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的海外留學生總數已超過50萬人,其中政府每年公派留學人員有2000人左右,其余都是自費出國留學。中國留學生人數已居全世界首位,這些留學生分布在103個國家求學。近幾年來,中國的自費留學熱更是一浪高過一浪。在北京、上海、深圳以及省會城市留學生年增長幅度在25%以上。
低齡留學
我國留學人群近年來呈現低齡化趨向,18歲以下的小留學生數量已占到中國留學生總人數的一半以上,在南方一些城市甚至占留學人員的70%至80%以上。
高中以下的小留學生的日益增多,低齡留學的熱度逐年升高,不僅造成家庭教育投資的巨大浪費,而且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不理性的教育方式導致家庭盲目投資,高中沒有畢業就去留學,初中生也留學,甚至連小學畢業生也爭著辦出國留學手續,舍得對孩子進行智力投資是時下的一種普遍社會現象。孩子剛上幼兒園,便在父母的帶領下,參加各類培訓班;上了小學,參加各類競賽;升入中學后,家里開始考慮擇校……家長望子成龍成鳳迫不及待,并不符合孩子“玩中學、學中玩”的原則,不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低齡留學是幼兒培訓的延長,是小學競賽的升級,是另一種方式的擇校。盲目的教育投資,剝奪了孩子的學習自由權,導致孩子對學習的反感和各類悲劇不斷發生,有的孩子獨自出走,有的孩子輕生,有的孩子甚至殺人泄憤。
低齡留學是家長在物質生活富裕后,對家庭教育追求商業化以期超級回報的具體表現。低齡留學的社會基礎是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誘發了一些人對教育的過分期望,簡單地將教育看作是一種商業投資,將家庭教育完全等同于一種經濟產業,過分講究高投入高產出,要求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收到高額回報。以為既可避開升學就業壓力,又可以通過鍍金,讓孩子找到一份好工作,得到一份好收入。
實際上,低齡留學的代價絕不僅是花費高,同時還潛藏著孩子心理扭曲、滋生性格缺陷、荒廢學業等可能性。如果這種可能性變成現實,不僅孩子不會贏在起跑線上,而且家長的教育投資也會血本無歸。
第三出路
高校擴招之后,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加大。據有關資料顯示,近幾年來應屆大學畢業生有60%對就業采取回避態度。除了就業難這個客觀因素以外,有些高校畢業生對就業崗位預期要求過高,待遇期望值過高,選擇留學一是想避開就業高峰,二是想通過留學來增加自己的就業籌碼。于是,出國留學成了除就業、考研之外的第三大出路。每年總有一大批高校畢業生選擇自費留學。出國留學已經蔚然成為一種風氣、一種潮流。社會重視出過國的專家,家長們以兒女出國留學為榮。但是,家長送孩子出國本身就是一種風險:把所有的賭注都押在孩子身上,全靠孩子自己在異國他鄉奮斗,留學雖然有鍍金的希望,對于普通高校畢業生來說,但更多的是困難;貸款是第二個風險:孩子出國留學,需要高額的生活費用,雖然打工能掙一部分費用,但是大部分還需要家長承擔,一邊償還貸款,一邊承擔孩子的國外求學的高額生活費用,家長會處于左右為難的地步。
目前,許多普通收入家庭選擇送子女出國鍍金,必須向親戚朋友借錢給孩子辦理留學簽證。學生出國后第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雖不犯愁,從第二年開始,就惟有靠打工賺錢來學習和生活了。只要我國高等教育依舊在擴招,就業壓力依舊在增大,高校畢業生自費留學便會依舊盛行。
按常理說,出國留學的應當是優秀學生,可是在中國的自費留學生中有一大批是成績不理想的高考落榜生。每年高考過后,留學中介的生意就火了起來。據統計,北京市從事留學中介服務的機構有300多家,其中經過批準的也就是合法的只有46家。一些黑中介千方百計吸引那些不明真相的人上當受騙。許多有錢人不惜重金,千方百計把孩子往國外送,寄希望于孩子出國留學就能成功成名,耀祖光宗。其實,國外的正規大學同樣對學生的成績有很高的要求,想“混”進去談何容易。盲目留學倒是給很多國外雜牌大學和私人學校帶來發財良機。不少家長誤以為孩子小,接受能力強,很快就能過語言關。哪里想到,本來成績就不好,又要過語言關,那就更吃力了,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加之十幾歲的孩子自制能力差,面對花花世界很容易沉迷于玩樂之中。一旦被學校開除,無人管了,整天游手好閑,在國外成了小混混、小流氓。有的留學生由于成績太差和出勤率等原因被注銷簽證之后,往往不敢告訴家人,選擇“黑”在國外,靠按時提取父母寄來的學費混日子。
留學與弊案
富人子弟花得起錢出國留學可以理解,而官員子女競相出國留學,一年要花二、三十萬元,錢從何來?
