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研究了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寫作自我評估與同學評估的能力能否在受到訓練后得到提高。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對自己的英文寫作能力的評估受到訓練的影響。盡管在訓練前,同學評估與自我評估的結果較接近,但前兩者的評估均與教師評估相差較大;在學生接受訓練后,三者的評估結果則較為接近。本研究通過對評價制度的評論及學生所接受的訓練討論實驗的結果。
關鍵詞:英語寫作;自我評估;同學評估;教師評估
引言
自我評估是指一個人在語言學習任務完成后檢查自己的作業情況或在使用語言時檢查自己是否成功,自我評估是元認知策略的一種。同學評估是指一個人在同學的語言學習任務完成后檢查其作業情況或在使用語言時檢查是否成功。Oscarson(1989)詳細列舉了自我評估的各種好處,包括促進學習;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程度;使學生更了解自己的學習目的;擴大測試的范圍;減輕教師的負擔;有利于學生課后的自我學習。一些研究表明了自我評估測試的有效性,自我評估測試與客觀測試和教師評估之間存在顯著意義的相關關系。有研究者認為:自我評估和同學評估與考試成績的相關性基本不受訓練的影響,而且學生成績越差越希望采用自我評估。當然也有一些研究顯示出自我評估的一些問題。例如,一些研究發現自我評估與水平測試之間沒有顯著意義的相關性,外語學習者在沒受過正規訓練前不能對自己和同學的外語能力做出合理的評估。
雖然自我評估和同學評估在國外已被廣泛研究和使用,但在目前國內的外語教學中卻使用得很少,針對此方面的研究也很少。然而,新的《英語課程標準》(2001)提出形成性評價,并主張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和同學評估。英語寫作是反映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大多數學生感覺用英語寫作是一件難事。同時,如果只憑教師給他們的作文評分,他們對評分標準不太知曉。另外,教師批改學生作文花費時間太多,如果引導學生正確地進行自我評估,將可減輕教師的負擔。因此,筆者嘗試了在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寫作中實施自我評估和同學評估,以研究學生自我評估和同學評估在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寫作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以下研究問題:學生對自己及同學的英語寫作能力的評估能否在接受訓練后得到提高?
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參加本研究的學生總共39名,他們是筆者所教的05級小學教育系(五年制)2005級的學生(他們小學學了兩年英語,初中學了三年英語),其中男生5人,女生34人。按照要求他們在英語寫作方面進行系統的自我評估和同學評估,時間為12周(48學時)。
(二)研究材料
實驗班的學生在開學初及開學12周時各寫一篇有關自己對英語學習的認識態度及本人目前英語學習狀況的英語作文,之后進行教師評估、自我評估和同學評估。這樣做,一方面可讓學生看出自己英語寫作上的進步,另一方面可看出學生接受訓練后自我評估及同學評估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另外,要求學生每周寫一篇英語命題作文,并進行教師評估、自我評估和同學評估。
學期初的寫作內容是:你們已經學英語五年半了,現在是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今天,想了解你對英語學習的認識態度及你目前的英語學習情況。
12周時的寫作內容是:你們已經學英語將近六年了。今天,想進一步了解你現在對英語學習的認識態度及你目前的英語學習情況。
(三)研究步驟
首先定出評分標準。教師給出一些范文,其中包括各種層次的作文(好、中、差)。教師與學生一起分析作文中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并加以討論,最后達成共識,把大家同意的評分規則寫在黑板上,包括三個部分:內容(5分),語言(5分),結構(5分),最高分為15分,每個級別相差0.5分,每個檔次的評分標準都有詳細的說明。
在學生把所寫的命題作文交上來后,教師把他們的作文復印成一式三份,先將學生的作文發回給學生,要求學生針對自己所寫的作文進行評分。每個學生都有一份評分標準。之后,學生的作文隨機發給他們的同學進行評估。教師核對每位學生將要評估的作文,以防學生自己再次評估自己的作文。同樣,教師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估,均按照相同的評分標準。其中,教師評估取兩位教師的平均分。兩位教師評分的有效度如表1所示。

