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分析常規《Web編程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指明引入合作學習模式的迫切性,闡明合作學習的理論要點,詳細介紹了合作學習在《Web編程實訓》課程中的應用,指出合作學習是組織綜合性專業課程學習最強有力的策略。
關鍵詞:合作學習;學習模式;教學實踐
問題的引出
《Web編程實訓》是我校三年制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的一門專業技能實訓課程,安排在第二學年第二學期,在完成了Dreamweaver網頁設計與制作、Asp編程及SQL Server數據庫等前期理論課程后開設。作為一門綜合實訓課程,課時一般為2~3周,其主要目的是為提高學生實際綜合編程水平,模擬實際項目開發過程,達到勝任中小型Web系統開發的能力。該課程不但綜合性強,與前期課程的基礎學習關系密切,而且還要求學生在學習中必須始終注意彼此間的合作。在常規教學過程中,由于經常采取以學生個體為單位的任務完成模式,實訓課題的完成情況往往出現如下現象:少部分成績好的學生能跟上課程任務需求,完成實訓任務,但由于缺乏多人的討論交流,任務完成往往相對簡單,而且個體之間出現極大的相似與重復;一部分成績較差的學生則通常因個人基礎較差而無法完成實訓任務;處于中間部分的學生盡管勉強能交作業,也基本屬于應付。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引入合適的教學方法來改變編程實訓教學的困境,必須采用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編程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模式——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理論概述及實施關鍵
合作學習以“合作”和“互動”為基本特征,通過引入標準參照評價體系來達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學習目標。主要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對學習中的重點、難點進行集體攻關和突破,它打破傳統教育中一味強調“個體競爭”所帶來的各種束縛,通過合作與交流達到共同進步和個體進步的同步功效。筆者在認真學習和研究國內外有關合作學習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結合自己近年來的教學實踐,認為成功實施合作學習模式的關鍵在于如下三點:
合作學習小組的正確構建及組內成員任務的合理劃分是實施合作學習模式的前提合作學習模式打破傳統教育中以“班”為基本單位開展教學活動的模式,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要求,組建由3~5人組成的合作學習小組,并通過民主推薦方式選出小組組長,根據成員個人特點指派工作任務,建立人人平等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個人在小組中的作用,從而達到增強個體信心,提高合作學習積極性,提高小組整體競爭力的目的。
以師生互動為先導,以學生互動為核心,是實施合作學習模式的關鍵合作學習是一種目標導向活動,課堂中每項活動都應圍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而設立。以師生互動為先導,提出學習目標,通過學生互動確定目標的主要內容,不但能做到課堂教學有的放矢,教學內容豐富、明確,而且還能激發出新穎、獨創的思想火花。
引入參照評價方式是實施合作學習模式的有力保障以集體評價代替傳統班級教學中以個人成績為標準評價方式,變個人成績評定為集體成績和個人表現的結合,變傳統班級教學中學生成員間以競爭為主的交往方式為組內成員的互助與合作,使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盡己所能,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合作學習模式在
《Web編程實訓》中的應用
根據合作學習理論的實施要求,結合《Web編程實訓》教學的具體內容,筆者以教師和學習小組在整個教學推進過程中的具體活動方式作為線索組織整個實施方案:
實訓前預備階段此階段教師是活動的主導者,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配合教師活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1)了解學生差異,根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組建合作小組。例如在高職網絡2班,我通過與該班班主任和班干部協商,將全班48位學生按照學習成績、學習態度、技能特長和學生關系等因素分成12組,每組4人,從而基本形成組間“競爭力均衡”,組內“關系和諧”的學習小組。(2)教師根據課程學習目標,準備教學案例并擬定實訓課題。教學案例主要用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輔助教師講解實訓課程的核心內容。實訓課題的擬定則是提供多個可供選擇的課題,便于各學習小組針對自身特長加以選擇。比如在Web編程實訓中,我擬定了與實訓要求
相符合的4個選題(如表1所示)供學生選擇。

實訓課程初期階段教師集中講授課程相關知識,小組合作突破重點、難點,首次體驗合作學習模式。在《Web編程實訓》教學中,一個重點內容就是用ASP/JSP連接數據庫并實現對數據庫的增、刪、改、查四大操作。為了幫助學生掃除實訓中的這一主要知識障礙,理解合作學習的基本模式,筆者組織學生進行了一次“學生信息查詢模塊”實例演習。具體采用如下流程:教師集中講授——小組合作學習,弄清教師講授內容——教師隨機抽查小組中某一個學生的成績并記錄為小組成績。
實訓課題進行階段貫穿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習形式,以小組為單位確定選題,制定課題開發總體進度,進行課題的設計與實現。(1)各小組根據教師提供的課題,開展廣泛的討論和資料收集工作,最終確定本組課題。(2)教師為把握實訓教學進度,制定課題開發總體進度表(如表2),各小組按照此進度表來細化工作。(3)充分運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模式,各小組對自選課題進行全面的探討,編寫詳細的設計方案,進行數據庫設計和功能實現。師生互動,即教師不斷巡視,對各小組的設計方案給出提示和指導,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并對各組的開發進度進行督察。生生互動,即各小組采取組長負責制下的平等、合作機制,對自選課題進行全面的探討,小組成員紛紛表達自己的見解,使各小組能深入全面地理解各組選題,明確本組工作任務。各成員根據自身特長,積極主動承擔小組各項開發任務。

實訓課題完成階段首先,引入參照評價體系。評分的標準應既能反映出小組合作的成就,又能體現出小組各成員的貢獻,從根本上保障組員間的密切合作,掃除合作中的競爭障礙。同時個人得分部分又恰到好處地預留出個人能力展示的空間。在《Web編程實訓》中采用的評分體系如下:個人得分=小組得分×70%+組內個人得分×30%;其中小組得分=(教師評分+其他各組評分)/(組數+1);組內個人得分由小組長根據組員表現評定。其次,以小組為單位演示課題結果,集體評議給出合理評價。各小組完成課題后,師生在多媒體教室以全班交流的形式開展集體評價。各小組以電子作品的形式通過投影展示課題成果,由一位學生主講,其他小組學生可以就課題內容進行提問和質疑,找出他們的突出優點加以肯定,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和補充。在答辯過程中,組內其他學生可以相互提醒或協助主講學生完成工作,學生能從同伴那里迅速得到高質量的幫助和提醒。教師針對各小組的目標掌握情況、互助情況等給予鼓勵性的評價。比如一個以《學生成績管理系統》為實訓課題的小組在答辯過程中,主講人在演示班級成績查詢時出現查詢時間長,網頁刷新超時的現象,當其他小組成員針對這個問題提出質疑時,組內其他學生給出了關于此種問題的各種分析,贏得了其他學生的贊許。
通過引入合作學習模式,根本性地改變了在《Web編程實訓》課程中學生怕學、厭學、逃學的不良現象。以學生間的合作、互助作為基本教學組織策略,充分發揮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能動性,為難度大、綜合性強的專業課程學習打開了一個令廣大教師歡欣鼓舞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