從近年來查處的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來看,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把子女送往國外留學。通過對這些案例進行分析,可以看出,貪官送子女到國外留學,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以權換錢。一些領導干部愛子心切,希望把子女送到國外去學習,但自身的經濟實力有限,于是把手中權力作為換錢的工具。江蘇省徐州市紡織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原董事長高平收受賄賂122?郾5萬元,貪污公款10萬元,因受賄罪、貪污罪被判處有期徒刑20年。高平在懺悔時寫道:“我多次出國考察,看到國外的生活、教育水平比國內強,能讓女兒出國留學便成為我的強烈愿望,為女兒籌措自費留學的費用,也是我變本加厲貪污、受賄的一個誘因。”福州市原城鄉規劃局局長姜燕生為了支付兒子出國留學費用和個人開支,利用職務便利受賄共計11萬元人民幣和2萬美元。
2、相互攀比。2004年福州市被查處的眾多官員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把子女送到國外留學。其實,這種現象在全國各地具有一定的共性。一些地方,領導干部送子女出國留學成為一種風氣,領導干部及其子女們相互攀比,客觀上助長了這種風氣。遼寧省原副省長劉克田利用職務之便,為女兒出國留學收受巨額賄賂。在案發后的檢查中,他說自己“看到別人送子女出國留學,特別是進入國外名牌學府,自己也不甘落后,總想為子女創造一些條件”。
3、變相受賄。有人想請官員辦事而無門路,通過資助或“借錢”幫助官員子女出國留學,雙方便找到了契合點,各取所需,皆大歡喜。顯然,這是一種典型的權錢交易,也是官員變相受賄的一種方式。如原北京市交通局副局長畢玉璽經常故意說其子留學費用高,暗示他人送錢,他便以子女出國留學為名收受或索取賄賂。原常德市紀委書記彭晉鏞以女兒到英國留學急需費用為由,采取明借實要的辦法,多次收受賄賂。
4、轉移贓款。利用親屬出國留學轉移贓款是腐敗分子斂財的一條捷徑,貪官通常先送孩子留學,再以教育經費流動資金作掩護,把贓款轉移到國外。原鞍鋼集團弓長嶺礦業公司經理助理、總工程師夏玉容被“雙規”前,開列了一份高達1400多萬元的家庭財產清單,打算寄給其在澳大利亞留學的兒子,準備轉移財產。原重慶市農資公司總經理胡啟能貪污受賄折合人民幣高達1599萬元,其贓款一部分就窩藏在新加坡留學的兒子處。
5、準備后路。很多腐敗分子對自己的腐敗行為有清醒的認識,知道自己遲早有一天會案發。于是,提前做好人、財、物等方面的準備,隨時準備出逃。先送子女出國留學,然后讓妻子出國陪讀,一旦風吹草動,便抽身外逃,到國外定居。胡長青在案發前就將兒子通過留學送到國外;楊秀珠也是通過子女留學途徑出逃的。
留學垃圾
出國留學,這在許多人眼里,不僅很有面子,而且很有出息。把書都讀到外國去了,那得有多大本事。過去,出國留學只是極少數人的事。如今,不但有出國潮,還出現了留學熱。然而,留學的多了,麻煩也多了。大連的張先生近來就很頭疼,病根就在留學的兒子身上。前兩年看著上高中的兒子學習成績不佳,考大學無望,張先生盤算著不如讓兒子出去搞張洋文憑。因此,咬牙湊錢送兒子去了德國。然而,經過兩年,兒子不僅與張先生預期的國際性人才沾不上邊,甚至連德語都沒學好,整天沉溺于網絡游戲,整天同一幫同樣來自中國的小留學生吃喝玩樂,成了花花公子。為了不讓兒子在外繼續墮落,張先生只好親自赴德把兒子押回來,花了70萬,培養出個留學垃圾,是張先生萬萬沒有想到的。類似張先生的家長不在少數。留學生在海外賭博犯罪、殺人綁架、販毒、未婚先孕等時有發生。
