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歲末,各種國際機構推出的年度排名五花八門,諸如“最適宜人類居住國家”、“清廉指數”、“環保成效”等等,在這些“正面”排行榜中,北歐小國瑞典多是名列前茅。不過,當地媒體對此卻不以為然,反而打趣說,如果有“最不好當的政府官員”排名,瑞典沒準也會排在前面。為什么會有這種說法呢?
新任大臣引咎辭職
去年9月,由瑞典溫和聯合黨等4個政黨組成的中右聯盟贏得大選,時隔12年后重新取得執政地位。誰也沒有料到,新內閣組建剛剛十幾天,就有兩位大臣引咎辭職,還有多位不光彩歷史被曝光的內閣成員正在接受調查。
第一個“倒下”的是瑞典貿易大臣博雷柳斯,她在上任僅一周便遞交了辭呈。原來,瑞典媒體在她剛上任的幾天之內就接連揭露出四條“罪狀”:一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博雷柳斯在雇保姆時未按規定繳納雇主稅;二是多年來她一直沒有繳納電視收視費(瑞典法律規定,每戶擁有電視機的家庭須繳納一年約合200美元的公共電視收視費);三是博雷柳斯在去年9月出售股票時,未按規定及時向瑞典金融監督局報告;四是她涉嫌隱藏住宅所有權以逃避納稅。
在博雷柳斯辭職兩天后,瑞典文化大臣基洛也提出辭職。瑞典媒體開玩笑說,基洛與博雷柳斯堪稱是“患難姊妹”,因為她們不僅辭職時間相近,連理由也幾乎相同——都是雇黑工和未繳納電視收視費的問題。雖然基洛的“罪狀”比博雷柳斯少了兩條,但瑞典媒體卻指出,“作為瑞典公民不納稅是不可原諒的,作為負責管轄公共電視的文化大臣不繳納電視收視費更不能被容忍”。
以權謀私,1個克朗也不行
在瑞典,作為政府公務人員,操守必須成為楷模,甚至要求他們“一塵不染”也不為過。
“一塵不染”究竟是個什么境界?
斯德哥爾摩大學政治學教授尼爾森講述了發生在12年前、曾轟動全瑞典的“巧克力事件”。當時,擔任副首相的薩林年僅38歲,輿論對其政治前途一致看好,認為她不僅將成為社會民主黨未來的領袖,而且還會作為瑞典女首相在國際政治舞臺上大展拳腳。可在1995年10月,瑞典《快報》卻披露,薩林用公務信用卡購買了巧克力等食品。雖然薩林事后辯解說,她當時只是把公家和個人的信用卡用混了而已,并且事后也及時還了款,但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薩林還是被迫辭職。
最近剛剛卸任的瑞典前首相佩爾松也曾因為“貪嘴”被抓住過“小辮子”。尼爾森說,在去年大選前幾天,他曾看到過報紙上刊登的一張大幅照片,是佩爾松在商店里正在品嘗一塊糖,沒想到卻被人拍下了照片,并捅到媒體上發表,還配有一篇短評:“老百姓買糖前可以先嘗嘗味道,但首相這么做就不太好了。”尼爾森說,瑞典人可以容忍普通人的錯誤,甚至還可以原諒政府的無能,但如果是官員以權謀私,哪怕只有1個克朗(瑞典克朗和人民幣基本等價),也是不能被接受的,甚至還可能因此徹底喪失政治前途。
非涉密文件必須公開
“在瑞典,官員都是透明的水晶人。”尼爾森說,如果一個人有了當官的想法,他就必須從做老百姓時便開始準備,例如在財產申報、納稅等各方面做到行為檢點,以經得起上任后,媒體以及反對黨對其的考量。
早在1766年,瑞典議會就通過了一項法律,其中最主要的條款就是“公開所有非涉密的公共文件”,瑞典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執行政務公開的國家。目前在瑞典,政府或公共機構的書面公務資料、公函、財務報告等,只要不屬國家機密,都必須向公眾和媒體開放。任何一個瑞典公民有權查閱任何官員、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甚至王室成員的資產和納稅情況。
為了限制政府對信息的自由裁量權,瑞典還專門制定了《保密法》,極為詳細地列舉了哪些信息屬于國家機密,哪些信息可以公開,這就避免了相關部門以國家安全為由,有意隱瞞非涉密信息。
百姓認為理所應當
瑞典首相的月薪約為12萬克朗,大臣一個月能掙到9萬—10萬克朗,不過扣除瑞典比例極高的收入所得稅(最高超過50%),他們的工資其實所剩不多,和瑞典最低收入人群比起來,實際收入差距也就是3倍左右。他們掙的這點錢,可能比其從政前的收入少很多。
此外,瑞典的官員沒有什么特權,無論其職位多高,一切家務都要自理,國家是不會給他們提供公勤人員的;除了在工作時可乘坐公車外,下班后也只能用私家車或像普通百姓一樣去乘公交車。
不過,瑞典百姓卻一點也不因為當官是個苦差事,就給他們以任何的同情。普通百姓認為,要求政府官員做到誠實、透明是一個基本原則,因為他們的工資甚至一張紙這樣的辦公用品都是靠納稅人的錢供養的,所以這本來就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當然,瑞典百姓對政府官員中出現丑聞的現象也并不見怪,在最近的民意測驗中,執政的中右聯盟并沒有因丑聞而影響支持率。多數瑞典人認為,出現丑聞并不可怕,只要政府能有勇氣去接受輿論的監督并且改正不足,都是可以原諒的。
(摘自《精神文明報》原標題為《瑞典官員很像“透明人”》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