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PC時代的智能終端也許不能埋葬PC,但是智能終端具有比PC更廣的空間和更強的生命力。
胡伯林拜訪銀行客戶時發(fā)現,很多銀行客戶現在還有Wyse二十年前銷售的終端。
胡伯林現在是Wyse亞太區(qū)的總裁,管理著包括日本市場在內的整個亞太區(qū)。雖然智能終端對多數中國企業(yè)還是一個很陌生的概念,Wyse的銷售市場也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歐洲,大約只有10%的市場份額在亞太市場,而中國不過是這10%的10%。
不過胡伯林還是經常呆在中國,一方面固然有對中國市場的了解,另一方面中國有Wyse很強大的研發(fā)隊伍。
智能終端對多數中國客戶還是一個新鮮事務,包括銀行在內的多數客戶還在小心的評估智能終端的價值。但是在美國,智能終端超過30%的成長率和世界一百強企業(yè)中的四成已經開始使用。
同時下流行的P2P概念相反,Wyse對市場發(fā)展的判斷是終端并不需要越來越強大的性能和以及伴隨而來的復雜性。尤其是在商業(yè)領域,PC強大的性能給企業(yè)帶來了巨大的管理難度,資料泄密、病毒攻擊、員工因為聊天而降低的勞動生率等等。更嚴重的是PC頻繁的升級給企業(yè)帶來了巨大的負擔。
根據第三方調查:在微軟的Vista發(fā)布前,有不到10%的企業(yè)首席信息官考慮升級,但是現在已經有超過30%的首席信息官開始考慮升級到Vista。但是升級就意味著新的軟件花銷以及更大的硬件升級成本。
但是多數企業(yè)并不是以計算機作為核心能力,對這些企業(yè)而言,計算機和網絡往往是成本中心。所以被微軟和英特爾這樣的火車頭強拽上Wintel軌道,并不是這些企業(yè)的最優(yōu)選擇。在這種背景下,美國的智能終端市場和虛擬計算市場高速發(fā)展。
實際上Wyse所說的智能終端概念并不新奇,包括SUN在內的很多公司在過去幾年就提出了網絡計算機、瘦客戶機概念,甚至微軟也在Windows95時代支持過無盤工作站。但是面對強大的PC廠商已經更強大的Wintel,這些概念終究沒有成為市場的主流。
不過這一次情況已經不同,IBM在賣掉“高貴但不賺錢”的PC業(yè)務之前,就花費了巨額市場費用宣揚“隨需應變”戰(zhàn)略,網絡寵兒思科也巴不得IT走向以網絡為中心的時代,加上一直對Wintel桀驁不馴的SUN,以及PC上越來越泛濫的蠕蟲病毒的適時幫忙,越來越多的企業(yè)認識到PC也沒有想象的那么美。IBM戰(zhàn)略的核心,就是要把計算機變成水電氣一樣的基礎設施,讓用戶在享受便捷計算的同時回避PC的復雜性。
Wyse倒沒有IBM那樣激進,目前看起來,Wyse智能終端還是一個過渡方案。Wyse并不反對微軟,畢竟微軟依然是PC霸主。Wyse目前的絕大多數解決方案還是讓終端運行Windows系列操作系統(tǒng),讓網絡和計算機中心承擔更多的復雜性。也就是說,客戶運行的Windows系列操作系統(tǒng)不過一部分在計算機中心,一部分在智能終端,通過網絡將計算機中心和終端無縫連接。例如假設客戶桌面要運行Office,并不需要客戶在智能終端真的安裝上Office,而是從計算機中心申請,軟件和計算能力并不在智能終端本地。對使用者而言,更關心的是功能而不是功能實現的地方。這就像Google的搜索,使用者關心的是搜索的結果,并不關心結果是在本地完成還是在Google的超級計算中心。
這對企業(yè)客戶無疑具有吸引力,一方面企業(yè)對客戶的桌面擁有更強的控制能力,另一方面桌面PC沒完沒了的升級可以避免,還有就是網絡中心可以統(tǒng)一升級并集中決定安全策略,煩人的病毒入侵可以最大程度上得到抑制。
Wyse的解決方案顯然很符合銀行、航空公司、學校、賓館這樣客戶的胃口。實際上Wyse在中國就推出了針對賓館酒店的解決方案。例如賓館給每個客房提供電視作為顯示終端,配備一個類似于機頂盒一樣的智能終端。入住客房的顧客可以像使用電視一樣使用,也可以通過智能終端收發(fā)郵件、上網查資料等等。
不過顯然智能終端的胃口并不是這么小。例如胡伯林就正在同韓國電信洽談,商議由電信作為基礎運營商,給電信客戶租用智能終端。在使用上,智能終端幾乎等同于PC的功能,客戶完全可以定制終端的軟件環(huán)境,但是客戶并不需要面對安裝、維護系統(tǒng)這樣的煩心事,另外租賃智能終端的在成本上無疑要比PC更有吸引力。這也是IBM四年前所描述的像水電氣一樣使用計算的美妙場景。
其實這樣想的并不只是Wyse一家,例如盛大的陳天橋也早開始這樣的嘗試。不過陳天橋既沒有把他的“盒子”歸類為瘦客戶機,也沒有稱為智能終端。陳天橋希望通過他的盒子同網絡游戲爭奪“客廳”,一個更大的客廳,很明顯電視用戶要遠遠超過PC用戶。
數字電視的想法其實也在響應IBM偉大的號召,在北京歌華有線提供給客戶的機頂盒中,就有一個頻道提供股票信息,而且操作方式基本上同PC上流行的股票軟件接近。
從技術上來講,歌華有線和電信寬帶已經開始趨同,都提供雙向高寬帶的數字通訊。而機頂盒本質上就是一個增加了射頻處理的智能終端,唯一不同的是從計算機行業(yè)走出來的智能終端更像PC,而機頂盒更像新的影源。
當然,現在的智能終端要取代PC還有很遙遠的路要走。例如Wyse目前的市場重點仍然還是銀行、電信、學校和大型企業(yè),Wyse在中國的客戶還主要是跨國公司的中國分部。從計算機中心、網絡、智能終端整個系統(tǒng)的復雜性而言,給一個企業(yè)提供智能終端服務和給一個社區(qū)或者一個城市提供智能終端服務其復雜性還不是一個量級。
更重要的是,要想像水電氣基礎設施一樣提供計算服務,還需要類似水廠、電廠、燃氣公司這樣的基礎運營商。雖然目前電信和有線電視網這樣的企業(yè)最接近這個角色,但是他們是否想扮演還很難說。
通訊、家電和PC的融合已經銳不可擋,胡伯林就號召他的員工普遍使用Skype削減國際長途,而當聽說現在有支持WiFi(無線局域網)的手機時,胡伯林馬上想到了Skype在手機上使用的誘人好處。PC上的視頻電視卡和視頻采集卡已經下降到百十來元,現在的PC已經具備了取代電話、電視的功能特性。
當然,從PDA演進過來的智能手機也毫不示弱,電話、PC、電視的功能也基本具備。而安裝上機頂盒的電視也很容易具有電話、PC的功能。廣義的智能終端雖然由不同的母體所孕育,但是成長的方向卻驚人的相似。
后PC時代的智能終端也許不能最終埋葬PC,但是顯然智能終端具有比PC更廣的空間和更強的生命力。
從這個意思上來看聯想收購IBM PC,也許更清楚的凸顯了IBM的老謀深算和聯想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