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計算機網絡基礎》是計算機專業、尤其是計算機網絡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該課程對后續相關課程的學習效果有決定性的影響。本文分析了當前該課程教學方法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而提出了改進的措施。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方法;改進
課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對于計算機專業來說,“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一般包括數據通信原理與實現技術、網絡體系結構、局域網及廣域網原理、網絡互聯原理與技術等內容。它是計算機專業、尤其是計算機網絡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在計算機網絡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下圖是我校計算機網絡專業的課程設置。

從圖中可以看出,計算機網絡基礎是學生學習網絡工程、網絡管理、網絡開發三個專業方向課程的基礎。如果學生學好了計算機網絡基礎,則學習后續的專業課程時必將事半功倍。
課程教學方法上的問題和不足
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如此重要,促使我們不斷關注和研究它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縱觀當前的教學方法,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TCP/IP協議的地位問題現行的教材一談到計算機網絡,必由OSI(開放系統互聯)的七層模型開始說起;然后再說明TCP/IP協議的四層結構,進而將兩者作一番對照。這樣處理的話,TCP/IP協議的重要地位沒有顯示出來。眾所周知,TCP/IP協議是工業標準、是事實上的標準。現在學習計算機網絡,實際上就是學習TCP/IP協議。因此,TCP/IP協議應該占據一個十分突出的地位。有些學生學完了計算機網絡課程,最后還不知道實用中的協議是OSI還是TCP/IP。這與教材的內容編排、導向不無關系。
重視分析輕視綜合從邏輯上說,編寫教材的過程中使用的邏輯一般是分析,即把TCP/IP協議分層論述,把網絡接口層、網絡層、傳輸層、應用層分而述之。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分析完了之后沒有舉出實例,把TCP/IP協議幾個層次的內容、把計算機通信的整個過程都展示出來。
理論與實際沒有緊密結合教師在講授計算機網絡課程的過程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滿堂灌”,按照書上的理論講一通,沒有結合實際來談,也不管學生是否消化和接受。TCP/IP協議實用技術,講課時應注意把理論和實際結合在一起分析。
課堂教學枯燥TCP/IP畢竟是一系列的協議,課堂教學難免有些枯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用圖表來說明問題。同時,應該注意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如制作教學動畫。
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進
通過上述分析,不難得出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的一些改進措施:(1)把TCP/IP協議放在一個突出的地位,使整個計算機網絡課程緊緊圍繞TCP/IP協議展開。(2)在邏輯上,要注意分析和綜合兩者邏輯的綜合運用,最終把TCP/IP協議作為一個整體來理解。(3)理論知識要緊密聯系實際。需要指出的是,一般來說TCP/IP協議、計算機通信是一個不可見的過程。只有借助嗅探器(Sinffer)、協議分析器等輔助工具,才能把通信過程展現出來。因此,有必要鼓勵學生盡早學習和掌握這些工具的使用,進而學會用理論知識去分析實際問題。(4)注意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引入,把課程講得生動活潑一些,使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下面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以上措施的綜合運用。
在計算機網絡課程復習時,可以向學生提一個簡單的問題:打開IE瀏覽器,輸入某個網站的網址(如www.abc.com),直到打開這個網站的首頁,這里面的通信過程是怎么樣的?
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妨先把網絡拓撲擺出來,如圖2所示。問題就轉變成計算機A是如何訪問計算機B的Web服務的。為了把盡量多的知識串在一起來講,可以把ARP、DNS等協議也一并分析,整個過程(如圖3所示)可以這樣理解:(1)由于DNS服務器、計算機B都不在計算機A的局域網內,計算機B的數據包要由網關進行轉發,因此它首先要通過ARP查詢過程來獲得路由器R1的MAC地址。(2)計算機B通過DNS查詢過程來獲得計算機B的IP地址,而DNS報文是基于DUP協議的。(3)計算機A與計算機B建立TCP連接,即“三次握手”的過程。(4)計算機A與計算機B進行HTTP會話,計算機A訪問計算機B的首頁。(5)通信完畢,計算機A與計算機B釋放TCP連接。(6)需要的話,還可以對中間的路由過程進行分析,把IP層的內容講清楚。

上面的例子緊緊圍繞TCP/IP協議而展開,綜合運用了TCP/IP協議各個層次的內容,而且這樣一個例子是實際中最為常見的問題。把這個例子做成一個教學動畫呈現給學生,則教學效果更佳。
參考文獻:
[1]李冬.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課程群建設[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5,(1).
[2]賀平.計算機網絡基礎[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3]謝希仁.計算機網絡[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
郭錫泉(1979—),男,廣東清遠人,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Linux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