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闡述了多種教學方法在《電話機原理與維修技術》實際教學中的綜合應用,以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電話機原理與維修技術;教學方法;探討
《電話機原理與維修技術》是電子信息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它主要介紹了電話通信的基礎知識,闡述了電話機的組成、工作原理及常見故障的檢修,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近幾年中專學校的生源質量逐年下降,要教好《電話機原理與維修技術》并非易事。針對這種情況,如何改進教法來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研究的重要課題。
師生互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
教學是一門學問,是教與學相互聯動、有機結合的一個整體,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傳統教學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我講你聽,我問你答,學生學習處于被動狀態,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現代課堂教學提倡“師生互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以學生為本,從學生出發,設計教學過程并加以實施。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作為一個“演員”,不但要演好自己的角色,還要引導學生加入整個“節目”的演出。當然,學生的“演出”水平一般是參差不齊,有的較好,有的比較差,但只要教師以真誠之心去理解、關心、包容、鼓勵每一個學生,努力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以鼓勵取代批評,以肯定替代否定,一定會贏得每一個學生的理解和支持。在教師積極的引導下,學生們放下思想包袱,各抒己見,活躍課堂氣氛,達到“快樂學習”的目的。
在多年的《電話機原理與維修技術》教學中,筆者深深地體會到:學生面對自己喜歡的教師,學習興趣更容易激發,學習熱情更高。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心理,建立互助、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積極因素,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在開始講授《電話機原理與維修技術》之前,教師可提問:(1)打過電話的同學請舉手?(2)電話機為什么能通話?第一個問題雖很簡單,但可能會有部分內向的學生不好意思舉手。這時,教師應鼓勵、引導學生回答。第二個問題應讓學生各抒己見。接著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對電話機提出問題,并圍繞問題進行討論。最后教師總結。這樣通過師生互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利用教學課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必須通過各種途徑提高自身的素質,掌握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基礎知識和相關操作技能,能夠根據教學實際需要制作有關的教學課件,開展多媒體輔助教學活動。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一種高層次、高效率的現代教育教學手段,它把形、聲、色、動、靜相結合,將教學內容中涉及的事物、現象、過程再現于課堂。與傳統的電教手段相比,它提供的視聽材料更生動、更形象、更有趣、更富吸引力。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地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更有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課堂教學的優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在《電話機原理與維修技術》課程教學中,可運用PowerPoint、Flash等軟件制作有關多媒體CAI課件,動態顯示原理框圖、電路圖中的信號流向及各部分的作用。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課程產生了興趣,學習就會變被動為主動。所以興趣是學生參與學習的基礎,是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目前中職學生基礎較差,對于一些較難的知識點,往往感到力不從心,例如電話機整機電路分析等。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新異的學習情景,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愿望和學習興趣,在形象、直觀的Flash動畫幫助下,學生容易突破難點,掌握所學的專業知識。例如在講授電話機通信原理時,可以制作圖1的課件,以生動的灰、黑色流水點來表示一方電話機將聲信號變成電信號,經過電話線的傳輸,交換機的選擇,由另一方的電話機還原出聲信號。學生被動態的課件所吸引,產生學習興趣,輕松地掌握電話機通信的基本原理,課堂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結合實物,提高認識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J.Comenius)提出了“直觀性原則”,他認為:“可以為教師們定下一則金科玉律。在可能的范圍內,一切事物都應該盡量放到感官的跟前。”學生的學習是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并由抽象的思維提升到實踐的認識過程。