據對留學生群體的調查以及海內外媒體發布的相關資料顯示,中國小留學生的同居率高達80%,而且還有年齡越小,同居比例越高的情況。小留學生如此之高的同居率,令社會各界十分擔憂。
約克大學一名研究東亞文化的教授透露,近年來到加拿大求學的部分中國留學生年齡偏小,自控能力差,他們喜歡染黃自己的頭發,男孩子學著戴耳環,有的一只耳朵上穿三四個孔。男孩女孩在一起同居,夜里玩計算機、看影碟,白天不起床,每天三餐減為一餐,而且天天下館子,十天半月不上課,偶爾上一次課,也是在課堂上睡大覺,這種現象在部分小留學生當中不算新鮮。他表示,多數小留學生同居后不再認真讀書,把心思完全放在兩人之間的感情上,只有少數的小留學生會在同居后,繼續專心努力讀書。一名來自北京的18歲小留學生說,很多周圍的同學的確是一到加拿大就迫不及待地與異性建立起同居的關系,而且此種現象激發了更多人去尋找另一半的渴望。他們在朋友面前展現著如夫妻般的恩愛,但看透了,其實雙方只是為了排解留學期間彼此心靈上的孤獨與苦悶。
有專家分析認為,同居雙方一旦感情出現危機,隨之而來的不僅是學習上的壓力,那些生活上和精神上的壓力都會對他們的心靈產生不可估量的創傷,在心理學上被稱之為“愛的混亂”,由于錯亂而導致的自殺、情殺等社會案件在中國留學生當中曾有發生。
在中國自費留學生群體中,有一些人熱衷穿名牌、住豪宅、開寶馬、進賭場。他們大多是富人子弟和官員子女。這些留學生并不在意自己能否拿到學位,一天到晚只是隨心所欲地花錢,在美國買房都是現金,出手闊綽能“嚇壞”美國人;在英國,一些來自北京和東北等地的“闊少”,一雙鞋、一只包都是幾百英鎊(1英鎊約合14元人民幣)他們有自己的私家車,能買得起寶馬的也不乏其人;在加拿大,“闊少”的年齡主要在18至25歲之間。出手最闊綽的留學生不一定都來自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而是一般容易被人們與貧困聯系在一起的中小城市,甚至是小縣城。山西、貴州、內蒙古、河南等地的富足留學生,常常令人瞠目結舌,吃高檔穿名牌開奔馳駕寶馬。有一個中國女留學生開著奔馳車去餐館應聘服務員,“嚇壞”了餐館老板。老板問她:“小姐,你是來吃飯的吧,看你這跑車也不像是做服務員的主兒啊!”該同學堅持要做服務員,但老板最終還是沒敢雇用她。
更有闊綽的留學生在找不到更好的消費方式后,便出入各大賭場。多倫多賭場和拉斯維加斯賭場都有中國留學生出入,每次都要有成千上萬元的輸贏。
最近發生的一次留學生安全事件,是2007年3月8日出在美國俄亥俄州的一次特大交通事故。在這次事故中,三名來自遼寧大連的留學生當場死亡。其實,中國留學生的安全問題早已亮起了紅燈。中國駐溫哥華總領事館教育參贊薛亞菲早在2002年就提醒留學生:“安全是第一要務!”近幾年來,留學生安全案件時有發生,許多留學生的父母經常處于提心吊膽的狀態。車禍、綁架、搶劫……無時無刻不在牽動著留學生家長的心。兒行千里母擔憂已經演變成了兒行萬里母揪心。每一次意外事件,都引起中國駐外使館、留學專家、中介機構等各個領域不斷的關注和思索。
為誰留學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漫長遙遠的留學路需要真金白銀鋪成。伴隨著中國留學熱的震耳濤聲,中國最稀缺的資源——資金與人才那嘩嘩外流聲令國人扼腕。

一名自費留學生按年均消費8萬元算,中國家庭送子女出國留學一年的費用達320億元人民幣。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法國等國家的一些大學和大批私人學校,看準了中國人的出國留學熱這塊經濟大蛋糕,高舉“教育是一生中最大的投資”的招牌,通過各種中介紛紛向中國的“投資者”拋來了繡球。這類學校考試入學門檻很低,只要有錢就行。
