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許多鄉下女孩都紛紛來到繁華的大城市里淘金尋夢。而在遼寧省丹東市,卻有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女孩,她在闖蕩都市尋夢未果后,毅然回到家鄉自己創業。她利用家鄉山區得天獨厚的花草資源,把它們加工成書簽工藝品,很快就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1)她堅信,花花草草也能賣錢
2002年秋天,因為沒能考上大學,高中畢業后的曹金玲和兩個同齡姐妹一起,告別父老鄉親,一起前往省城沈陽尋夢。由于曹金玲沒有特長和技術,在沈陽將近兩年的時間里,她只能做一些像飯店服務員、超市售貨員之類的工作,沒能賺到什么錢。2004年8月,21歲的曹金玲帶著一份失落和傷感回到了遼寧寬甸縣老家。
白天,父母到外邊去做工,弟弟也上學去了,只剩下曹金玲一個人在家,她就開始琢磨著應該干點什么。直到有一天,百無聊賴之中的曹金玲翻開了從同學那里借來的一本書,書里面夾著的是一張書簽——那是一種用植物標本做成的書簽。她記得同學曾跟她說過,這書簽是在城里買的,花了3塊錢。
“就這么一片葉子,就值3元錢啊!” 曹金玲拿著那張書簽想。像這樣的葉子,自己家附近不是到處都有嗎?如果把它當作商品開發出來,一定可以賣個好價錢!曹金玲為自己這個主意高興起來。曹金玲的老家寬甸縣青山溝鄉地處長白山南簏,這里一年四季植被資源都十分豐富,尤其到了秋天的時候,滿山的紅葉似火,煞是好看。
想到了就行動,曹金玲決定自己也去做一些書簽。這年秋天,她開始第一次到山上尋找花花草草。但很多的鄉親們對曹金玲的行為不理解,還以為她是用來做藥的呢。一位鄰居大姐關心地問她:“金玲呀,你找這么多樹葉干什么呢?是不是做什么藥引子?”曹金玲告訴她,我要用來做書簽賣錢呢!
當鄉親們知道曹金玲采集樹葉的用意后,許多人都根本不相信這些花花草草可以賺錢。村里的人祖祖輩輩守著這些花草,也沒有聽說誰因此而富裕起來啊!就連金玲的父親對女兒的舉動也抱懷疑態度:“玲子,你也老大不小的了,怎么一天竟想著玩呢?實在閑著沒事,還不如找個好人家嫁了。”盡管遭到了親人的不理解,曹金玲還是執意做著自己想干的事。
憑借著以前在學校學到的植物標本制作方法,曹金玲照著書里面的樣品做出了第一批書簽。她要試一試,這種在沈陽能賣3元左右的東西,能否在當地打開市場。做出第一批書簽后,金玲又花時間進行了改進,讓書簽看起來更加漂亮和實用。隨后,她來到縣城,將書簽拿到學校附近去賣,在金玲看來,書簽在學生當中應該有巨大的市場。
曹金玲在縣一中附近擺了一個地攤,前來圍觀的學生非常多,可真正買的卻很少。她從上午擺到下午,整整擺了一天,賣出去五張,一共才賣了七元錢。
這是什么原因呢?后來有一個學生告訴她:這些卡片做的太粗糙了,不太實用。在學生們的議論聲中,曹金玲有些失望地回到了家中。
(2)創意無價,在朋友的幫助下打開了銷路
晚上躺在床上,睡意全無的曹金玲忽然想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叫周曉飛。
周曉飛是沈陽農業大學的一位大學生。當年曹金玲在沈陽的一家飯店打工時,周曉飛經常到店里吃早點。因為是同鄉,一來二去兩人就熟識了。周曉飛為人熱情,心腸很好,他看金玲一個人在異鄉生活很不容易,經常主動幫她,還幫她找過工作,后來兩個人成了朋友。周曉飛大學畢業后,進了市植保站工作,他們也一直沒有失去聯系。
