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浙江省部分高職學生為對象進行的調查研究發現,高職學生學習動力水平總體不高,對職業生涯的期望、對高職院校的選擇和期望以及高職教育專業建設是否能有效滿足學生的需求是與高職學生的學習動力水平直接相關的因素,而高職學生主體意識與學習能力缺失的矛盾以及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有效保障則是高職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根源。
關鍵詞:高職學生;學習動力;調查研究
本研究以浙江省部分高職學生為對象,隨機抽取了800個高職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期了解高職學生的學習動力水平與影響學習動力的相關因素,同時,對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者、教師及學生進行了訪談,以期深入探討高職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根源。
高職學生的學習動力水平
高職學生的學習動力直接反映在預習、復習、作業、筆記以及學習計劃等方面。以下調查數據表明,大多數高職學生缺乏高水平的學習動力,約1/5的學生動機水平則很低。
有3.8%的學生經常預習或復習,73.1%的學生偶爾預習或復習,23.1%的學生從不預習或復習。有23.1%的學生能全部獨立完成作業,72.4%的學生是在同學的幫助下完成的,有4.5%的學生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的。有26.9%的學生經常做筆記,60.4%的學生偶爾做筆記,12.7%的學生從不做筆記。有9.7%的學生經常制定學習計劃,69.4%的學生偶爾制定學習計劃,20.9%的學生從不制定學習計劃。
高職學生的學習動力還表現在課堂學習和與教師的交流互動中。如下調查數據表明,多數高職學生學習動力居于中等水平。
有3.7%的學生經常逃課、遲到或早退,偶爾為之的學生有53%,從不逃課、遲到或早退的學生占43.3%。有22.4%的學生上課認真聽講的時間超過60%,56.7%的學生上課認真聽講的時間在30%~60%之間,20.9%的學生上課認真聽講的時間不到30%。有9.7%的學生經常回答教師提問或上黑板做練習,75.4%的學生偶爾為之,14.9%的學生從不參與這種教學互動。從來沒有與任課教師交談過的學生有28.4%,偶爾與教師交談過的學生有61.2%,經常與教師交談的學生只有10.4%。
學習動力的相關因素分析
高職學生對職業生涯的預期不太高,這和中等強度的學習動力相一致。筆者設計了三個相關與類似的問題對高職學生的職業生涯預期進行調查,以期能檢驗該項調查的內在信度。
74.9%的新生和70.4%的高年級學生的求學目的都是“學到專業技術,將來做一個真正的職業人”。
53.7%的學生希望現階段的學習能有助于自己將來找到比較滿意的工作,而希望有助于自己將來成為高級主管、技術專家或老板的學生分別占17.9%、10.4%和15.7%,另有2.3%的學生志向不明。
64.1%的新生打算畢業后找合適的崗位就業,27.7%的新生打算畢業后自己創業,8.2%的新生還沒有考慮這個問題。66.8%的高年級學生打算畢業后找合適的崗位就業,打算畢業后自己創業或繼續升學的分別占19.3%和10.8%,另有3.1%態度不明。
這些數據表明大多數學生(包括新生和高年級學生)能夠務實地評估自己的職業發展,大多數高職學生把就業作為自己的主要求學目的。但這也同時表明多數學生的成就動機不高,有不少學生覺得能有一份工作就可以了。
高職學生對高職院校的選擇與期望對學習動力有著顯著的影響。
50.4%的學生是自己選擇就讀高職院校的,20.1%的學生擇校是由家長決定的,29.5%的學生擇校則是由其他因素決定的。可見半數學生的擇校是被動和消極的,因而來高職院校學習之前就動力匱乏。有的學生入學前對大學充滿期待和夢想,入學后感到很失望,由此失去了學習動力。也有學生認為高職院校無法與重點本科院校相比,認為學得再好也沒有用。調查結果顯示,18.8%的學生對高職院校印象很好,68.3%的學生對高職院校印象一般,12.9%的學生對高職院校印象不好,這些學生由于對大學階段的教育期望過高,從而影響了學習積極性。
專業建設與學生的需求之間存在一定距離,導致學生對部分專業和課程的學習相對比較消極。許多學生反映實用性不強的課程開設偏多,32.8%的學生認為大多數課程提供的學習內容不適合自己的基礎或需求,有的課程雖然符合學生發展的需要,但由于教材內容陳舊、單調,因而仍不能充分滿足學生的要求。還有的專業缺乏學科帶頭人,難以進行卓有成效的課程改革。有較多的學生覺得課程設置太多,自學的時間不夠,增加了學習壓力。25.4%的學生認為學校教學硬件條件不足,影響了教學質量,主要體現在教學設備質量不高,數量不充裕。
學習動力不足的根源
學生較強的主體意識與學習能力缺失的矛盾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學習成敗的關鍵在于本人。在回答“影響學習最大的障礙”的問題時,71.6%的學生選擇了“缺乏學習的目標和動力”,53.0%的學生選擇了“沒有好的學習方法”,35.8%的學生選擇了“自己基礎差”,而選擇“沒有好的教師”、“學校的教學條件太差”與“教學管理太松懈”的學生分別占21.6%、25.4%和26.1%。由此看來,絕大多數學生將主觀原因作為主要的學習障礙,而將學習困難歸咎于客觀原因的學生為數不多,這表明多數學生意識到了自身因素對學習成敗的決定性作用。55.2%的學生認為應該由學生自己決定學什么和怎么學,而認為應該由行業專家或教育專家或教師決定的學生分別占30.6%、11.9%和2.3%。學生期望的學習方式是自由自主、有選擇的學習,由此看來,學生有極強的主體意識,希望自己有更多的權利決定學習的目標、內容、方法與進程。雖然如此,很多學生對學習目標仍很模糊,對該學什么和怎么學并不十分清楚。另外,許多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因此,雖然有較強的主體意識,但由于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缺乏相應的學習能力,導致學生的學習主體性難以真正發揮作用。
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有效保障目前,高職學生的培養成本主要由學生負擔,高職生是高職教育服務的主要消費者,因此高職生的主體地位與相應的需要理應得到充分尊重。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并沒有充分引導學生明確其身份、地位和目標,沒能給學生更多的學習自主權。教學管理者認為,大多數高職學生沒有意識到也沒有足夠的能力自主學習,因此不敢將更多的教學決定權交給學生。學生既然很少有條件或有機會主導教學進程,因此很少愿意制定學習規劃,在學習上大多采取消極應付的態度。筆者根據任課教師的評價確定各班級學習成績的總體水平,再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確定各班級的考勤紀律水平,然后對兩者進行相關分析,結果發現,學習好的班級反而比學習不怎么好的班級考勤紀律更差。因為相關度較低,因此不能說考勤紀律差有助于提高學習成績,但可以認為考勤紀律與學習成績沒有明顯的關聯,這意味著抓好考勤紀律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事實上,許多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了嚴格管理,但一直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學效果,可見對高職學生進行嚴格管理,很容易加劇學生主體性的銷蝕,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參考文獻:
[1]楊用成.高職學生學習動力初步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5,(8).
[2]王桂玲.普通高職、對口高職學生學習動力與能力狀況分析及對策[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1).
[3]韓玉芬,費斯威.高職生學習動力問題探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5,(3).
作者簡介:
徐德華(1975—),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
郭宏群(1980—),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