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我們并沒有看到仿制藥大幅降低藥價。
——仿制藥價格如何,是否真如預期省錢?《華爾街雜志》就這個問題進行了調查。他們發現,多數情況下,剛上市的仿制藥多數情況下并不能節省醫療費用。美國醫藥數據和軟件公司DestinationRx副總裁Jim Yocum如是說。《醫藥經濟報》2007年4月25日A8版
在我們醫院的ICU病房,一半的患者都是耐藥族。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鄧哲彤指出,使用抗生素應嚴格掌握適應癥,該不該使用抗生素、應使用哪種抗生素,很多時候需要醫生根據經驗來判斷。《市場報》2007年4月25日
政府和老百姓關注共同關注的焦點,也就是未來市場的需求點。
——GE(中國)醫療集團總裁陳治對普及型醫療診斷影像設備市場充滿信心。《醫藥經濟報》2007年4月24日
中醫的醫療體系建立在對人體的東方哲學,而非西方對人體理解的基礎上。它以不同的方式解釋疾病與健康。
——瑞士中醫職業組織主席西蒙#8226;貝克(SimonBecker)表示。 中國新聞網 2007年4月23日
適當提高醫生工資,一個醫生一年10萬,使其不為生活操心,從而遏制醫療創收現象。
——北大副校長、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海聞教授表示。《新京報》2007年4月22日
小病拖、大病挨、病危才往醫院抬。
脫貧三五年,一病回從前;得個闌尾炎,白耕一年田。
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大寨村黨總支書記郭鳳蓮說,這些時下農村流傳的一些民謠,表露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無奈和因病致貧、返貧的困難。 和訊網2007年3月17日
我是一個大夫,大夫有大夫的道德!我看了40多年的病了,哪個人應當收留住院,哪個人不應當收留住院,要看她的病情,不看她是誰。
——已故醫學專家林巧稚生前這樣說,這樣做。《光明日報》2007年4月13日
一個“羅紅霉素”,品種就達40多種。我當了45年的大夫,在查房時也幾乎看不懂。
——鐘南山院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揭示一藥多名的現象。南方網2007年3月23日
沒想到治療癌癥要花那么多錢。
——家住廣州越秀區劉女士的母親最近不幸患了肺癌,發現時已是中晚期,化療費每月都要花上六七萬,兩個月下來已投入十多萬。這是一個普通階層五六年不吃不喝的收入!《信息時報》2007年4月25日
今年怎么有這么多人生孩子?
——生孩子也要排隊?南京醫院過道里睡滿大肚子。記者昨天在南京幾家大醫院采訪時,不時聽到這樣的聲音。《現代快報》2007年4月25日
政府不能通過行政手段干預藥價。
——在“甌江經濟學名家系列講座暨首場學術講演”會議上,北京大學副校長、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海聞教授表示,在醫改領域,政府要尊重市場,不能通過行政手段干預藥價,但可通過對收入較低者實行救濟,而這需要社會保險制度的完善和商業保險的發展。《新京報》2007年4月23日
拍減肥廣告的人根本就沒用過減肥產品!
——一位拍廣告的替身演員揭露一家減肥廠商的蓄意欺詐行為時說。《北京晚報》2007年4月23日
對初學者來說,技術是次要的,醫療思維最重要,好的思維很難培養。
——北京協和醫院泌尿外科主任李漢忠說。《人民日報》人才周刊2007年3月21日
這個小小的滴丸中滴進了豐田汽車、戴爾電腦和IBM的管理思想。
——天士力集團總裁閆希軍在談到公司的主導產品復方丹參滴丸時對記者說。《新財經》雜志2007年4月13日
想從病人身上撈錢的人不配做醫生。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周平安教授拒絕減少普通專家門診次數,婉言謝絕增加百元特需門診時間。《中國醫藥報》2007年4月9日B7版
只要參觀過石四藥的客戶,就會感受到石四藥的實力。
——石四藥董事長曲繼廣自豪地放言。《中國醫藥報》2007年3月20日B4版
另外一些相關政策卻可能成為決定總部對中國投資力度的關鍵。
——百時美施貴寶(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總裁柯彼吶先生在談到對中國的投資時說。《中國醫藥報》2007年3月27日B2版
感恩的心態、單純的心態、真誠的心態、負責的心態。
——北京朝陽醫院外科教授孫文兵主張醫生應重視職業心態的培養。 《健康報》2007年3月19日3版
藥品行業也存在某些方面“正規軍打不過游擊隊”的現象。
——河北恒利集團董事長李長庚建議國家應鼓勵品牌企業,給予政策支持,整合小藥廠,加強市場規范。《健康時報》2007年3月19日第24版
一味追求廉價藥該踩剎車了。