從上表的數據可以看出,兩位教師的評估是可信的。
結果
學生的自我評估得分、同學評估得分以及教師評估結果全部輸入電腦,最后全部在SPSS10軟件上進行統計。
(一)開學初作文的教師評估、同學評估和自我評估的相關系數分析
表2是開學初作文的教師評估、同學評估、自我評估之間的相關系數。從中可以看出,只有自我評估與同學評估有顯著的相關意義(r=.344,p<.05),自我評估和同學評估均與教師評估無顯著相關意義。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2-tailed)
(二)學期末作文教師評估、同學評估、自我評估的相關系數分析
表3是12周時所寫作文的教師評估、同學評估、自我評估之間的相關系數。從中可以看出,不但自我評估與同學評估有顯著的相關意義(r=.889,p<.01),自我評估和同學評估均與教師評估也有顯著相關意義(分別是r=.823;r=.832,p<0.01)。
討論
從表2、表3可看出,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自我評估與同學評估的結果在未經訓練之前雖具相關性,但自我評估、同學評估均與教師評估不顯相關性。經過訓練之后,學生的自我評估、同學評估與教師評估的結果均具相關性,即三者的評估結果較接近,這一結果與以前的一些研究結果相似。
結果表明,在開學初的作文中,學生的自我評估與教師評估相關系數較低(.305),同學評估與教師評估相關系數亦較低(.265);在12周時所寫的作文中,學生的自我評估與教師評估相關系數較高(.823),同學評估與教師評估相關系數亦較高(.832)。在接受訓練之前,大部分的學生不善于內省,他們很難準確地評估自己及同學的語言能力,他們對評分標準把握不準。這種情況部分歸因于傳統評價制度的負面影響,學生只是被動地等待教師或教育部門的評價,而且分數被視為教學質量好壞的唯一標準,學生沒有自我評價和同學評價的空間。學生不能準確地評估自己及同學的寫作能力是因為他們對標準不知曉,并缺乏此方面的訓練。Janssen-van Dieten(1989)提出學生不能正確地評估自己和同學的語言能力并不代表反對學生的自我評估和同學評估,而是呼吁更多地使用,以提高學生評估自己及他人的語言學習能力。
事實上,學生在某些方面更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更清楚自己的努力程度。然而,教師在標準方面更熟悉。Satterly(1989)提出:如果教師評估結合學生評估,對學習過程及其結果將能達到客觀準確的評估。另外,如果學習者同時訓練自我評估和同學評估,他們會更了解語言學習的標準。準確地評估別人的學習是準確評估自己學習的先決條件。Lewkwicz和Moon(1985)指出:如果學生接受相互之間進行評估的訓練,他們更清楚評估自己學習的標準;學生之間的討論能進一步發展他們自我評估和同學評估的能力。
結論
學生在接受自我評估和同學評估的訓練后,更能準確地評估自己和同學的英語寫作能力。他們更了解語言寫作的評價標準,這對他們的寫作過程和結果均能起到促進作用。因此,教師應該對自我評估和同學評估結合教師評估的運用有信心。然而,應該指出的一點是教師應轉換角色,從傳統的控制者轉變成組織者及學生的顧問。
參考文獻:
[1]Harris,M. Self-assessment of language learning in formal settings. ELT Journal,1997,51/1:12-20.
[2]Lewkowicz,J. and Moon,J. 1985. Evaluation: A Way of Involving the Learner. Lancaster Practical Papers in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Vol 6 EVALUATION. Pergamon PRESS.
[3]Oscarson.M.Self-assessment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Rationale and applications . Language Testing.1989,6/1:1-13.
[4]Richards,J.C,Platt J. Platt H. 1998.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pplied Linguistics. Addison Longman China Limited.
(本文責任編輯:洪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