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阿累的《一面》應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特征描寫外貌,并通過外貌描寫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的寫作方法。人物外貌,指人的容貌、服飾、體態、神情等。外貌描寫的作用不僅僅在于畫出這個人的外部面貌,而是為了以形傳神,通過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其性格特點(表現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際遇)。成功的外貌描寫是幫助讀者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鑰匙。
《一面》中對魯迅先生主要有三次外貌描寫,這三次外貌描寫都抓住了魯迅先生的一個特征,即“瘦”。三次外貌描寫的順序是由遠及近,由粗到細,由整體到局部,使魯迅先生的形象隨著作者的觀察和感受,逐漸豐滿起來,清晰起來。
第一次外貌描寫:“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國人,穿一件牙黃的長衫,嘴里咬著一枝煙嘴?!边@是在遠處,在光線暗淡中,“我”無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只是粗線條地從整體上勾勒出人物的外貌,但魯迅先生“瘦”的主要特征已很突出。
第二次外貌描寫:“面孔黃里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發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胡須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边@一次是在近處有意識地進行觀察,刻畫比較具體、細致,重點描寫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備地寫出了人物的氣質和精神狀態:瘦,但精神很好。
第三次外貌描寫:“黃里帶白的臉,瘦得教人擔心;頭上直豎著寸把長的頭發;牙黃羽紗的長衫;隸體‘一’字似的胡須;左手里捏著一枝黃色煙嘴,安煙的一頭已經熏黑了?!边@一次是直接面對,是特寫。作者面對面地、“驚異”地望著魯迅先生,不僅觀察更細致,而且把前兩次觀察不到的細微的特點補寫出來了,使魯迅先生這一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更加清晰起來。
課文中的外貌描寫猶如一組電影鏡頭。攝像機向前不斷推進,肖像由遠及近,由模糊到清晰,由一個輪廓到有特征的細節,逐漸顯露,顯出了特征鮮明的完整肖像。攝影機繼續推進,將我們的注意力引到魯迅先生消瘦的臉和手,出現了特寫鏡頭。這放大了的“瘦”,反映了魯迅先生長期斗爭的艱苦與頑強精神,也融注了作者悼念的憂傷。這樣,魯迅先生的形象,從“形”到“神”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運用飽含著對魯迅先生的思念和敬仰之情的語言,成功地運用外貌描寫刻畫魯迅先生,抓住魯迅先生的外形瘦弱而精神矍鑠之特征,突出魯迅先生把整個生命獻給人類革命事業的崇高品質和頑強意志。這就告訴我們在描寫人物外貌時必須抓住特征,突出個性,做到以形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