于是,曹金玲就給周曉飛寫去了一封信,叫他給提一些意見,并在信中附了幾張自己親手做的卡片。當周曉飛將這些卡片給站里的同事看時,同事們都覺得這種卡片似乎沒有什么市場前景。但是,周曉飛卻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在他看來,曹金玲能有這種想法,就已經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剩下的問題就是過程與細節的問題了。周曉飛給曹金玲寫了回信,在信中建議曹金玲制作些花草賀卡,不能單純做書簽。
曹金玲在對學校周邊市場進行調查后,當即制作了700多張有花有葉的賀卡。這一次她不在去自己擺地攤了,而是把目光盯上了學校周邊的商店。這些商店老板看到曹金玲的賀卡時尚、新穎,都愿意嘗試一下。
很快,曹金玲的這批“產品”以其鮮艷的色彩,別致的造型和意韻,頓時吸引了許多年輕人的目光。短短十幾天,卡片賣掉了480多張,這令曹金玲興奮不已。
這一回,曹金玲輕松賺了500多元錢。她把這個好消息第一個告訴了在沈陽的周曉飛,同時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創業信心。
春天來了,曹金玲看到山里飛舞的蝴蝶,她又想到了將蝴蝶和花草一起制成卡片。隨后,金玲將制成的新標本拿到寬甸縣城里去賣。寬甸的一家旅游用品商店對她的產品很看好,一下子就定了2000元錢的貨。
拿到這2000元錢的定單,曹金玲非常激動,這可是她有史以來做的最大的一筆生意啊!由于對方要求在五一黃金周前交貨,時間非常緊張,曹金玲白天就到山上采集原材料,晚上在家里制作,忙得腳不沾地。
很快,曹金玲的書簽、標本受到了市場的歡迎,她也從中獲得了創業的第一桶金。2005年夏天的時候,曹金玲打算進一步做一些花草工藝品。因為花草工藝品既是真正的花草,又具有永不凋謝、不擇場地、不需撫養的特點,很適合城里的消費者,曹金玲十分看好這一點。在與周曉飛進行了電話溝通后,她馬上付諸行動,加工出來的花草工藝品很快銷售一空。
對曹金玲的工藝品,人們覺得非常好奇,都向她了解是如何做成這么漂亮的工藝品的,有的還說,不如你也教教我們,好讓我們自己也能夠親手做一件啊!曹金玲聽了心中不由一動:是呀,干嘛不成立一家“花吧”呢?以花為主題,讓客戶自行動手做成各種各樣的手工藝品,顧客可以自我玩賞,也可以將工藝品送人,這樣豈不兩全其美?
(3)自助花吧,打工妹變身小富姐
經過了一系列的準備、規劃,2005年年底,曹金玲在丹東市開了一間自助花吧。她將花吧布置得“鳥語花香”,隨處可見花草、樹干、山藤,讓這個小屋充滿了生趣。花吧的面積雖然只有30平方米,但顯得非常溫馨,與室外的冰天雪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花吧提供防曬、防腐的真花、蝴蝶,顧客可以在里面自行制作書簽、賀卡,并可以做成各種工藝品。
曹金玲的自助花吧一開張,就吸引了數十名插花愛好者,其中既有都市時尚白領,也有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他們在這里不僅可以賞花買花,而且曹金玲還時不時教他們如何做花,讓顧客學到更多的花草知識。
人們都覺得花吧是一個新鮮玩藝,紛紛到曹金玲的花吧里“嘗鮮”。他們按著自己的喜好,用花草、樹木和藤子做成各種各樣的工藝品,之后看著自己的“杰作”顯得格外的開心。曹金玲還將顧客做得一些非常漂亮而富有創意的作品放置在花吧里,讓來的人欣賞。
