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世界經濟全球化及政治國際化趨勢的加劇,諸多新觀念、新思想影響著社會大眾,更對處于思想意識漸趨成熟的高校學生造成很大沖擊,從而使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在新的歷史時期,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結合當代大學生的特點,與時俱進,不斷進行新的思考,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要在“五個結合”上下功夫:
一、務實與務虛的結合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基本的功能,是用人類歷史上最先進、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去教育人、啟發人,塑造人的靈魂,解決大學生的人生態度等深層次問題,使受教育者不斷提高認識世界的能力,它對各項工作的作用具有長遠性,其效果不能“立竿見影”。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具有“務虛”的特性。從另一個方面看,思想政治工作又必須圍繞教學科研工作發揮服務和保證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思想政治工作又具有“務實”的特性。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學生成長的外部環境和他們的身心發展特點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面臨的實際問題日益增多,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僅要認真“務虛”,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遠大的理想激勵人,更要注重一切從實際出發,力求做到虛實結合,虛功實做,既要下力量解決認識問題,又要善于通過活動引導、示范引導、典型引導、規范引導等來解決實踐操作中的具體問題。在思想政治工作的總體目標上要努力實現“三個轉變”:一是在培養高素質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總體目標的實現時間上,要“由近變遠”、“由短變長”,把培養高素質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總體努力方向和長期的實踐過程;二是在培養高素質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現實要求上,要“由虛變實”,解決好“做學問,先做人”的問題,立足實踐,夯實基礎;三是在培養高素質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指導思想上,要“由共同規律出發”變為“由具體、實際出發”,把培養工作落實到具體人身上。
思想政治工作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什么方法管用就采取什么方法,尤其要下大力解決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這是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務實性的具體體現,也是增強思想政治工作針對性、實效性的關鍵所在。
二、攻與守的結合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使社會主義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目前社會上出現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及各種社會丑惡現象會給大學生帶來許多消極影響。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向縱深發展、知識經濟已見端倪的今天,境外敵對勢力力圖通過各種途徑加緊進行思想和文化滲透,同我們爭奪思想陣地,爭奪青少年一代,從多層次、多角度影響大學生思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形成。如果不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就可能致使一些人的價值觀扭曲、精神支柱動搖、思想道德滑坡。單純的防御是消極被動,效率低下的。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勇于跳出“消極防御”的思維定勢圈子,突出主動性,敢打主動仗,改變那種疲于應付,忙于“堵窟窿”、“補漏”的被動狀態,強化積極防御、主動占領思想文化陣地的意識,當防則防,當堵則堵,當攻則攻,攻守結合,要敢于和善于主動出擊,打好主動仗。首先,“攻其無形”、“防患于未然”。就是在社會不良現象或腐朽思想可能或者已經侵蝕到大學生的思想卻未發生行為變化時發動攻勢,未雨綢繆,把影響消除在萌芽狀態。其次,“攻其未竟”,防微杜漸。就是在一種傾向已經出現,但尚未形成大氣候時審時度勢,因勢利導,抓住問題的要害,做好教育、引導工作。再次,是“攻其要害”,以防復萌。就是一種傾向已形成較大負面影響且仍繼續發展的情況下,對癥下藥,針對問題做工作,遏制其發展,清除其消極影響。
三、傳統與創新的結合
在校大學生大都是80年代初期出生的青年人,可以說是生在改革開放初期,長在市場經濟發展期,學在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的時代,他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和價值追求亦發生了重大變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這些變化要求我們的思想方式、工作方式必須順應形勢的發展,堅持不斷創新。社會在變化,形勢在變化,青年大學生成長的外部環境和身心發展特點在變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內部環境也在變化,我們的思想方式、工作方式以及目標、原則、內容、手段等也就必須隨之而變。當代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千萬不可因襲舊路子、老辦法,必須面對新情況、新特點、新問題,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體制、內容和方法,做到與時俱進,才能取得成效。當前思想政治工作者面臨的一個迫切問題是如何實現“好的傳統”與“新的創造”相結合,只有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適應變化的需要,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賦予思想政治工作以時代特色。思想工作要創新,既要有創新的意識,更需要有創新的勇氣,要努力開辟新視野,拓寬新領域,總結新經驗,探索新路子。總之,只要是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工作實效的形式和手段,都應積極探索,勇于實踐,為我所用。
四、言教與身教的結合
說理,是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手段。作大學生的思想工作也離不開說理。然而,真正要說好“理”,讓人愿意聽,使人信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緊密聯系大學生的思想實際,抓住他們關注的熱點、敏感點和興奮點,注重說理的方法藝術,寓事于理,用事實說話,把大道理融于小道理之中,把理說實,說透,克服“臺上講大道理,臺下講小道理,私下講歪道理”的傾向,真正把正確的道理灌輸到對方的腦子里,說到對方的心坎上。同時,要堅持言教與身教的結合。江澤民同志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具有威力,一要靠真理的力量,二要靠教育者自身的力量。”從某種意義上講,人格的力量顯得更為重要,正如江澤民同志所講的:領導干部率先垂范,就是下級和部屬的一面旗幟,就是無聲的命令,就可以對群眾產生巨大的感召力、影響力和說服力。
五、思想教育和制度保證的結合
應該看到,現在青年大學生中存在的思想問題有不少是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的新問題,這些問題涉及的面廣、層次深,而且往往與大學生的切身利益聯系在一起,解決起來難度大,因此既要靠教育引導,以德治校,更要靠按章辦事,依法治校。也就是說,解決思想問題,既要靠思想教育,又要靠制度保證,只有把二者結合起來,才能情通理達,政通人和。要看到,大學生的一些思想問題往往是有實際問題引起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送人所需,急人所想,實實在在幫助他們解決好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困難,做到為魚送水,為鳥設林,雪中送炭,雨中送傘,不能凡事都要求“正確對待”、“正確認識”。對應解決而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做好解釋和說服工作。我們應根據學校當前的實際和今后的發展,逐步完善學校的有關制度、規定,使制度和規定的完善著眼于改善校園育人環境與改善師生的精神和物質生活條件,成為激發師生的內在動力,成為師生行為的自覺要求,并轉化為師生的實踐成果,從而發揮制度、規定的威力,使教育引導和制度規范相輔相成,形成合力,切切實實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作者單位:河北工業大學廊坊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