——河南羚銳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熊維政建議:一、藥品價格管理不能一味降低價格,在限定最高零售價的同時,還應對基本藥物品種核定生產成本制定最低限價;二、藥品招標采購不能單純以低價作條件,還應切實綜合考慮產品質量、療效、品牌等因素;三、要加大對價格過低藥品生產企業的監管力度。《健康時報》 2007年3月19日 第24版
內功是根本,地道是本源,品質是生命。
——貴州地道藥業董事長路祖強認為,一個地道的中藥品種與一個地道的中藥企業密切相關。《醫藥經濟報》2007年4月11日A11版
藥價是一手托兩家的事,一邊是老百姓的利益,一邊是行業利潤。
——沈陽藥科大學徐教授表示,降價好但需適度。來源:《沈陽日報》 2007年4月16日
物流系統已被公認是連鎖藥店的“后臺支撐”。
——貴州芝林大藥房零售連鎖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治林在談連鎖藥店的物流方式時說。《中國醫藥報》2007年3月19日B1版 )
真正懂得物流的人才還相當缺乏。
——安徽百姓緣大藥房連鎖有限責任公司執行總經理周雙才在談連鎖藥店的物流方式時說。《中國醫藥報》2007年3月19日B1版
運動醫學要發展,關鍵在于下隊,只有下隊,運動醫學才有生命力。
——原北京醫科大學校長、北京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所長回顧運動醫學研究所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深有感觸。《健康報》2007年4月2日6版
沒有哪個國家像我們具有這么緊張的醫患關系。
——原衛生部副部長殷大奎在“2007中國國際尿石癥暨珠三角尿石癥高峰論壇”上,談到中國醫患關系時說。《信息時報》2007年4月13日
醫生的心目中如果只有技術,只關注專業,就會失去行醫的目的和方向。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咸中警戒醫生們注意專業水平和人文素質的同步發展。《健康報》2007年4月2日3版
老一輩醫生為什么會和病人相處得融洽?除了高明的醫術、高尚的醫德外,還在于他們在治療過程中不僅看到病人身上的病,而且看到了生病的人。
——中國醫師協會會長殷大奎呼吁廣大醫生理解患者。 《健康報》2007年4月13日3版
市場上存在假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些藥品生產企業麻木不仁,放任假藥在市場橫行。
——全國品牌企業聯合打假協作網負責人趙澤源對假藥憂心忡忡。《中國醫藥報》 2007年3月31日5版
中國70%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在學校,其中很多都是傳染病流行和食品衛生問題。
——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4月6日在做客中國政府網回答網友提問時說。新華網 2007年4月6日
醫務工作者要帶頭戒煙。
——吸煙是導致肺癌的主要原因,北京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為此作出強烈呼吁。《中國醫藥報》2007年4月14日4版
政府在醫療保障方面應承擔兩方面責任:一是公共衛生,一是基本醫療。其它的應該交給市場。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于明德就醫改問題指出,醫改,應歸政府的歸政府,市場的歸市場。搜狐網2007年4月13日
北京6家醫藥批發企業,兩年半的時間就支付中介費4800萬元之巨。
——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秘書長王錦霞指出,藥品集中招標采購進行了,各省市招標模式花樣翻新,企業費用急劇上升,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搜狐網2007年4月13日
2007年,中國制藥企業面臨的一個新的困難可能是環保成本的支出缺口。
——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高級顧問俞觀文指出,制藥業又是國家重點治理的12個環境污染行業之一,這對于利潤大面積下滑的制藥業可能又會雪上加霜。搜狐網2007年4月13日
設立農民工優惠定點醫院,就是為了減輕農民工在城市的就醫壓力。
——為緩解農民工“看病難、看病貴”的壓力,福州市公開倡議當地醫療機構在掛號費、藥費等方面給農民工一定的優惠。新華網 2007年4月16日
與30年前相比,一些新出現且易被感染的流行病已對全球公共衛生安全構成較大的威脅。
——4月7日第58個世界衛生日在新加坡舉行,世衛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就全球衛生安全所面臨的挑戰提出自己的看法。新華網 2007年4月7日