曹金玲花吧的顧客中,有本市的學生、時尚的年輕人,老師、公務員等,甚至連省里其他各地一些人也慕名前往。為了讓更多的人學到這項技術,曹金玲還開辦了針對不同客戶群體的學生班、生活班、速成班,來傳授插花技術。
顧客在花吧里領略到了一種特別的情致,同時還給花吧帶來巨大的人氣,許多賣花的店主也愿意到曹金玲的店里來上貨,就連一些沈陽、大連等遠道而來的顧客,也紛紛慕名到她的花吧里來買花。由于丹東市的特殊地理位置,一些朝鮮人、韓國人也成了曹金玲的顧客,她還因此把自己的商品推向了國際市場。就這樣,曹金玲靠著花吧月收入上萬元,由昔日一個窮打工妹變成了日進斗金的小富姐。
(4)花草為媒,事業與愛情雙豐收
贏得了事業成功的曹金玲也贏來了愛情的豐收。2006年7月,曹金玲和周曉飛踏上了婚姻的紅地毯,成為幸福的一對兒。他們的愛情,就是因為花草為媒而走到了一起的。
以前曹金玲在做花草卡片的時候,經常向周曉飛討教,周曉飛也給了她許多建議。在這一來二往的不斷交流中,周曉飛發現她和他周圍的女孩子不一樣,曹金玲是一個踏實肯干,而且是能吃苦的女孩。而曹金玲對善解人意、心地善良的周曉飛也始終充滿了好感。
就在曹金玲生日的時候,周曉飛給她寄了自己的照片和3000元錢支持她的事業。曹金玲收到周曉飛這份獨特的生日禮物后,心里非常高興。不過,她還是有些擔心,自己是一個沒有學歷、鄉下里出來的打工妹,身為農業大學高才生的他能和自己有未來嗎?
這時,曹金玲產品銷售打開了出路,周曉飛主動向她表達了自己的愛慕之心,這讓曹金玲心里甜絲絲的,多少還有些得意。然而,沒過幾天,曹金玲就挨了當頭一棒,銷售到縣城里的那批貨被退了回來。貨退回來的原因是褪色,紅色變成了淡紅,紫色更淡了。
眼看到手的生意又飛了,曹金玲向遠在沈陽的周曉飛傾訴著自己的苦悶。周曉飛接到她這個電話后,他想曹金玲這個時候是最需要幫助了。該怎么辦呢?自己在沈陽“遠水解不了近渴”。經過兩天的反復思索,周曉飛最終下了決心:辭掉植保站的工作,到丹東去幫助曹金玲一起創業。
2006年春天,周曉飛來到了丹東。看到知心愛人風塵仆仆地來到自己身邊,曹金玲心里樂開了花。受過高等教育的周曉飛的到來,不僅可以解決花草變色的難題,而且還讓她感受到了愛情的溫暖。
由于花草樹葉上都有著一層油脂或絨毛,他們一次次嘗試都失敗了,面對挫折,曹金玲的擔憂也多了起來。她擔心,要是花草變色不能解決,周曉飛就會回去,那些天,她一直在默默祈禱著有奇跡的發生。有一次,他們遺留在顏料里的花,早上起來開得更艷了,從這里他們得到啟示,解決了花草變色的問題。“這也許是上天的安排,要我留下來和你一起創業。”事后,周曉飛深情地對曹金玲說。
為了共同的事業,夫婦倆結婚后不久就又攜手踏上了新的創業征程。2006年9月,北京的一位客商找上門來了,這位從京城來青山溝旅游的批發商無意中看到了曹金玲的作品,專門來到丹東,一下子訂了15000元錢的貨。也是從那一天起,曹金玲草工藝品走出了遼寧,銷到了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她的產品受到了更多城市孩子的喜愛。
從前大山里一分錢不值的野花野草,經過曹金玲夫妻倆的加工,一年就賣出了30多萬元。接下來,曹金玲還計劃要辦一家工藝品加工廠,開發壓花相框、壓花裝飾畫等系列產品。同時,曹金玲還在計劃開辦連鎖店,讓財富之花開遍全國。
責編/袁冰
yuanbingxinwe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