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涌
美國今天在伊拉克遇到的問題,不僅僅是美國的問題,也曾是當年羅馬帝國的問題。美國能否避免羅馬帝國的命運,很大程度上在于自己能否直面這樣的挑戰。
最近,我把幾張網上流傳的美軍在伊拉克傷亡的照片貼在自己的博客上。一些網友覺得照片實在慘不忍睹,要求我拿下來。
我沒有拿下來。我希望通過這些照片討論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美國這個世界帝國的困境。這涉及到四個方面:一、布什不久前聲稱不能容忍伊朗擁有核武器,甚至提到“第三次世界大戰”;二、軍方不停地告急,因為現有兵員支持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已經非常困難;三、民主黨左翼提出恢復征兵制度,讓各階層的人都分擔戰爭的犧牲,但是,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方面,所有真正希望獲得提名的總統候選人都反對征兵制。因為他們知道這會嚇壞了選民;四、從1992年克林頓贏得大選開始,美國被兩個年輕時逃兵役的總統統治16年之久。這樣的總統在送士兵上戰場時如何有道德權威?
這不僅是美國的問題,也曾是羅馬帝國的問題,更是文明興衰的問題。美國能否避免羅馬帝國的命運,很大程度上在于自己能否直面這樣的挑戰。
可惜,大部分美國人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比如最近民調顯示,絕大多數美國人不能容忍伊朗擁有核武器。這自然為發動戰爭提供了一定的民意基礎。但是,更多的美國人堅決反對恢復兵役制。
我曾經問過一些美國人:你們怎么可能既要對伊朗強硬,又反對兵役制呢?很明顯,如果美國對伊朗開戰,美國憑借高技術的優勢,可以輕而易舉地摧毀伊朗的核設施和主要軍事設施,這在兩次伊拉克戰爭中看得清清楚楚。但是,阿拉伯世界如今也明白了:真要和美國交鋒,不能打常規的戰爭,而要創造現在伊拉克那種自殺人彈的戰場。如果阿拉伯世界在阿富汗-伊朗-伊拉克這樣廣闊的戰場上展開人力資源密集型的入彈式游擊戰,美國要投入多少兵力?不實行兵役制,哪里找人去打仗?
更重要的是,沒有兵役制,上戰場打使的大多是窮人。最近《波士頓環球報》上登出本地區陣亡將士的照片,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比較貧困的鎮。幾個平均房價在百萬左右的富鎮,一個也沒有。
西方社會本有著經久不衰的傳統:上流社會平時享受著種種特權和榮耀,但在危急時刻,都要爭相承擔最大的責任和犧牲,這樣才堪當領袖,老百姓才會相信愛國主義的意識形態。
如今,美國實行了職業兵制,參軍是就業,最后領的是工資和各種福利。軍隊里的普通士兵,多是那些上不了大學、也找不到理想工作的下層子弟。所以,伊戰打得那么慘烈,大多數國民照樣是整天逛商店、看電影,享受著太平盛世,仿佛一切都與自己無關。誰讓那些當兵的找了個壞工作呢?如今的美軍,雖然還是訓練有素、士氣高昂,但是,這種為國從戎的精神,不過是當年肯尼迪、老布什一代傳統的遺緒。大家還從老意識形態中獲得一種共赴國難的幻覺。而現實則是置入玩錢,窮人玩命。一旦這種現實延續時間過長,人們就會從愛國主義的意識形態中幻覺中醒來,美軍的士氣就會出現危機。
像布什這樣的領導人沒有經過戰陣、沒有體驗過戰爭的慘烈,加上美國軍事力量異常強大,致使整個國家過于好戰,并不覺得要為之付出代價。
一位美國記者注意到,二戰一代人正在退出美國的政治生活。他為此采訪了國會一些參加過二戰的議員:“你們退休后,國會中打過仗的人很少。當他們面對危機時,會不會喪失了敢于一戰的勇氣?”結果這些老議員的回答正好相反:“我們擔心的不是下一代不敢打仗,而是太愿意打仗。因為他們沒有見過戰場,不知道打仗的慘烈?!?/p>
看看當今的美國,領導走向伊戰的布什、切尼等,都是逃避了兵役或者沒有上過戰場的人。而鮑威爾這樣在越戰中殺出來的將軍,則竭盡全力避免戰爭。
當年羅馬帝國鼎盛之時,攻無不克,結果輕易興兵,戰事不斷。但隨著貴族階層退出軍隊以及人口的衰減,兵源空虛,最后不得不依靠異族(即所謂“野蠻人”)的雇傭兵打戰,羅馬人自己則躲在城里驕奢淫逸。最終這些異族顛覆了羅馬?,F在的美國國民,也有著羅馬式的世界帝國的心態,覺得自己無堅不摧,并不需要為7維持自己的榮耀而付出代價。
縱觀人類歷史,任何一個文明,如果只是窮人打仗,富人享受的話,這個文明就會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