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熹
吸煙已成為嚴重危害健康、危害人類生存環境、降低人們的生活質量、縮短人類壽命的緊迫問題。
在衛生部發布的2006年中國"吸煙與健康"報告中,我們看到這樣的數據:2002年我國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為35.8%,其中男性和女性吸煙率分別為66.0%和3.1%。由此估計,吸煙者約為3.5億,占世界煙民的三分之一。此外,我國吸煙人群有年輕化的趨勢,與20世紀80年代相比,開始吸煙的平均年齡由22.4歲降為19.7歲。我國既是煙草生產大國,也是煙草消費大國。我國的煙草產量相當于其他7個最大煙草生產國的總和。我國每年銷售的香煙高達1.6萬億支,國人消費的香煙約占世界三分之一。如果將與吸煙有關的各種疾病所致的死亡均統計在內,目前每年約有100萬人因此死亡。
目前全世界共有煙民11億,估算我國有7 億人直接或間接(被動)受到吸煙危害。據WHO(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死于吸煙有關疾病的人高達400萬,平均每秒鐘就有一個人死于吸煙有關疾病。如果不加控制,到2030年,每年死于吸煙有關疾病的人數將達到1000萬人,而我國將占200萬人。據美國疾病防治中心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1997年至2001年美國平均有25萬名男性和18萬女性因為吸煙或被動吸煙而死亡,據估計吸煙使美國成年人的壽命平均減少14年。在因吸煙而死亡的成年人中39.8%的人死于癌癥,34.7%的人死于血管性疾病,25.5%的人死于呼吸道疾病。據英國皇家癌癥研究基金會對34400名英國男性吸煙者追蹤40年的資料分析,吸煙造成的致命性疾病約有40多種,其中僅癌癥一類疾病就有多種,如口腔癌、食道癌、喉癌、肺癌、胰腺癌、膽囊癌和子宮內膜癌等等。吸煙已成為嚴重危害健康、危害人類生存環境、降低人們的生活質量、縮短人類壽命的緊迫問題。為此聯合國確定每年5月31日為全球戒煙日,世界衛生組織把吸煙看成二十世紀的瘟疫。
● 吸煙的致癌作用
2006年中國"吸煙與健康"報告指出,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范圍內已有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證實,吸煙是導致肺癌的首要危險因素,因肺癌死亡的患者中,87%是由吸煙(包括被動吸煙)引起的。男性吸煙者肺癌的死亡率是不吸煙者的8~20倍。此外,吸煙與肺癌的發生呈劑量-效應關系,每日吸煙25支以上,肺癌發病率為227/10萬;15~24支為139/10萬;1~14支為75/10萬。
美國一個癌癥中心研究證實,煙霧中"多環芳香羥類化合物"吸入肺時,被體內一種多環羥活化酶氧化成"苯丙芘二醇環氧化物",這種物質會使抑制腫瘤的P53基因突變而發生肺癌。而2005年1月25日發表在BrjCancer上的研究報告(作者為英國牛津大學Radcliffe學院Doll等人),對英國34439名男性醫師50年(1951年11月至2001年11月)觀察研究顯示:11種癌癥(肺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膀胱癌 、腎癌、粒細胞白血病、肝癌、口腔癌 、喉癌、口咽和下咽癌)的死亡率與吸煙顯著相關。煙癮大者(大于等于25支/天)肺癌的死亡率是不吸煙醫師的25倍(分別為415. 2對16. 9人/10萬男性/年)。與許多其他癌癥一樣,肺癌的死亡危險與其吸煙支數增加而逐年增加。

● 吸煙對心、腦血管的危害
許多研究證實,吸煙是許多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吸煙者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及周圍血管病的發病率均明顯升高。統計資料表明,冠心病發病率吸煙者較不吸煙者高3. 5倍,冠心病死亡率前者較后者高6倍。心肌梗死發病率前者較后者高2-6倍,病理解剖也發現,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前者較后者廣泛而嚴重。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及吸煙三項具備者冠心病發病率增加9 -12倍。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的30% - 40%由吸煙引起,死亡率的增長與吸煙量成正比。此外,吸煙可使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增加,導致凝血系統功能紊亂;吸煙還可影響花生四烯酸的代謝,使PGI2生成減少,血栓素A2相對增加,從而使血管收縮、血小板聚集性進一步增加。以上這些都可促使高血壓、冠心病的發生和發展。由于心肌缺氧,使心肌應激性增強,心室顫動閾值下降,所以冠心病吸煙者更容易發生心律失常,發生猝死的危險性增高。