當務之急,是解決好城鄉低收入者、無任何醫療保險者和大病、重病患者等人群的基本醫療。
——南京市衛生局局長陳天明說,去年各級醫療機構共為患者減負3.8億元。新華網 2007年3月23日
中醫藥目前在國內受冷落,在國外卻被當成寶貝。其他國家正是看到了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才如此重視,中國自己不能丟了這個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方廷鈺提到中醫藥“內冷外熱”的局面,不禁嘆了口氣。《云南日報》2007年3月23日
藥監工作人員潔身自好,只是加強藥監工作的步驟之一,解決不了全部問題。目前藥監部門的權力高度集中,應盡快建立一個硬性機制,包括權力監督機制和相關技術標準等。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藥理學教授李連達就3月28日發布了《食品藥品監管工作人員八條禁令》提出自己的看法。新華網 2007年3月28日
企業是經濟組織,必須承擔經濟責任。
——國資委李榮融主任說。三九集團官方網站2007年3月23日
自從2004年中醫藥治療艾滋病試點項目實施以來,中央財政先后投入9000余萬元,為近6000名艾滋病患者提供了免費中醫藥治療。
——衛生部副部長兼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指出,中醫藥抗艾有巨大潛力。《健康報》2007年4月19日1版
我們是先有雞蛋,后有母雞。
——回憶創業之初,廣東泰寶科技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盧亢風趣地說。《中國醫藥報》2007年4月10日B2版
對醫藥商業公司來說,其分銷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相當重要,尤其是在國內醫藥商業公司依舊憑借進銷差價賺取利潤的現狀下。
——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副會長朱長浩說。慧聰網2007年4月19日
醫藥商業企業實際上具有相當的投資價值。
——面對華東和華南這兩家具有代表性企業(上海醫藥、一致藥業)的市場潛力,一位證券分析人士這樣表示。慧聰網2007年4月19日
人們在關注醫改方案具體內容的同時,也非常關注方案的出臺過程。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說。慧聰網2007年4月19日
采購價漲了20%左右,幾乎要把進銷差價抹平了。
——多家原料藥企因環保壓力停產減產所引發的原料藥價格漲潮已進一步傳導至商業渠道。對此現狀,廣東金康大藥房總經理鄭浩濤無奈的說。慧聰網2007年4月19日
要真正解決藥品價格過高、過亂的問題,只就價格論價格不行。
——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在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每日經濟新聞》2007年3月22日
當前制藥行業具有共性的、代表行業走勢的突出問題就是銷售收入和利潤的直線下降,這不是一個企業、一個地區的問題,是全行業的問題。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于明德代表制藥企業在中國(海口)國際醫藥高峰論壇發言時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07年4月16日
我相信,更多中國企業將社會責任納入公司戰略,而非一種戰術性的公關行為。
——美國商業雜志《財富》中文版的董事長兼總編輯高德思在中國一場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演講中所說。 《醫藥經濟報》2007年3月14日
老百姓變得理性了,不再輕信你自己的宣傳。不改變傳統的營銷模式就可能意味著滅亡。
——一位藥企負責人如此感嘆。《時尚生活周刊》B2版2007年4月20日
亞泰集團介入醫藥產業的基本模式是資本運營和產業整合。
——亞泰集團副總裁劉曉峰表示。前身為遼源市茶葉經銷公司的吉林亞泰集團,其改制之路的最終指向歸于醫藥產業。《醫藥經濟報》2007年4月16日A3版
全國醫院每年的藥品加價獲利收入500多億元,醫院和醫生每年從醫藥企業獲得的“公關費”和“回扣”也有數百億元。這上百億元的費用以及醫院無償占用醫藥企業的1000多億元流動資金,維系著醫院的運轉。醫藥企業已經背負不起“以藥養醫”的沉重包袱,企業發展舉步維艱。
——一份反映近百家國內醫藥企業聲音的文件在上周遞交到了國務院。這是《征求意見稿》中的話。《北京商報》2007年4月11日
在更加嚴酷的市場競爭中,醫藥行業的利潤水平下降有其自身必然性。
——中信建投的分析師孫鵬說。《北京商報》2007年4月11日
網上購藥的最大優點是方便,最大問題是用藥安全。
