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最基本的需求——生存。那么,接下來是什么呢?追求富裕。然后呢?自然會落到為了幸?!@應該說是人們生活的終極目標吧。
有遠見的前人其實已經說到了這點。原來中國人唱《東方紅》的時候,說毛主席為了人們謀幸福,也沒有說毛主席為了人們謀GDP。
當大部分人生存還有問題,溫飽沒有解決的時候,溫飽最重要。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生存已經不是主要的問題了,因而人的幸福感就變得重要起來。
知名幸福學研究者、美國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終身教授奚愷元曾經舉過這樣一個例子,如果你去問一個大學生,一個月在吃的方面花多少錢?;蛟S要800到1000元,但要吃飽的話,每月200元就夠了。那么,其余的80%花在飲食上,為了什么呢?為了滿足舌頭的感覺,滿足環境的感覺而已。這說明人花更多的錢其實很大部分是為了幸福,而非生存。
經過20多年的飛速發展,中國以2.229萬億美元的GDP總量,超過意大利和法國,并略微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在這一時代中,如何能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提高國人主觀幸福感,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那么,人們居住的城市能從哪些方面帶給人們幸福的感覺呢?是不是城市經濟越發達,居民就越幸福?人們對于城市幸福感的體驗,主要有些什么樣的影響呢?哪些因素可以提高居民對于城市的幸福感覺呢,哪些因素則不能呢?
2006年12月到2007年1月,《瞭望東方周刊》攜手奚愷元教授,對31個主要城市進行了城市總體幸福感的調查,其中包括4個直轄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22個省會城市和5個自治區首府。
本次調查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同城市市民對其城市的幸福感、影響城市總體幸福感的因素,以及不同城市市民及其子女的去留意愿。針對此目標,調查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即城市總體幸福感、影響城市總體幸福感的因素以及去留意愿。
調查采用隨機抽樣電話訪問的方式對其居民進行調查,取得有效樣本近7000個。
杭州人最滿意自己城市的官員
一般說來,一個城市的市民對于自己的城市是否滿意,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測量。一種方法是采用綜合指數進行衡量,即分別測量與城市總體滿意度相關的各個方面的分值,比如經濟、人文、環境、交通等,然后按照特定的權重體系對各方面的分值加權平均后得出最后的總體綜合指數。
另一種方式則是直接問被訪居民對其城市的總體主觀感受,即我們所稱的城市總體幸福感。與第一種方式比較,這一方式能更直接、更簡潔地描述市民對其城市的總體感受,因此我們將其作為本次調查的主要方式。總體幸福感的調查結果和排名尚未包含在本報告中,我們將在更詳盡的分析后擇機公布。
除此之外,我們還測量了市民對每個城市各具體方面的感受,包括人情、交通、賺錢機會、生活便利、娛樂、環境、治安狀況、市民文明程度以及近年來的發展等。我們把它稱作城市具體幸福感。
我們均采用7級量表來測度被訪者的感受,其中“1”代表“非常不開心”,“7”表示“非常開心”。
是否生活在經濟越發達的城市就越幸福呢?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情況并非如此,經濟發達并不能與幸福畫上等號。同樣,經濟發達和城市管理也沒有很強的相關性。在調查中,我們詢問市民“在想到所在城市的政府官員時有多開心”,統計結果表明,杭州人對自己城市的政府官員感知的幸福感最高,其次是鄭州和海口。
拉薩、南寧、長春人情味最濃
關于城市具體幸福感而言,我們分別測量了31個城市的居民在人情、賺錢機會、便利程度、自然環境、文明程度、娛樂、交通、治安、近年來發展、建筑美觀程度等十個具體方面的幸福感。我們稱之為城市具體幸福感。
從調查結果反映,涉及的31個大中城市中,人情味最濃的城市是拉薩、南寧和長春,而經濟最為發達的北京、上海和廣州卻無緣人情幸福感的前二十名。
我們分析統計結果后發現,雖然相關關系并不十分顯著,但人均收入與人情冷暖之間還是呈現一定的負相關關系,也就是說,人均收入越高的城市,人情味越淡。
是否經濟的發展必然要以犧牲人情作為代價呢?顯然,這已是經濟不斷強大的中國需要深思的一個問題。(見表一)

