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Berly
盼了一年,終于盼來了和父母一起熱熱鬧鬧過春節,可是跟爸媽呆了幾天后,和他們的沖突卻多了起來。難道是我變得不孝順了么?
“春節什么時候放假?哪天能回家呀?”離過年還有一個月,爸媽的電話就響起來了。對呀,馬上過年了!想到又可以看到老爸老媽了,吃上那些熟悉的飯菜,可以繼續跟爸媽撒嬌找回做小女生的感覺,小文的心里就忍不住的興奮。
可是,想起去年春節,小文心里的高興勁就落下去了一半。自從跟老公過上二人世界以后,回家過年的感覺好像跟以前不一樣了。
鏡頭回放1:一片好心卻換來埋怨
春節回家,準備禮物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小文用盡心思,為爸媽精挑細選了自己認為最滿意最妥當的禮物——給老爸買了條最保暖的名牌羊絨圍巾;特意為頸椎不好的老媽買了一條具有磁療功能的項鏈。本以為二老會滿心歡喜地接受女兒的孝敬。不料,老爸居然拿著圍巾極其不理解地說:就這你還花了好幾百?我在早市買的圍巾和這差不多,才二十!你呀,就會瞎花錢!老媽倒是不多說什么,可是項鏈沒見戴幾天就無影無蹤了。追問之下,老媽才拐彎抹角地說是聽說磁療產品有輻射,對身體不好。這份良苦用心,算是白搭了!
心鎖秘密:
準備禮物是做子女的一份孝心。但是老人喜好需要各有不同,很長時間不在一起生活,兒女不一定就能好心辦好事。
老人怕孩子為自己花費太多,故意表露出對禮物的不滿,把對子女的心疼用相反的一種形式表達出來。其實他們心里的幸福和滿足在沒有打開禮物的那一刻就已經充滿了。
開解密匙:
對這樣善良的老人,雖然滿嘴說:買這些干什么。但是他眼里流露的慈祥和喜悅,細心留意,你就能感覺得到。別傻到為了老人的一句幸福的抱怨.就自己抹殺自己的一片孝心。
老人和子女畢竟是不同年代的人,價值觀念有所不同。即便真的是老人不需要的東西,你的心意可是任何禮物都比擬不了的,所以,不必為這個委屈。
平時多和他們做溝通和交流,知道最近他們需要什么,甚至可以在選購禮物之前,略施小計刺探一下情報,這樣也會省掉更多選擇的精力
鏡頭回放2:過節比上班還累
平時兩個人工作壓力都很大,各種應酬也多。好不容易捱到春節長假,總是期望能夠偷得浮生幾日閑的。可是,在家過年這幾天,自己家和他家的七大姑八大姨走馬燈似的來了又走,過節每天的內容就成了忙忙碌碌地探訪、招待親友。小文都堅持不住了,更別提老爸和老媽了,可是他們卻樂此不疲,真不明白他們怎么那么大精神頭。
心鎖秘密:
傳統文化中的春節,不單是一個合家團聚的節日,更是一種家庭溝通的形式。拜年、走親訪友是拉近家庭之間關系紐帶必要的一個環節。更何況,對被拜望的老人來說,人老了,更注重親情,溫馨的家庭環境能讓老人感受幸福和生活的樂趣、希望。
長時間休養在家的老人,心理上往往會出現被忽視感和家庭關系中的失落感。春節里這些其樂融融的鏡頭,讓老人享受到了兒女繞膝的天倫之樂,親戚之間的血脈深情,所以更加熱心這樣的活動。
開解密匙:
適度的走親訪友利于老人保持心理健康,把這些拜訪當成自己盡孝的具體行為,可能就不覺得那么累了,畢竟一年里面也沒幾天能全心全意地孝敬他們。
老人如果身體不好,就盡量協調親戚走動的時間和頻率。本著遵守老人作息時間的原則,既不打破老人固有的生活習慣,又讓自己不會很累。
鏡頭回放3:寶寶教育成問題
小文和老公對孩子要求比較嚴格,不希望小孩子從小就被慣壞,所以很注意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但是在老人眼里外孫可是掌上明珠,真是百般疼愛都不過分,每次過完年回到自己家后,如何給寶寶扳回過年養成的不好的毛病這件事都會讓小文費一番腦筋。
心鎖秘密:
老人寵愛孫子,這可能是任何父母都無法回避的問題。尤其是一些經歷坎坷人生的老人,注定了他們對孫輩們的偏愛,這種偏愛在很大程度上屬于不理智的溺愛。所以,對待他們的意見分歧,可能最容易成為年輕父母與祖父母之間沖突的導火索。
老人在家庭生活中內心最恐懼的就是被排除在決策之外。這種擔心使他們對于家庭事務表現得更熱心,更積極地參與。特別是對于下一代的教育,老人覺得自己很有經驗,如果這種情緒被壓抑在內心而找不到出口便會埋下矛盾的隱患。
開解密匙:
老人的一些做法也許確實不太合適,那就一起來完善吧。比如孩子節日期間的作息時間安排,不妨一家人共同協商。多了溝通才能少了誤會和不滿。老人們真正需要的其實只是有人能認真聽聽他們的意見。
對于老人過分溺愛小孩子,需要有策略地和他們溝通。比如當你的教育方式取得了好成效后,要馬上讓父母看到,他們才能信服。也可以給他們看看兒童教育方面的書,讓他們接受一些新的科學的教育方式。
鏡頭回放4:失去私密空間
上班族最期待的,恐怕就是在假期里好好休養一番,包括美美的睡上個懶覺。讓小文難以接受的是:婆婆總是一大早他們剛剛起床就過來收拾房間,有時還會批評他們起得太晚,搞得夫妻倆人很尷尬。
心鎖秘密:
在老人眼中,已婚,甚至是已為人父母的子女仍然是他們的孩子,依然需要他們的照顧和呵護。子女在老人的過分關注下,往往覺得自己的個人空間或者習慣被侵犯。于是父母好心好意,子女不領情的現象也就自然發生了。
開解密匙:
不妨春雨潤物般經常給父母講講現在年輕人的一些生活方式和習慣.讓老人逐漸接受這些普遍事實。另外,有時“報喜不報憂”也是一種方法,讓父母看到自己在目前這種生活狀態下也生活得不錯,他們的擔心和參與自然就少了一些。
鏡頭回放5:生活習慣不同
平時到公婆家都是周末過來吃個飯,或者一家人集體出動去郊游,所以,小文一直覺得婆婆是個非常能干又好相處的老人。但是,過年住下來以后,小文發現老人很多生活習慣實在是讓她難以接受。但是,她的好意提醒卻讓婆婆非常不滿,甚至覺得兒媳是在嫌棄她。
心鎖秘密:
步入老年,機體生理機能的改變和社會角色的轉化往往使老人們更容易不自覺地把自己擺在弱勢的地位。有的父母因此自怨自憐,郁郁寡歡;也有人希望以一些強勢行為來彌補內心的這種對“失去”的恐懼。
開解密匙:
恰當地溝通能夠讓不適應變為相互關照的溫暖。而小文的先生是這場與公婆之間溝通的最佳人選。這時,不妨由先生對父母生活表示關心或提出合理建議,同時,對兩代人容易有分歧的生活習慣適當地進行解釋。
千萬別說“你們不懂”之類傷人心的話。老年人往往存在風險承受能力弱、情感脆弱、容易灰心等心態。尊敬老人,就是幫助老人排解這些垃圾情緒的最好方法。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小兩口還是要對老人有一些小讓步,承認自己沒有經驗的地方,給老人們以被尊重的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