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會、學校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大學生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大學生職業指導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對每一個大學生、每一個家庭、每一所高校以及整個社會和國家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學生職業指導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
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擇業就業、就業穩定及職業發展不僅涉及千家萬戶,更關系到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
定。而職業指導就是要幫助大學生充分就業、提高就業質量、保證就業穩定。根據國民經濟的發展勢頭,我國經濟發展對大學生的需求仍然是處于總體供不應求的狀態,大學生這一高素質就業群體是經濟建設和發展的排頭兵,應在各行各業發揮重要作用。但由于各方面的綜合原因,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突出,產生了結構性失業、地區性供大于求的現象,不僅造成了國家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浪費,也使國家經濟發展的地區不平衡加劇,還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而要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必須從改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的工作價值觀。這正是在大學生職業指導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因此,在大學生職業指導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
二、大學生職業指導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充分就業、就業穩定和職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大學生就業偏差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偏差帶來的擇業觀的偏差。因此,解決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問題是解決就業問題的關鍵。教育部公布的《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要實施“促進畢業生就業工程”,加強對學生的職業指導和就業創業教育,推動就業觀念的轉變。思想指導行動,思想觀念的進步和轉變必然指導其擇業標準、擇業準備、擇業行為等發生相應變化。所以,思想觀念的轉變是職業指導和就業創業教育的核心。但在過去一段時間里,高校在大學生職業指導中,偏重就業指導,關注對學生進行擇業技巧、擇業政策的指導。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培養大學生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積極向上的擇業價值觀,培養大學生的正確擇業態度,指導他們采取積極向上、奉獻的、求實的擇業就業行動,從而促進大學生更充分地就業,解決就業困難問題。因此,在大學生職業指導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對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增強大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事業心和奉獻精神,促進畢業生全面發展,實現充分就業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在大學生職業指導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能促進大學生和用人單位和諧發展,為進一步促進大學生就業穩定和實現職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大學生職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大學生將個人的成長與單位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和諧發展。事實證明,大學生只有認識到個人的利益與單位利益的一致性、認識到個人發展與單位發展的不可分割性、認識到個人價值的實現與為單位、為社會做貢獻的關聯性,才能真正地從思想根源上轉變職業價值觀,為個人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實現個人的就業穩定和職業的可持續發展。這也就為用人單位提供了能與其同甘共苦、職業素質發展全面的優秀人才,為用人單位的發展注入不竭動力的同時,也進一步增強用人單位對人才的吸納能力,促進大學生充分就業。
三、大學生職業指導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完成根本任務的需要
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高層次的有創新精神的現代化建設人才。因此,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是高校完成根本任務的關鍵因素。把握這個關鍵因素,高等學校就要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堅持科學發展觀。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并把它的基本內涵概括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在大學生職業指導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能促進大學生創新這一職業素質的培養、使大學生在工作崗位上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社會進步進行持續的科技貢獻。不僅促進大學生在校期間全面發展,而且還能促進其在職業生涯中實現職業的可持續發展,其最終目的就是實現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統一。
在當前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學生就業情況還影響高校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學生綜合素質與社會需求的吻合程度己經成為評價學校辦學水平和效益的一個重要內容。2005年開始,國家已在網上公布各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將就業率作為指導高中畢業生填報志愿的一個重要參考,學生就業率成為了高中畢業生選擇高校和專業的風向標。學生素質水平如何、就業率高低不僅是衡量高等學校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更影響到學校的生存和發展。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率,就必須加強大學生職業指導,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是搞好職業指導的關鍵。現實中一些學校單純追求學校的初次就業率,提出了“先就業,再擇業”的理論。事實上,在大學生對社會和職業缺乏了解的情況下,擇業碰壁是很正常的現象,而這一理論使處在急躁情緒下的大學生不認真對待初次就業,不利于大學生的成熟,進而影響成長。這一理論是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淡化,也是對大學生職業精神的誤導。職業指導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學生從思想、行動上都高度重視職業素質的培養,尤其是創新素質的培養,為大學生職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將職業指導的階段性和連續性統一起來,對綜合職業素質全面培養,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導作用。因此,大學生職業指導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是解決就業問題的靈魂,不僅解決當前的就業問題,還能深遠地解決個人職業發展的可持續問題以及社會人力資源的長足發展問題,更好地完成高校的根本任務,實現個人、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四、在大學生職業指導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
在大學生職業指導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符合社會發展規律。江澤民在“七一”講話中深刻地指出:社會主義社會文明,既要遵循人類文明進步的一般規律,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又要探索社會主義文明進程的特殊規律,處理好物質文化進步與人的全面發展的關系。而在大學生職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人與社會關系理論為理論基礎,以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單位、個人與社會的利益關系、發展關系,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既符合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也符合中國社會主義文明進程的特殊規律。
在大學生職業指導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符合人才成長規律。人才成長規律是指人才個體在成長過程中自身已有的思想品德素質、科學文化水平和身心素質對個體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所具有的特殊作用規律。在人才成長過程中,理想追求和事業心是人才成長的內在動力,不斷學習和實踐是人才成長的關鍵要素,勇于創新和持之以恒是人才成功的前提,團隊精神和協作理念是人才成功的條件。在大學生職業指導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重點任務就是要轉變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樹立積極向上的職業理想和事業心,在大學學習期間就能為自身綜合職業素質的全面提高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河北政法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