賺錢機會:拉薩意外勝出
就賺錢機會而言,名列榜單的前幾位城市似乎毫無懸念,賺錢幸福感較高的城市確實是那些有傳統經濟優勢的城市,諸如上海、北京、廣州等。但是,也有一個意外的結果,即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居然名列賺錢機會幸福榜榜首,而這只是本次調查中拉薩所獲三個單項冠軍中的一個。
這,或許從另外一個方面印證了——幸福感的確是人們對于客觀事物的主觀感受。(見表二)
生活便利:上海領先
關于城市幸福感調查的十個具體方面中,上海在幾個方面榮登榜首,比如s生活便利方面,上海成為領跑者。在所有城市中,上海的生活便利程度領先于其他城市,銀川、成都、沈陽位列第二、三、四名。(見表三)
在居民對于城市的建筑美觀感覺方面,上海再度成為狀元。而南寧、杭州也憑借其出色的市政建設而得到市民的肯定,分獲第二和第三名。(見表四)

自然環境:海口摘得桂冠
調查結果中,同樣可以發現,一個城市的自然環境對于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有一定的影響。
海南省省會海口,那怡人的自然景觀和良好的空氣質量顯然受到了市民的廣泛好評,在環境幸福感排行榜上,海口領先于其他城市。同樣,擁有豐富自然景觀的銀川和氣候舒適的昆明緊隨其后,也處于領先的地位。(見表五)
文明并未與經濟發展同行
有錢了,是否意味著人們的舉止規范更文明了呢?本次調查中,一個有意思的發現是,城市的文明程度,并沒有隨著城市的經濟發展而同步發展。
四個直轄市,雖然同屬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但其市民的文明程度卻有天壤之別。上海、北京的文明幸福感進入了前十強,重慶和天津則未進入前二十名。(見表六)

賺錢機會多的城市娛樂生活豐富
不知是錢賺得多了就可以進行更多的娛樂消費,還是興旺的娛樂服務行業提供了更多的賺錢機會,抑或是兩者兼而有之。從調查結果中粗略來看,賺錢機會最多的七個城市與娛樂最多的七個城市中,竟然包括五個相同的城市,它們分別是上海、北京、成都、杭州、廣州。
統計分析結果也顯示,賺錢機會幸福感與娛樂幸福感有著顯著的相關關系,也就是說,賺錢機會幸福感越高,文化娛樂幸福感也越高。(見表七)
交通:和經濟發展不同步
交通狀況的好壞,是衡量居民對于
一個城市幸福感比較重要的一個指標。經濟發達的一些城市,盡管近些年花了力氣改善城市交通,但城市里的老百姓似乎沒有因此感到滿意。調查結果顯示,城市交通幸福感較高的,并不是那些經濟發達的城市,反而一些中西部經濟不太發達的城市得分較高,比如,銀川、拉薩、??诰头至薪煌ㄐ腋8邪駟吻叭?。
上海雖然車流量大,人口密度高,但在31個城市中排名居中,也算令人滿意。本文沒有列出排名20位之后的城市,但您能猜得出最后一名是誰嗎?(見表八)
哪個城市最安全
城市社會安全能力,對城市的持續發展、促進城市有序運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這對于居民的城市幸福感來說,也是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
此次調查我們發現,一個城市的治安狀況是城市幸福感的一個基本前提條件,治安幸福感越高,城市總體幸福感也越高。所調查的31個城市中,南京、杭州、上海三城市的居民治安幸福感最高。(見表九)