——上海登記注冊的網站有20萬個,能發布藥品信息的有130家,但能買賣藥品的卻只有一家。上海食藥監局藥品稽查大隊副大隊長余劍華為此說出此話。《新聞晨報》2007年4月17日
可以控制成本的小企業下去了,控制不了成本的大企業又無法和我們競爭,所以對于我們而言市場空間增加了。
——這是四川蜀中藥業董事長安好義對公司去年形勢的總體分析。《醫藥經濟報》2007年4月18日A12版
我們必須要以產品的療效來創造品牌,贏得消費者對“羔羊第4胃”的忠誠,才可能擁有市場。
——新疆生化藥業董事長趙新民說。《醫藥經濟報》2007年4月16日T6版
我們制造的產品,就是我們的作品,我們不能容忍產品在我們手里被做成次品。產品是我們的臉面,要想走出去時能夠昂起頭,必須保證我們的產品是優質品。
——上海海虹-巢糊中辰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婁貫平在談到產品質量管理時說。《醫藥經濟報》2007年4月16日T7版
國內中藥企業如果沒有一個大型公司作為后盾的話,很難最終完成認證,因為投資風險太大了。
——上海中藥研究所所長謝德榮說。《第一財經日報》2007年4月20日
中藥作為食品進入美國并不難,但隨后的銷售卻是個難題,一般只在華人圈子里賣。
——暨南大學中藥與天然藥物研究所副所長栗原博說。《第一財經日報》2007年4月20日
如果說有什么困難,那就是資金,希望得到政府更多的支持。
——康緣藥業董事長蕭偉坦言。《第一財經日報》2007年4月20日
值得慶幸的是,目前FDA對于植物藥復合成分的接受程度已經有了改觀。
——上海中藥研究所所長謝德榮說。《第一財經日報》2007年4月20日
ACT補貼機制鼓勵抗瘧疾藥物生產商以最低價供貨,補貼機制會根據實際銷售量予以返還,以保證生產商利益。
——“遏制瘧疾”行動組織執行主任瑪麗#8226;科賽克說。《南方都市報》2007年4月19日
醫藥生產成本提高、藥品價格持續走低等因素對企業有明顯影響,因此國內醫藥企業必須借助外力才能實現研發目標。
——全國醫藥技術市場協會理事長王明學表示。《上海證券報》2007年4月12日
研發外包可以與當地最好的企業迅速建立起聯系,同時利用研發投資來獲得商業上的利益,從而盡快在新藥市場中占據份額。
——輝瑞制藥公司全球研究開發亞洲研究總裁楊青博士認為。 《上海證券報》2007年4月12日
我預計“十一五”期間,至少將有15家企業通過歐美的cGMP認證。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常務副會長于明德日前在接受《醫藥經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醫藥經濟報〉2007年4月9日
中國制藥業現在的發展是違背全球發展規律的,制藥的核心肯定是新藥的研發和技術的發展。
——一家大型原料藥生產企業的市場總監認為。《醫藥經濟報〉2007年4月9日
限產保價策略出臺本身就是幾大巨頭之間的一種默契,2006年VC價格已經接近或低于企業的成本價,使得VC企業的漲價意愿強烈。因此,聯手漲價也完全可能是幾大巨頭的市場營銷策略體現。
——興業證券分析師王斌認為。《醫藥經濟報》2007年4月12日
雖然集中度較高,市場化競爭也很充分,但我國VC生產企業沒有終端掌控能力,因此沒有定價權,渠道主要控制在帝斯曼和巴斯夫等國際巨頭手中。
——武漢新蘭德分析師余凱說。《醫藥經濟報》2007年4月12日
藥品和保健品的營銷模式和銷售渠道完全不同,藥企進來并不意味著就能夠獲得很好的利潤。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保健與長壽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資深營銷管理專家李延龍說。《醫藥經濟報》2007年4月10日
實行集中采購后,醫院不用再應付醫藥代表的“糾纏”,醫院可以更加合理地用藥。
——上海市閔行區中心醫院院長助理蘇靜英說。《人民日報》2007年3月22日
實行強制許可并不是威脅,而是為了國家利益不得不這么做。隨之而來的風險是,阻礙新藥研發,并讓劣質藥物蔓延。
——WHO官員給泰國衛生部部長寫信支持泰國政府利用其權力,對雅培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Kaletra實行強制許可。泰國藥品研發和制造協會對專利藥的強制許可表示惋惜。《醫藥經濟報》2007年4月25日A8版
藏文化的神秘性對藏藥產業來講是一把雙刃劍。
——內地人對于西藏的認知大多停留在神秘、雪線和艱苦等概念上,他們對西藏抱著一種強烈的好奇。這種好奇心的好處是可以引起消費者的興趣,想嘗試,但消費者同時又會有一種防范心理。奇正藏藥集團董事長雷菊芳這樣說。《醫藥經濟報》2007年4月25日A9版
保守估計,現在整個保健品行業,已經有9000多個產品批文,2000多個上市品種,市場年銷售額已達500億元以上,而行業總產值已經達到了1000億元。
——中國保健協會秘書長徐華鋒說。 《醫藥經濟報》2007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