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使會計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教師要學會從多個方面著手培養和引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會計教學;引導;學習興趣
調動起學生學習會計的積極性是會計專業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要完成這個任務,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引“趣”常識告訴我們:越是人們感興趣的事物,越容易引起注意,引發了解、鉆研的愿望。因此,在會計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搜集、整理那些既緊密聯系教學內容又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材料,把他們充實到教學中去。譬如,在講解流動資產時,可適當介紹一些關于股票、債券、基金以及它們與會計核算的關系等相關知識;在介紹無形資產時,可介紹一些專利權和非專利技術等相關知識。又如,在介紹會計憑證和會計賬簿的有關內容后,可隨即讓學生自己動手填制和登記一些空白的會計憑證和會計賬簿,學生會感到很新鮮,會有興趣去做。再如,在學生學完會計理論課后,可及時組織學生參加會計模擬實習,讓學生了解會計工作的環境,給學生提供理論聯系實際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是非常歡迎這種實踐機會的。
勸“學”一般而言,學生的學習目的越明確,學習就會越勤奮。因此,從學生入學開始,教師就要始終結合當前的就業市場對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教學中,適時宣傳《會計法》中有關內容,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教育,同時也要始終強調會計在經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刻苦的學習態度。另外,也可請往屆畢業生來校給學生談自己在會計工作中的心得、體會,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從事會計工作是大有作為的,以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質“疑”心理學認為: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這種反射,人能產生活躍的思維。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主要問題,提出疑問,讓學生有思考的余地,并盡量讓學生自己尋找答案,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介紹了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這兩個會計原則后,可通過舉例,以企業某種費用(如借款利息或報刊訂閱費等),讓學生用這兩種原則分別計算一下在一個季度內各月應確認多少費用?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學生在理解了這兩個原則的基礎上,這類問題都能自己解決,這樣比教師直接向學生講解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更深,也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由于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課堂上的疑問一般應由教師提出,但也可讓學生自己提出,學生能提出疑問,說明學生在思考,應積極鼓勵,并逐步做到由教師直接解答過渡為在教師引導下,由學生自己解答,這樣就調動了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教學效果就會更好。
排“難”在學習中,“疑”和“難”總是聯系在一起的,有疑往往就有難,而思維又喜歡同疑難問題同行,無“難”也就用不著思考,就不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教學中在啟發學生生“疑”時,還要善于引導學生排“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著重啟發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而不是越俎代庖。譬如,學生在開始學習會計時,最感棘手的是如何編制會計分錄,這時需要教師反復強調記賬規則“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含義,以及在具體運用記賬規則登記會計事項時要分三步走:第一,確定會計事項的類型;第二,確定應記入哪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會計科目;第三,確定應記入相關科目的借方還是貸方。如果學生能在理解記賬規則的基礎上掌握這三個步驟,那么,他們在編制會計分錄時,就會有規律可循,不會感到太難了。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排“難”猶如幫助學生解“包袱”,首先要讓學生對“包袱”里是什么感興趣,產生解“包袱”的愿望,然后引導學生一層一層的解(啟發思路和方法)。由學生動手解,教師在旁邊點撥是最理想的,教師不失時機地點撥很重要,因為久思不得其解會影響學生鉆研的積極性,也不利于教師掌握教學的進度。所以,在排“難”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應“變”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認為:教學方式應該具有多樣化的“變式”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如案例分析、練習與講評、綜合應用、模擬實習等,不斷給學生新鮮感,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即使教授同一內容,在不同班級的教學中,也應根據課堂上學生的理解程度,隨機應變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進度,而不能千篇一律地照常進行。在教學中,還應經常提醒學生,會計制度和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著經濟的發展而變化。因此要注重培養自己的應變能力和自學能力,以適應環境的變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學會生存》一書寫道:“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在會計教學中,應增加自學內容和練習課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應變能力。
求“廣”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對會計人員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加強經濟管理和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會計人員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通曉相關學科的知識。因此,教師要不斷培養學生廣泛的學習興趣,不斷引導學生探求新知識,拓寬自己的視野,積極參加各類有益的活動,為今后工作中施展才能打下扎實的基礎。
另外,需要強調的是,要引導好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必須先行一步,對新知識和新技能要先學好再教授,自己的知識要隨著新知識的出現而不斷增加,猶如水漲船高。教師要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既提高學生知識能力水平,又使自己不斷進步,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本文責任編輯:謝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