據流行病學調查報道,吸煙者發生中風的危險性是不吸煙者的2 - 3. 5倍,如果吸煙和高血壓同時存在,中風的危險性就會升高近20倍。此外,吸煙者易患閉塞性動脈硬化癥和閉塞性血栓性動脈炎。
● 吸煙易引起猝死
學者弗萊明翰經過12年的研究發現,吸煙者由冠心病引起的猝死要比非吸煙者高四倍以上,猝死的發生率還與每天吸煙數成比率。追蹤研究發現,戒煙組猝死的復發率為19%,而繼續吸煙組為27%,有顯著差別。戒煙可使猝死的復發率下降。
專家指出,吸煙所以易引起猝死是由于煙霧中的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易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從而使心肌缺血缺氧,而致使心肌電生活活動不穩定。同時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又可使心肌室顫的閥值降低而更易引起心室纖顫。另外也可促使血小板凝聚功能亢進而易形成動脈內血栓。這些因素均促使猝死的發生。因此可以認為吸煙是心臟性猝死的重要危險因子,戒煙是預防猝死的重要措施之一。
● 吸煙導致視力衰退
根據美國圣路易大學醫學中心的對比研究指出:吸煙是缺血性視神經前部病變導致視力突然下降的一個顯著危險因素。這是由于吸煙有增加纖維蛋白源的傾向,血小板凝集力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和血管收縮性增加,使視神經供血減少所致。這種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常見癥狀包括視物質發暗、模糊,單皮膚上或下半視野缺損,甚至全盲。值得慶幸的是只要人們立即戒煙并堅持下去發生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危險性便會急劇下降,甚至與不吸煙者的該病發生率無什差異。
● 吸煙對女性影響
吸煙對婦女的危害更甚于男性,吸煙婦女可引起月經紊亂、受孕困難、宮外孕、雌激素低下、骨質疏松及更年期提前。隨著圍產醫學的發展,發現大量不良的圍產事件的發生與孕婦孕期吸煙有關。煙霧中的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進入胎兒血液,形成碳氧血紅蛋白,造成缺氧;同時尼古丁又使血管收縮,減少了胎兒的血供及營養供應,影響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吸煙致自然流產、胎膜早破、胎盤早剝、前置胎盤、早產及胎兒生長異常等發生率增加,圍產兒死亡率上升。
● 吸煙致使意外損傷增加
研究發現,在軍營里基礎訓練中,同不抽煙者相比,抽煙的新兵出現扭傷和骨折的比前者高50%。馬里蘭州某軍校保健學博士John W. Gardner指出,抽煙具有長期危險性,能導致癌癥、心臟病,這已是眾所周知。新的實驗證實抽煙對健康具有更直接的影響。他希望該發現能夠對一些青少年煙民戒煙有所幫助。

總體來說, 吸煙者受傷率比一般人要高1.5倍。最常見的有扭傷,擦傷和類似肌腱炎的損傷。作者稱導致受傷的有害因素在戒煙后仍持續一定時間,因為這次研究8個月后就結束了, 研究人員不能預測這種副作用能持續多久。Gardner 注意到吸煙能導致損傷,是因為吸煙能降低骨質密度,減緩傷口愈合。
● 被動吸煙的危害
被動吸煙比主動吸煙吸入的有害物質多得多,吸煙者吐出的冷煙霧中,煙焦油含量比吸煙者吸入的熱煙霧中多1倍,苯并芘多2倍,一氧化碳多4倍。室內吸2支煙的污染比室外高20倍,同一個吸煙者共同生活患癌癥機會增加1. 4倍,同2個吸煙者共同生活患癌癥機會增加2. 3倍。流行病學調查表明,丈夫吸煙的女性的肺癌患病率為丈夫不吸煙者的1. 6-3. 4倍。據國際性的抽樣調查證實,吸煙致癌患者中的50%是被動吸煙者。必須大力提倡在公共場所禁煙。