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如煙"的誕生引來了眾多媒體對控煙的關注,在一定程度上也使控煙的討論走向深入。在討論過程中,一些媒體例如《京華時報》對控煙產品"如煙"進行了激烈地討伐。不過令人奇怪的是,一個要對公眾健康負責的媒體,在《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權威媒體積極報道《2006年中國"吸煙與健康"報告》這一控煙領域也是公眾健康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時,我們卻看不到這些媒體對此的關注。
由此我們不禁產生了一個巨大的好奇: 這些媒體對煙草和控煙究竟又持什么態度呢?
煙草業專家認為:盡管"如煙"聲稱旨在"滿足吸煙者的欣快感和多年養成的使用習慣",主要成分僅為煙堿、煙用香精及常用食品添加劑,但本質上"如煙"還是"煙"!
——摘自2006年2月23日《新民晚報》
記者日前從國家煙草專賣局有關人士了解到,目前常在電視上、飛機上、紙張媒體上大賣廣告的一些戒煙產品,因其廣告內容涉嫌失實并有違科學理論,國家煙草專賣局近日已經正式向國家工商總局發函告知。
——摘自2006年3月15日《羊城晚報》
廈門的人都知道"如煙"是一種微電子高科技產品,不需要燃燒就能吸出"煙"來。 "如煙"不燃燒、無明火,沒煙灰、沒"二手煙",最重要的是安全,不受禁煙場所限制,隨時隨地都能享受"如煙"樂趣。時代真是進步了,抽煙都不用點火了。
——摘自2006年5月8日《廈門晚報》
"如煙"似煙而非煙,不但不是煙,還是煙草的對頭——戒煙產品。
在世界衛生組織1999年8月出版的"煙草控制經濟學"中,就明確表明了"尼古丁替換治療可顯著地提高戒煙措施的有效性。
一個主管煙草專賣的政府部門來質疑一個戒煙產品,本身就很值得商榷。很明顯,兼煙草專賣局和國家煙草總公司兩職于一身,煙草專賣局無法割斷與煙草行業千絲萬縷的聯系,由這樣的身份來質疑一個戒煙產品,很難讓人信服其立場的正當性。
——摘自2006年5月1日《中國科技財富》
記者只好對如煙公司在此發表如下六個疑問,期待著如煙公司的回答。1、如煙產品真無副作用嗎?2、如煙是合法生產的產品嗎?3、"如煙"如何保證產品安全?4、"無煙之危害"是否涉嫌夸大宣傳?5、如煙廣告是否涉嫌違法?6、如煙是否暴利產品?
——摘自2006年5月16日《民營經濟報》
如煙"到底是什么類型的產品?記者向"食品衛生"、"藥監"、"工商"、"質監"等多部門進行了求證,也不能對"如煙"下一個準確的定義。
記者撥通了國家煙草專賣局新聞聯絡處的電話。據新聞聯絡處相關人士介紹,至于"如煙"到底屬于哪類產品,目前,國家幾個部委還沒有給予定性,也無法認定由哪個行政部門來監管。
——摘自2006年6月9日《黑龍江晨報》
如煙究竟是何產品?煙草行業的人士稱:卷煙的主要危害是焦油,煙堿是焦油中所含成分之一,煙堿即尼古丁。不管是香煙還是香煙的替代品,只要其中存在煙堿,也就存在對人體的危害,更何況是高濃度的煙堿!產品效果與宣傳不符。
——摘自2006年7月25日《東方衛報》
近日,我國企業自主研發的戒煙產品"如煙"受到了國際市場及各大投資銀行的重視。多家世界大型投資銀行資本市場和消費品市場的負責人先后來到"如煙"公司,商討進軍國際資本市場的相關事宜。居世界500強前列的菲莫集團、日本煙草集團等知名國際企業多次表達深度合作的愿望。
——摘自2006年8月28日《工人日報》
尼古丁是一種可以讓吸煙者上癮的劇毒化學品,量達到一定程度可以致人死亡。然而,市面上一款名為"如煙"的戒煙產品亦含有尼古丁,而且尼古丁的含量甚至超過普通香煙所含的量。"如煙"真如其所宣稱的能戒煙,不會危及人體健康嗎?
——摘自2006年11月23日《京華時報》
從500多元的雪茄型到售價高達16800元的煙斗,"如煙"系列產品價格差異如此之大,是不是太過暴利?爭議一:煙堿高含量是否危害健康?爭議二:世衛組織推薦戒煙產品?爭議三:煙桿成本高于戒煙成本產品太暴利?市場聲音:"三不管"產品如何招搖上市?
——摘自2006年11月24日《每日經濟新聞》
如煙"真是健康"煙"嗎?衛生部:疾控中心已采樣,結果年底公布。世衛組織推薦過戒煙產品嗎?中國辦事處:不推薦任何特定產品,自然沒推薦過"如煙"。如煙"可以隨時隨地吸嗎?國家控煙辦:模擬煙霧也含尼古丁,旁人怎能不受危害。
——摘自2006年12月18日《人民日報》
針對一度被炒得紛紛揚揚的"如煙"事件,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1月10日表示:尼古丁對人體有害,任何企業的科學研發都不能違背國家的相關規定。
——摘自2007-1-15《第一財經日報》
由衛生部委托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下稱中國疾控中心)進行的"如煙"安全檢測結果,或許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看過檢測報告的知情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其結果全部是無毒。
NRT,即尼古丁替代療法(nicotine replacement therapy),是目前世界上廣為接受的一種戒煙療法,以幫助那些難以立即擺脫對尼古丁的依賴的戒煙者。
因為沒有專門的監管部門,戒煙產品的批準文號既有"國食健字"、"衛健用字"或者"國藥準字",更出現了像如煙這樣沒有任何批準文號的產品。
——摘自2007年1月22日《財經》
2007年1月31日上午10時,東城法院執行庭法官驅車來到位于東方廣場的中國工商銀行東長安街支行。當法官提出查詢"北京賽波特如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賬戶時,銀行工作人員立即表示:"這個賬戶已經被其他法院凍結了。"隨后,法官又到附近的招商銀行查詢如煙公司另外一個賬戶。"這個賬戶賬面上有27萬,但其中24萬已經被其他法院凍結了。"得知這一消息,法官立即讓工作人員將剩余的3萬元凍結。
——摘自2007年2月1日《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