對國外的教育機構而言,招生無異于“招錢”。來自留學中介機構的材料表明,到英國念完學士學位,4年就是64萬元人民幣;到美國念碩士學位,每年的費用在1?郾8萬美元。這還不算交給中介機構的數萬元人民幣手續費。據一位曾留學美國的教師介紹,美國大學招收的美籍學生當年一般是不交學費的,要等有關部門根據納稅情況核算減免一定費用后才交學費。可是招國外的學生,不但要先交錢,而且一分也不能少。有的學校對外國學生收取的學費幾乎是本國學生的2至4倍。中國將超過日本成為美國教育的第一大進口國。澳大利亞也從對中國的教育出口中大大獲利,澳大利亞對華教育出口在對華出口產業中位居第四,從中國獲得的收益僅次于羊毛、礦產等傳統資源對中國的出口。大量民間教育投資的外流,無疑使本不景氣的教育事業雪上加霜,必將導致國內教育投資匱乏的惡性循環。自費留學熱在我們教育投資嚴重匱乏的困境中,一年卷走了100多個億的民間教育投資。
比資金流失更令人扼腕的當是成批量人才資源的流失。《中國青年報》一篇題為《最優秀的學生去了哪里》的報道稱,2001年北京大學本科畢業生2217人,研究生2002人,畢業后直接出國留學的有831人,占畢業生總數的接近20%,其中有711人去了美國,比例接近87%,比上一年增長了9個百分點。1998年,清華大學畢業生直接申請出國留學的為760多人;1999年為960多人;2000年更是突破千人大關,達1120多人;2001年繼續保持在千人以上。現在仍然保持持續增長的勢頭。難怪大學里流傳著這樣的說法:一流的學生去了美國,二流的學生去了國內的外企,三流的學生在本國難以找到工作。
在國內精英紛紛踏上出國路的同時,發達國家相繼為白領、金領的華人們植下了梧桐樹。2001年,美國移民局發放了20萬個用于招聘科技人員的簽證,其中我國占10%;德國政府實施“綠卡計劃”,將攬入15萬個專業人才,中國是其首要目標之一……
硅谷的骨干,大都畢業于中國的清華、北大等大學。早在1997年,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北大方正集團董事王選從美國考察歸來就無限感慨道:硅谷的公司中沒有美國人并不稀奇,而沒有中國人的高科技公司則是罕見的!
高精人才的大量外流,不僅使中國的先期人才培養費付之東流,而且消弱了中國在國際經濟技術競爭中的實力,提升了競爭對手的人才優勢。當年國內名牌大學的同桌們,一個個成了當今中國商戰在國際賽場上的強勁對手。有人痛惜:在人才培養的漫漫長路上,難道中國人辛勤種樹,讓外國人輕松摘果?國家及千萬個家庭花費巨資,就為了給國內過關斬將層層挑選的人才們打開一條留洋的不歸路嗎?
需要冷思考
現在世界就是一個地球村。正處于學習、探索階段的青年出國留學,對國家對個人有利,對世界也有利。現在留學的人越來越年輕化,也是很自然的現象。不過,在小學、中學階段就出國卻未必有利。作為一個中國人,首先必須學習中國文化,那樣才能說你是個中國人,才能與世界對話,學習他們先進的東西。否則,中不中、洋不洋,對發展不利。大學畢業以后出國是比較合適的,這時對中國的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自己需要學些什么,這樣出國收獲才大。
至于出國是否就是成功的捷徑,也因人而異。有的人就是留在國內好,在國外反而不能發揮自己的才干。比較適合留在國內發展的人,可以用短期出國、經常出國的方式開闊眼界,既加強與國外的交流,又可以在國內成就自己的事業。那種不惜到國外刷盤子而放棄國內事業的做法,顯然是不可取的。
無可置疑,找準位置的出國留學學習,確實能夠對今后的工作、前程產生巨大的影響。老一輩一些人走出國門去求學、求路、求真理,從他們成功的先例中可以找到啟發。來點冷思考,有助于走上正確、理性的人生道路。否則,得不償失,落個“這輩子能把留學投入的錢,賺回來就滿足了”這種地步,到底是誰的悲哀?
