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力中同志簡介胡力中,男,漢族,1957年出生于北京,主任醫師。1983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眼科視網膜部進修玻璃體視網膜手術及眼激光手術,在美國國立眼科研究所進修流行病學。一直致力于西方“預防科學”在國內的推廣與發展,并創辦英智國際健康管理機構。現任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眼外傷學組委員、秘書、防盲學組委員,美國眼科學會國際會員,美國白內障、屈光手術學會會員,北京英智眼科醫院院長。
腸癌在美國是癌癥中排在肺癌之后,占第二位致死率的疾病。每年被確診的病例為130,200人,死亡病例為56.300人。死亡數大于乳腺癌及AIDS的總和,而早期診斷可獲得90%的治愈率。
Katie Couric是一位深受歡迎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她深愛的丈夫——Jay Monahan,身患結腸癌,發現時已肝轉移:經過與疾病長期、頑強的抗爭,終于4 2歲時英年早逝。留下心痛欲碎的Katie和兩個幼女。異于凡人.Katie中年喪夫后的情感恢復過程充滿著傳奇色彩.沒有淚水和跌宕起伏,而是一系列令人瞠目而欽佩的貢獻。
2000年,Katie與癌癥專家Lilly Tartikoff及娛樂工業基金會(Entertainment Industry Foundation EIF)共同組建國家腸癌研究聯盟(NationalColorectal Cancer Research Alliance NCCRA)。NCCRA旨在普及腸癌早期篩查宣傳,贊助腸癌有關診斷治療及治愈的前沿研究。Katie制作了一系列有關腸癌的電視節目,并在NBc的“今日”節目中直播了自己的腸鏡檢查全過程,令人敬佩。使美國的腸鏡篩查率增加了近20%,拯救生命無數。這一難以置信的結果使醫學界大為震驚。甚至有些病人與Katie素昧平生,卻視她為朋友,Michigan大學的研究人員稱之為“Couric效應”。
2004年Katie為NCCRA與EIF在著名的New York Weill Cornell 醫療中心,建立了以她已故丈夫名字命名的“Jay Monahan胃腸健康中心”。健康中心除了推廣癌癥預防與早期篩查鏡檢以外,最大的特點是以多科專家組成個團隊,在點為癌癥患者服務。Katie利用自己和EIF的特殊社會地位,組織多次大型慈善演出為胃腸健康中心募捐。
2005年在國家乳腺癌月,Katie更是大膽嘗試在“今日”節目中公開播出自己乳房×光檢查的結果,以其另一個“Couric效應”喚起人們重視乳腺預防性檢查。
以拯救他人生命來克服失去親人的悲痛,Katie無疑是杰出的,令人崇拜的。第一次讀到Katie的故事是她為Jay Monahan胃腸健康中心剪彩時,《Reader's Digest》記者的采訪文章“A Time to Heal”。意指Katie為癌癥預防做的巨大貢獻亦敷平了她感情的創傷。作為一個熱心預防醫學的大夫,我尤為感動,并向很多人復述這段動人的經歷。在這個感人的故事背后,我們面對的是無情的癌癥。絕大部分病人在腫瘤達到一定體積后才產生癥狀,如便血 腹部痙攣、排便習慣改變.此時癌癥已到晚期。而在鏡檢發現息肉的階段進行治療,則大多可治愈。一位著名的外科泰斗曾言:“消化道癌癥的早期癥狀既為無癥狀。”筆者在日本考察消化道健檢中心時遇到一位日本消化道鏡檢前輩,言:“有癥狀的消化道腫瘤大多為晚期”。既然如此可怕,為何人們仍沒有意識到呢?
一是在現實中遇到的問題是消化道鏡檢不舒適,健康人談檢色變,其實在檢查時給予一定的鎮靜劑即可解決。二是包括很多發達國家在內對預防性的檢查保險不予付費,從給付角度出發一些人不愿檢查,這包括全身體檢。針對個人健康,相對高昂的治療費用與相對低廉的體檢費用相比較,每個人應作出自己明智的判斷。
Katie有過悲哀和輝煌,她今天也在尋找新的感情歸宿,我們為她祝福。她的一雙女兒在母親的精心呵護下健康地成長,雖失去了父親,但她們自強不息的母親卻因此幫助更多的人珍惜寶貴的生命。朋友,Katie Couric的輝煌和幸福不可復制,可她的悲哀你我確可能隨時面對!Katie在一次講演時借用DIY的概念來談預防癌癥。是的,我們的健康正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觀念,觀念決定一切。
就在我寫這篇文章時,一位我尊敬的老師病了,結腸癌,現術后化療中……
不久,我,一個執業二十年的醫生,和一群朋友會去作消化道鏡檢……,你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