課程是一個有機的體系,而不是無序的組合。五年制高職的特色就是能夠合理統籌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資源,教材的編寫應避免或減少教學內容與課程的重復。必須充分發揮五年制高職人才培養周期長的優勢,既要注重與初中教學的銜接,更要做好三年中職教育和兩年高職教育知識的銜接與過渡。要認真研究中職、高職教育的不同特點和要求,逐步完善與提高三、二兩段職業教育銜接的緊密性和科學性,做到整體設計,分段實施,保證教學計劃的整體性和連續性,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此外,還要做好職業教材與職業資格證書標準的有效銜接。教材編寫者應仔細研究職業資格證書標準,結合學生的實際,開發有特色的、高質量的“證書”教材,拓寬教材的使用渠道。為此,應建立與完善五年制高職教材編寫體制,組建一支由學者、行內專家和一線教師構成的優秀的教材編寫隊伍。學者擅長嚴謹的學科知識體系的構建,行業內專家則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深切了解行業對于人才的真正需求,而一線教師最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將三者的優勢加以科學整合,揚長避短,編寫出來的教材才會更具有針對性,教學效果也會更好,能夠真正實現教育目標與課程理念。
密切聯系生活實際,注重實用性高職教育是培養實用技術型人才的,其課程主要有兩類: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職業教育的基礎課程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基礎課,不僅具有文化教育的功能,還具有一般職業能力的培養與為專業課服務的功能。基礎課教材要體現以實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以講清概念、強化應用為教學重點。專業課教材則應具有較強的應用技術性特征,要以此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加強學生基本實踐能力與操作技能、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與專業技能、綜合實踐能力與綜合技能的培養。還要適當增加教材中實驗或案例所占的比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實踐,讓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而不必苛求理論的完整性與系統性。這樣才能使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教是為了學,教育的本真不在于教師傳授了多少知識,而在于學生學到了多少知識。五年制高職學生的入學成績在初中群體中處于中下水平,其基礎較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習不得要領,方法不當,勞而無功。因此,教材編寫應該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如在課前設計預習提示,點明單元或所在章節學習重點、實踐實習方法等。課后練習設計應加強與實踐的聯系,拓展學生學習和思維活動的空間,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樣有助于將學生從被動接受教育的束縛中解脫出來,促使其在教學活動中主動探索,增長能力,開發智力,培養創新精神,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潛能,使其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領域得到充分發展,發揮個性特長。
加強校本教材的開發與建設五年制高職教材的編寫、使用與管理有待規范,即使是國家規劃教材具體到各地區、各學校和各專業也缺乏靈活性、針對性和實用性,由此導致五年制高職要么使用規劃教材,要么選用中職教材,要么選用普高教材,要么沿用專科教材,等等,顯然不能適應市場變化的需要。校本教材是對國家教材與地方教材的有益補充,是根據國家的教育目的與地方的教育要求,由學校教師針對本校實際進行規劃、編制、實施與評價的教材。圍繞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探索行之有效的校本化途徑、方法與手段,開發校本教材無疑是最佳選擇,也是特色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校本教材的開發與建設要注意實用性與發展性,需要不斷探究與創新。高職院校必須根據自身的地緣關系、發展定位與專業設置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精心建設一支有教師、學生、家長、行業專家與企事業管理者參與的教材編寫隊伍,編輯出版高質量的校本教材,打造具有特色的高職教育。
參考資料:
[1]鄧香蓮.職教教材出版重視應用為前提[N].中國教育報,2005-09-29:(3).
[2]盧雙盈.職業學校教材建設中的問題與改革[J].職業技術教育,20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