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悅
每個直轄市、省會城市都有自己的發展口號,口號濃縮了發展方略、城市定位及執政理念,值得品味。
北京新北京新奧運
在申奧成功之后,北京就被牢牢地和奧運捆在了一起。人們似乎再難記起之前和北京相關的那些口號。
上海注重提升城市軟實力
在全市生產總值連續15年兩位數增長后,上海首次對目標作出調整,將生產總值增長定為9%。而“平安上海是金,和諧中華是福”也被作為上海市政府和市民創建平安城市的首選口號。
天津做中國的金融創新基地
2007年的天津“兩會”,戴相龍明確提出這個目標,“這才是國家給我們的一個任務。”他說。
重慶堅持打好“直轄牌”和“庫區牌”
直轄10年之時,重慶正式打出這兩張牌。
哈爾濱適宜創業、適宜人居、適宜人的全面發展
“人”的需要超越一切成了城市的靈魂和根本。
長春汽車城
汽車產業的比重占長春市總產值的近80%。它力爭在2010年躋身世界幾個年產汽車超百萬輛城市之一。
沈陽活力之都
這座處處可見鋼筋水泥痕跡的老工業基地,卻在新浪網的“2006年度風情城市”評選中高票居首。
呼和浩特天堂草原、魅力青城
在迎接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六十周年的時候,呼和浩特正忙著實現首府面貌“七年一大變”的目標。
石家莊現代化魅力型區域中心城市和“沿海強省”省會城市
烏魯木齊亞心之都、國際都市、商旅名城、宜居城市
蘭州文化蘭州
其最終目標是到2015年時,文化產業的產值在蘭州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到10%。
西寧中國夏都
隨著青藏鐵路的全線通車,位于青藏鐵路起點的“夏都”西寧為迎接即將到來的旅游熱潮摩拳擦掌。
西安建設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諧西安
西安是第一個將城市發展戰略用“白皮書”的形式對外公布的城市。
銀川西北地區最適宜居住、最適宜創業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
一度,銀川的建設口號是成為“小而美,小而富,小而強”的民族自治區。
鄭州打造“大鄭州都市圈”
“如果把中原大地比作一只手掌的話,那么中原城市群就是全省隆起的拳頭。”市長趙建才這樣比喻。
濟南讓泉城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泉城
2006年,濟南以此為主題,為泉水申報世界自然遺產。
太原晉商之都不銹鋼城
“清代,是理財觀念創新造就了‘晉商之都;如今太原人要靠筑巢引鳳,自主創新打造新世紀的‘晉商之都。”太原市委書記申維如是說。
合肥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濱湖新城
歷半年之久,經多輪評選和評審,“合肥名片”終于“百煉成鋼”,于今年1月新鮮出爐。
武漢四兩撥千斤
市長李憲生用這個詞描繪武漢未來的發展——努力成為撬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
長沙創建國家最佳人居城市
素有“詩人市長”之稱的長沙市長譚仲池說:“把我們橘子洲和三角洲打追好,把音樂廳和圖書館建設好,生態保護好,我們的山水洲城在全世界會有希望。”
南京博愛之都
這是“城市名片”評選活動的最終結果。
成都國際大都會、休閑之都、天府之都、美食之都、熊貓故鄉、多彩之都、成功之都、東方伊甸園……
成都實在有太多的口號,而每一個,似乎都透著一種骨子里的滿足與悠閑。
貴陽避暑之都森林之城
到2010年,貴陽市還打算新增綠地500萬平方米,成為目標中的“生態經濟市”。
昆明用“三創”建設宜居城市
創建國家園林綠化城市、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這座剛剛被評為“國際浪漫春城”的“文化首府”,正在經歷著一場全城的整治和改造。
南寧建設區域性國際城市
作為中國一東盟博覽會的永久舉辦地,南寧正加緊建設區域性國際城市。
拉薩“西藏文化并不會因鐵路進來就發生質變,更不會消失”
拉薩市長羅布頓珠這樣說。
杭州經營“生活品質之城”
“生活品質”已被列為全市干部培訓的重要內容,在市委黨校開設以“生活品質”為主題的教研課程。
南昌建設大南昌,打造都市圈
2006年,南昌曾先后被聯合國《城市發展報告》評為全球十大最有活力的城市、被美國《新聞周刊》評為世界十大動感都會、被《福布斯》評為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
廣州亞運廣州
1993年,廣州的口號是“建設國際大都市”;1996年,廣州的口號調整為“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2001年,廣州又提出“建設現代化大都市”的目標。素有“花城”之稱的廣州,其城市口號也一樣繽紛。
福州福山福水福州游
福州的城市定位很復雜:福建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商業、金融、科技信息和經濟中心,現代沿江濱海型山水園林城市,區域乃至全國對臺經貿交流的橋頭堡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海口娛樂之都
2006年12月,海口市市長陳辭在海口建市80周年時,充滿信心的表示:未來5年,海口將成為全國知名的“娛樂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