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豐富篇
※ 經典語段一 ※尤其在看待死生這個問題上,對于死亡,人有著一種本能的懼怕。“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古人對時間易逝人生偶在的慨嘆,令人欷歔不已。整個人生之旅中,時間與生命同義。與動輒上億年的地球生命史相比,真覺得人生所能把握的時間實在太短暫了。也只能“嘆吾生之須臾,羨宇宙之無窮”。據說,那些雪域高原上的高僧,每晚臨睡前必將碗倒扣,紀念這蜉蝣般苦短的人生。世事無常,時間又是一切事物的破壞者,誰敢斷言自己明晨就一定能醒轉?這殘酷的真理甜蜜的謊言你更愿靠近哪一個?由這一價值評判發端,或許能回到生命的原鄉,做一個冷靜的觀察者而非熱鬧的感受者。然后才能以自己的生命體驗觀照他人,以自己的清潔的心——果真清潔的話——去撣他人或清潔或蒙垢的心靈,并在悲悼自己的命運的同時悲悼更多人的命運。(選自高考滿分文《悟不透的世事人生》)
妙處可言文章引用名言典故信手拈來,安排結構由古及今,層次分明,令人耳目一新!
※ 經典語段二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抵御不了意志的消沉。“出世”有之,“入世”亦有之,所以又有許多“英豪”浮出水面,大隱隱于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意氣風發的李白,對前途充滿著無限的憧憬。他想通過官場仕途一展才華,報效國家,揮灑人生。
然而,多年的官場生活,多年的仗劍游歷,讓李白反思起來。有過得意,也有過失意,他終于看清了從仕之路的艱辛與黑暗,高力士為其穿靴實則銬住了他的雙腳,朝廷賞賜實際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山泉清洗世間的污穢,每一次醉后醒來,他又重新開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終有一種信念,始終有一種火熱的詩情沖動,始終有超俗的“出入”灑脫!他不被世事摒棄,也不被百姓遺忘,更不被朝廷重用。
于是他不斷地重拾希望,不斷地將自己“大隱隱于市”,也許他的人生哲學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為“詩仙”,卻是個依市而居的仙人。(選自高考滿分文《大隱隱于市》)
妙處可言本文列舉的典型人物——李白事跡,源自于高中所學的課文,而又能依本文主旨,娓娓道來,豈不正是作者自己也做到了“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嗎?
※ 經典語段三 ※包容是一種智慧,一種氣度。英諺有云:“世上沒有不長雜草的花園。”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對他人的體諒和理解之上。藺相如對廉頗的包容,成就了“將相和”的佳話;鮑叔牙對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壯舉;李世民對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貞觀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對士人學子的包容,則迎來了繼戰國之后中國歷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榮的高潮。包容的意義,絕不僅僅停留在個人層面,它對整個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同樣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選自高考滿分文《包容》)
妙處可言這段文字先提出了作者的觀點,然后引用中外諺語和列舉中國古代典型事例來論證,最后得出結論。論述材料豐富。
富有意蘊篇
※ 經典語段一 ※當你覺得你人生兵敗如山倒時,當你覺得生命不幸被卷入苦難的漩渦時,當你覺得未來毫無意義時,朋友!請你跳出來,跳出來吧!
站到生活的外圈,站到足夠高的心境邊緣,遙望生命的長河,在她那蜿蜒曲折的身軀中,你現在所遭遇的種種磨礪,僅僅只是河床中一顆顆滾動的砂石,只是你漫長的人生路途上可以忽略的一個細節。那些可怕的黑暗,那些洶涌的漩渦,都僅僅是失意中的你臆想出來的“災難”。要明白啊,從你整個生命的過程來看,所謂的“災難”,都渺小得不足掛齒。
霍金在他事業的頂峰時期,卻連遭病創,沉重的打擊足以使他的精神崩潰,然而他跳到了“災難”的圈外,遙望到了病痛的逾越性、人生的坎坷性,終于戰勝了病魔,飛越了坎坷。他那樣偉大的毅力被世人所景仰,他那樣偉大的成果被世人所珍重。越王勾踐承受了亡國之痛,扛住了數十載的非人的屈辱,他堅守復國信念,是因為他在圈外遙望到了生命之光,他看到了勝利復仇的希望,最終他創造了不可思議的歷史奇跡。試問,如果他沒有逃出身內的“心魔”,遙望生命的本能,哪里會有力量支持他東山再起?是啊,遙望給人以清醒的頭腦,讓人更懂生命的美好;遙望給人以勇氣,讓人因看到希望而不畏艱險;遙望給人以信心,讓人重振旗鼓,遠離過去,面向未來。(選自高考滿分文《近觀與遠望》)
妙處可言文章語言切忌一覽無余,平淡無味,而是要有意境,用語要含蓄,要能激發讀者的聯想與想象,要能促使讀者去思考;特別是關鍵地方的用語,含蓄、有意蘊會使內容更豐富,更耐人尋味,更有意境,更有深度。比如上文綜合運用了排比、引用、反問等修辭手法,特別是選用“霍金”,以及“勾踐”這個歷史人物,足見作者豐厚的文學底蘊,來點史料,總能讓文章更有一種厚重味。文章自然耐人咀嚼,雋永而睿智,顯示出作者扎實的文學功底和藝術修養。
※ 經典語段二 ※“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持竿垂釣的莊子,有人勸他涉世為官,他漠然視之;他孤傲的心靈走不到渾濁的仕途。他出乎其外,超然塵世,視楚國相位而不顧,跳出渾濁穢氣的世俗;他又入乎其內,獨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風中獨立看守月亮的大樹,把持著那潔白的美德,“享受”著逍遙的人生。莊子知入知出,一生朝氣蓬勃,光霽月明。他面對一池澄清秋水,背對功名利祿,他的心就如同身邊流淌的溪水一樣清澈、潔凈。他超然的心態注定他與仕途無緣,但正是他“出入”和諧的心態,才成就了他逍遙的一生,才使他留下了“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這樣汪洋恣肆的篇章。
“出乎其外,入乎其內”鑄成了莊子千古的“情美”圣像。
“運籌于幃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曠世奇才諸葛亮橫空出世,用兵作戰,巧用妙計。他出乎其外,從整體上把握戰局,準確布陣施略;他又入乎其內,深入挖掘戰事本質,協調軍中一切,齊心參戰。諸葛亮知出知入,光輝四射。博望用兵,曾使十萬曹軍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再觀用智,面對東吳群儒,盡顯風流,極盡瀟灑。更不用說三氣周郎,從容之狀令人嘆為觀止;七擒孟獲,剛柔兼濟,令人欽佩……
“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成就了諸葛亮萬世的“智美”傳說。(選自高考滿分文《出乎其外,入乎其內》)
妙處可言選文語言富有韻律,長短結合、隨心所欲的對仗排比,信手拈來的典故詩詞,共同營造了文章崢嶸的氣象,點染了文章絢麗的色彩。文中體現出的語言之華麗、氣質之大氣,想來是贏得評卷老師賞識的關鍵。
編輯/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