直觀性原則反映了人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教學要根據教學任務、教材的特點,合適地選擇和使用各種直觀教具和實物,充分利用直觀材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對直觀材料分析,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電話機原理與維修技術》與其他電子專業課程一樣,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對于電話機的結構、工作原理、電路分析等內容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若采用紙上談兵的形式授課,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所以在授課時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充分運用實物來提升學生感知認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授“脈沖/音頻撥號電路”時,我們可以把一臺電話機連接到一臺電話機測試儀上,電話機撥號模式開關選擇“P”型模式,摘機(或按下免提),然后按0~9數字鍵,讓學生用眼睛細心觀察測試儀顯示的數字,用耳朵細聽電話發出的撥號聲,記下每個號碼大約的撥號時間;撥號模式選擇“T”,重復上述操作。通過實物演示比較,引導學生分析P、T型撥號的異同點?哪一種撥號方式節省時間?同時回想他們家里使用的電話機是采用哪一種撥號方式?這樣,學生就能比較容易地掌握P/T撥號的基礎知識。
強化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實踐教學是中等職業學校提高學生技能的重要環節。面對就讀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素質逐年下降的現狀,各中職學校都根據自身的實際條件,千方百計地提高學生的實際技能。他們清楚地認識到:技能是就業的保證,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必然會使學校的發展趨于良性。如何提高學生的技能?有的提出“輕理論,重實踐”;有的提出“校企結合”;有的提出“項目管理”等等,上述辦法均可實現提高學生技能的目標。問題是我們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選取,條件滿足的當然是校企結合最好,原因是校企結合能理論聯系實際,學生學習的知識更實際,符合當前社會的發展,而且能夠解決學生的就業。其次是“項目管理”,項目管理是以項目的形式開展小組教學,對學生技能的提高有直接效果,但這種教學需要的教師及實習場地較多,只能在個別實習課程采用,而大多數專業課程因條件局限無法實施。鑒于上述原因,更多的學校選擇了“輕理論,重實踐”的教學形式。當然,不管采取什么形式,最終還是依靠實踐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實驗、實習的動態,一方面幫助學生消除一些諸如恐懼、焦慮、氣餒、失落等不良心理傾向,另一方面指導學生靈活地把學過的理論知識與具體的實驗、實習工作結合起來,做到嚴謹務實、勤于思考、敢于嘗試,及時地分析實驗實習的成敗,不斷地總結經驗,提高學生的實際技能。

多年來,筆者在《電話機原理與維修技術》課程的實踐教學中,采取實驗與實習相結合的形式(如圖2所示)進行教學:第一階段是實驗。要配合各章節內容設置有關的實驗,如把脈沖信號電路的常規測試、脈沖信號故障的檢查與排除、P/T兼容信號電路常規測試等實驗融入相應的理論教學之中。這一環節要求實驗指導教師按教學大綱的要求,設置相關的實驗內容,最好親自到實驗室進行實驗,根據實驗結果編寫實驗指導書,在實驗前印發給學生閱讀。在實驗中教師要認真指導學生實驗,充分發揮教師的演示效應,激發學生完成實驗任務的信心,及時解答學生提出的疑難,糾正學生操作中的錯誤。這樣,學生既鞏固了所學的理論知識,又為下一步的整機安裝打下良好的基礎。第二階段是整機安裝調試。方法是讓學生自行購買一臺電話機的散件,例如東成HA838(16)P/TSD按鍵式電話機。任課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閱讀所購買電話機電路圖,認識各有關的電子元器件的測試方法,對照電路圖,把相應的元器件插入到印刷電路板上,并用電烙鐵焊接好。然后指導學生運用電話測試儀對自己安裝的電話機進行測試。在調試中若有故障,應用學過的理論知識進行分析,通過細致的測試找出故障并處理好。最后要求學生寫出實習總結。通過系統的實際操作訓練,學生的實際技能均有明顯提高。
總之,在實際的教學中,不同的課程、不同的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法有所不同,而同一教師在同一課程上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又并非單一的,他們往往會根據實際情況把多種教法靈活有機地綜合應用,以提高課程教學效果。上述教學方法是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工作過程中不斷探索、總結的經驗,且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振源.電話機原理與維修技術(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李蕓.職業高中語文教學藝術三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19).
[3]魏潔梅.“探究式”教學模式在《電子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廣東職業與成人教育,2005,(12).
作者簡介:
鐘柱培(1964—),男,中學一級教師,1987年畢業于廣東工學院電氣工程系,擔任過音響技術、電視實習、電子技術、電工基礎、通信原理、通信設備等課程教學工作。
劉樹洪(1967—),中學物理二級教師,東莞理工學校教師,研究方向為電子、電工課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