近年發展幸福感:感受到的變化
在城市發展幸福感的榜單上,拉薩、銀川、鄭州排在前三名,然而北京、上海、廣州等較發達城市的發展幸福感卻并不高。
統計分析結果表明,這可能是由于居民城市發展幸福感的高低,并非取決于城市近年來的發展速度的絕對值,也不是取決于城市的GDP總量,而是取決于城市的發展速度是否容易被人們所感知。
對于一些欠發達的城市來說,近年來日益繁榮所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其日新月異的速度等,給人帶來的沖擊力,可能要比北京、上海、廣州等由發達變得更發達的城市要大。(見表十)
哪些因素與城市幸福感有關
雖然列出了各個城市十項具體幸福感的排名,那么具體幸福感和總體幸福感到底有什么關系呢?比如,到底是人情還是賺錢機會與城市總體幸福感有更密切的關系?
回歸分析的結果可看到,人情、賺錢機會、生活便利程度、建筑的美觀程度、自然環境、文化娛樂、治安、近年來發展,這些不直接被諸如GDP等經濟指標所囊括的“軟性”因素,與市民對城市的幸福感均有重要影響,其中人隋幸福感對城市總體幸福感的影響超過其他因素的影響,回歸系數近0.3,即人情幸福感每增加1個單位,城市總體幸福感就會增加0.3個單位;而賺錢機會、生活便利、建筑美觀、娛樂、城市發展等因素的回歸系數接近0.15,也就是說,這些因素每增加一個單位,對城市總體幸福感的貢獻是0.15。
統計數據顯示,文明與城市幸福感負相關,這個結果有些出乎人們的意料。
值得注意的是,和其他類似調查—樣,我們的研究只能測不同變量中有沒有相關性,而不能確定它們中的因果關系。比如,在城市總體幸福感和人隋幸福感的關系中,我們不能確定到底是高的人情幸福感導致了高的城市總體幸福感,還是城市總體幸福感高的人更傾向于發現都市人情溫暖的一面。(見表十一)

客觀因素對城市總體幸福感的影響
在數據分析過程中,我們還發現并總結了客觀因素與城市總體幸福感之間的關系。其中,受教育程度、性別、城市居住時間、是否擁有住房、上下班路上所需要的時間、住房面積對城市總體幸福感均有顯著影響。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般人們往往傾向于關注住房面積的大小,而忽略上班路上花費時間的長短,這也就是為什么人們往往為了住大房子而搬到距離工作地點很遠的城郊。這樣做是否會增加幸福感呢?
統計結果顯示,住房面積每增加10平米,城市總體幸福感只增加0.02,而每天減少10分鐘的上下班車程(單程),城市總體幸福感卻能增加0.03。換言之,每天減少10分鐘車程(單程)對于城市總體幸福感的貢獻相當于增加15平米住房面積對于城市總體幸福感的貢獻。
(見表十二)
具體來說,客觀因素對城市總體幸福感的影響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女性的城市總體幸福感高于男性。
(見表十三)

二、在目前的城市居住的時間越長,城市總體幸福感越高。
(見表十四)
三、擁有住房的人的城市總體幸福感高于沒有住房的人。
(見表十五)
四、住房面積越大,城市總體幸福感正相關。
(見表十六)
五、上下班途中時間越短,城市總體幸福感越高。
(見表十七)
去留意愿滬京最具吸引力
除了通過測量市民對于城市的幸福感來評估一個城市的受歡迎程度以外,我們還詢問了市民是否希望自己以及自己子女留在自己城市,如果被訪者表達不愿意留在原城市,那么我們會進一步詢問他最想去哪個城市。以此來評價城市受歡迎程度。這些指標是市民對于一個城市好惡的行為指標。
從調查結果看,上海和北京成為最具吸引力的城市,杭州、成都等城市也頗具吸引力,成為許多人的首選。
是否愿意留在現在的城市:杭州、??凇⒊啥肌⒗ッ鳌⑸虾H嗽敢饬粼谧约旱某鞘械谋壤罡?。
(見表十八)
是否愿意子女留在現在的城市:上海人最希望自己的子女留在自己的城市,其次是杭州和成都。
(見表十九)

最希望自己遷入的城市:人們最希望遷入的城市是北京和上海。
(見表二十)
最希望子女遷入的城市:人們最希望自己的子女遷入北京,其次是上海,比例分別為17%和15%。
(見表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