至于干部子女出國留學中的問題,領導干部首先必須樹立正確的子女教育觀和權力觀,需要加強對領導干部子女出國留學的監管。盡快全面推行領導干部直系親屬出國留學報批備案制度,推行領導干部財產和子女留學公示制度;加大對利用子女留學違紀違法的打擊力度。
教育投資是一筆無形投資,投入多少到底能得到多少回報,那是一個未知數。并不是每個家庭里的每個學子都有必要去留學,也不是每個家庭里的每個學子都能通過留學,換取幸福、美好的人生。據報載:重慶市有個優秀的中學生被父母送到德國留學8年,花費百萬元,掙了個碩士學位,可這個學生回國就業后月薪只有1500元,惱怒之下把母親暴打一頓,還將母親趕出了家門。眼下,有不少家庭,但凡有些錢,父母便會竭盡全力將子女送出國門。希望子女留學成龍成鳳,將來在國外掙洋錢,即便海歸也可掙大錢,最好是移居國外。然而,從良好的愿望開始,到頭來展現的事實,常常不免事與愿違。

相關鏈接
近年來中國留學生主要案件
○2001年2月26日,就讀日本立正大學的中國女留學生劉蘇秦被發現慘遭殺害,尸體遺棄在校園附近的雜木林中。
○2002年大年二十九,年僅19歲的中國留學生陶琳在加拿大遇害。
○2002年8月6日,中國使館接到德國巴符州路德維希堡警方的通知,中國留學生胡鵬當天與當地德國人發生糾紛時被害。
○2002年10月23日,警方證實在溫哥華失蹤的中國女留學生趙巍被殺害,其尸體在斯特夫湖被發現。
○2002年8月19日,上海留學生唐文峰、吳輝酒后因舊債務發生爭執,持刀斗毆。吳輝在殺死唐文峰后,又將死者的尸體分切成數塊,再運出去拋棄。
○2002年8月27日,來自廣州的23歲留學生余震在溫哥華自己的住所內被人槍殺。警方發現他遇害前已經喝醉。與他同住一間宿舍的另一位中國留學生案發后失蹤。
○2003年8月30日,中國女留學生尚葵于多倫多市中心寓所內被其丈夫李博勒死。
○2003年10月,9歲華裔女童張東岳在自己家中被人劫走,2004年3月其遺骸在多倫多以西的密西沙加市被發現。2004年7月21日,來自中國上海的留學生陳敏,因涉嫌殺害張東岳在多倫多住所被捕,時年21歲。
○2004年2月21日,挪威宣布,在奧斯陸一大學學生宿舍發現的兩名死者,已確認是在挪威求學的中國學生吳宇航、余寧燕。而且謀殺者是中國留學生吳佳鴻。
○2004年5月19日,兩名中國留學生在澳大利亞阿德雷德市遭人割傷喉部。
○2004年7月,一中國大陸女留學生從男友住處搬出,新加坡男子陳辰盛向她提出要合住一星期要求遭到拒絕。于是陳將女留學生拖入車內,強奸未遂。陳以刀割女生喉嚨并刺其右肺,并將其棄在林中,被法院判決入獄15年。
○2004年12月24日來自臺灣省的18歲留學生許蔓荷在多倫多市的一場車禍中死亡。
○2005年2月13日,17歲貴州女留學生在馬來西亞慘遭奸殺。
○2005年9月21日,日本流通經濟大學4年級30歲的中國留學生于燕被勒死棄尸在水戶市一排水溝內。
○2005年12月6日,中國2名留學生劉泰郎、田林海在渥太華唐人街的一卡拉OK廳內被歹徒槍殺。
○2005年11月23日,中國留學生孫坤在馬來西亞攜巨款突遭兩名劫匪持刀搶劫,孫坤胸部、頸部遭劫匪刀刺而身亡。
○2006年1月22日,兩名臺灣移民于加拿大本拿比市一處商場停車場內槍殺中國大陸留學生,造成一死一傷慘劇。●(責編:金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