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史,是中華民族精神逐漸形成發展和鞏固的歷史。作為抗日戰爭時期敵后戰場回民武裝力量的創始人,“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司令員,馬本齋是中國現代光耀民族精神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馬本齋精神傳承了中華五千年優秀文化傳統,并賦予了它新的時代內涵。馬本齋魁偉的身軀倒下了,他的這筆豐厚的精神遺產卻永遠留給了后人。馬本齋精神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團結愛國,組建回民支隊。馬本齋從1937年8月組建回民義勇隊開始,走上了自覺的愛國之路,完成自我鍛造,成長為一位堅定的民族英雄。馬本齋指揮的回民抗日武裝力量,在黨的領導下,為打敗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期英勇的斗爭,走過了艱難曲折的道路,取得了偉大的勝利。馬本齋所部基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實行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瓦解敵人的原則,擔負起打仗消滅敵人軍事力量,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等重大任務。回民支隊是我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忠于黨,服從黨的領導,聽從黨的指揮,獻身黨的事業。毛澤東題詞“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回民支隊的戰斗歷程和豐功偉績,是馬本齋精神在軍事舞臺上的光輝足跡和威武演出。
第二,牢記宗旨,時刻為民謀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我軍的根本宗旨。馬本齋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一切以人民利益為最高準繩的典范。馬本齋的誓言是為人民而生,為人民而死,并身體力行,直至最后一息。馬本齋自全面抗戰開始,即斷然拒絕參加任何國民黨軍隊和地主武裝,決心捍衛人民的利益。馬本齋率領回民部隊,轉戰于冀中廣大平原,回民支隊于1941年秋季青大戰役期間,在建國、交河一帶,兩個多月時間,作戰27次,殲敵500余人。馬本齋的名字在敵后根據地人民群眾中廣泛傳頌。
第三,實事求是,發揚優良傳統。馬本齋以自己的言行,向后人揭示:一個沒有艱苦奮斗、不斷進取精神支撐的民族和國家,難以自立自強,難以發展進步。馬本齋率部作戰數百次,戰地流動數千里,面對兇惡殘暴的日寇和極其險惡的生存條件,成為百戰百勝的鐵軍,靠的除了堅定的信念外,就是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的不懈奮斗精神。馬本齋1942年9月轉戰到魯西北范、觀、濮中心不久,即親自坐鎮司令部作戰室,連續聽取偵察員匯報,從實際出發,分析敵情,透過表面現象,準確迅速地判斷出敵將對我冀魯豫軍區進行大掃蕩,從而避免了軍區和支隊的重大損失。馬本齋基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意識,工作上總是不怕艱苦,勇挑重擔,著名的八公橋戰斗使用的“牛刀子鉆心”戰術,從醞釀、論證、提出到實踐,表現了馬本齋大智大勇、憂勞興國的品格和作風。馬本齋在生活上戒奢以儉,同群眾患難與共,1942—1943年魯西北連年大旱,百姓吞草充饑,戰士每天七兩半口糧,馬本齋也只吃谷糠摻紅薯的團子和小米粥。馬本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示了革命軍人、共產黨人實事求是、艱苦奮斗、不斷進取的情操和風范。
第四,堅定信念,永葆政治本色。馬本齋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這是他不斷前進的思想動力和精神支柱,也從根本上界定了馬本齋的政治身份。馬本齋始終保持堅定的理想信念,因此成了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馬本齋在艱苦的戰爭環境中,自覺改造主觀世界,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使自己的信念不斷強化和鞏固。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是他隨身攜帶的必讀書,每每挑燈夜讀,直至天明。馬本齋在1943年整風學習中,總結了在冀中五一大掃蕩前夕,對敵情估計錯誤,招致支隊嚴重損失,失去了郭陸順政委的嚴重教訓,沉痛地說:“錯誤和挫折教訓了我們”。馬本齋在生與死的關頭,選擇的是不貪生怕死,為信仰和真理而勇往直前的道路。大哥的犧牲和母親的殉國令馬本齋斗志更堅,“偉大母親,雖死猶生,兒承母志,繼續斗爭”。
第五,鞠躬盡瘁,把一切獻給黨。這是馬本齋黨性的集中體現,是馬本齋精神的充分顯示。馬本齋組建回民抗日武裝后,就主動取得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馬本齋把“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到底”,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并以自己無私奉獻的精神和行為,實踐了“我這把骨頭交待給人民”的鏗鏘諾言。馬本齋不論在回民義勇隊,在總隊,在支隊,都能和劉文正主任,和郭陸順政委,和張同鈺政委,做到“互相尊重,互相諒解,互相支持,團結合作,真誠相待”,在軍訓和戰斗中,向黨向人民交上一份又一份滿意的答卷。馬本齋自1938年10月入黨之日起,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從未計較個人得失。馬本齋從接受孟慶山指示,到接受楊得志指揮,一直以政治為重,顧全大局,從不考慮個人恩怨,榮辱與進退。馬本齋在生命的最后六年,戰地職務頻頻變動,都能自覺接受黨的安排,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從不講任何價錢。馬本齋恪盡職守,夜以繼日,忘我工作,終于病倒在床上,部隊出發前夕,還想掙扎起來為指戰員作轉戰延安保衛毛主席的動員報告,教育三弟“抗戰到底”。馬本齋以其卓越戰功,出色工作,展示了革命軍人,共產黨人大公無私,死而后已的高風亮節。
馬本齋精神就是愛國主義精神,馬本齋精神就是民族精神。馬本齋精神是團結統一的旗幟,和平自由的號角,勇敢頑強的象征,與時偕行的動力。宣傳馬本齋精神,目的在于高揚理想的風帆,定位人生的坐標,崇高人格的輝煌,實現價值的永恒。華北革命烈士精神,即以馬本齋為代表的熱愛祖國、無私奉獻、勇敢頑強、艱苦奮斗、一往無前、不怕犧牲的精神。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因具有馬本齋精神而成了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不朽圣地。日月經天,江河行地,馬本齋風范永駐,馬本齋精神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